刚刚召开的高层经济工作会议,一个新词瞬间热透全网——先立后破。
在中国人曾经的认知中,“破”与“立”之间关系一直是这样的:“先破后立,破而后立,不破不立,大破大立。” 不破旧,就立不了新,似乎已经成了无需证明的公理,就像1加1等于2样合理。
先立后破的新思维,意味着2024年中国经济政策迎来新基调。
先立后破的新思维,意味着2024年中国经济政策迎来新基调。
PART.01
● 2022年,我国的经济政策总基调是: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 2023年,政策总基调变成了: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
● 很明显,明年经济政策在进与稳之间,会更向进字发力,由稳转进。我们有理由期待更积极的政策出炉。而在破与立之间,既要推进立,又要慎破,在新的规则和秩序、新的增长领域和行业没有“立”起来之前,传统的经济模式和支柱行业仍将存在,实现新旧动能的平稳转化。
PART.02
伟人曾在论述新民主主义时说:“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它们之间的斗争是生死斗争。” 在彼时的语境下,中国社会需要的是一场颠覆性的激进改革来一扫沉苛,迎来新生。
但破与立的关系,并非一尘不变。不同的时间地点、不同的目标,都会带来新的平衡关系。在我国之前的许多改革,很多是先破后立。譬如上世纪的改革开放和国企改革,先打开国门,再寻求发展之路;先打破铁饭碗,再重建企业生态。先打破旧的条条框框,然后再摸着石头过河。
有一点不可忽视,当时我国经济本来就在谷底,变革的紧迫性极强,加之规模小、底子薄。本身就在谷底,自然不怕下沉,加之身姿轻盈,跌倒也能迅速翻身。但如今,我国已经成长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经济体量与当年不可同日而语,每个行业都有庞大的规模,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身在高峰,又处于全球经济衰退的周期之中,容错的空间变小,破之一字,更需要谨慎。
PART.03
先立后破的政策思路,早在2021年便出现了。当时,新能源兴起,全国出现运动式减碳现象,造成拉闸限电问题凸显,影响制造业的产能。于是,能源领域实行先立后破——在新能源没有形成规模效应,不能有效替代传统能源的情况下,煤电能源仍有存在的必要。
事实上,时至今日,“先破后立”的做法在许多行业未必能有完美结果。譬如教育培训行业的大量关闭,并未明显改变学生的学习压力。又譬如房地产行业,先破后立的代价是比较大。
房地产,是我国传统的支柱行业,曾被誉为中国经济奇迹的引擎。但近几年,随着我们经济面临转型,这个行业逐渐被妖魔化,成为拖累经济转型升级、影响生育率和老百姓幸福指数的“元凶”。“房地产一鲸落,新经济万物生”的说法甚嚣尘上。
PART.04
2021年起,随着四限禁令、三道红线等严苛调控政策的层层加码,房地产市场果然有了鲸落迹象。但我们发现,地产鲸落并非带来百业俱兴。反而有数据表明:显著收缩的地产投资是我国经济下行压力的主要来源。
之前严厉的调控一刀,虽斩断了地产市场的投资投机属性,完成了去泡沫化。也让这个行业陷入债务高企、市场滞销、违约不断、投资锐减、信心缺失的循环之中,要全面复苏可谓任重道远。
从2022年开始,政策开始暖风频吹,松绑不断。但房地产行业到底何去何从?市场各方都心中无底的感觉。就在这段时间,我们发现甚至有不少官媒、专家都又在讨论取消房地产行业的支柱地位了。这种舆论导向上的摇摆,给地产在2024的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
而高层定下的“先立后破”基调,可谓是峰回路转,散却疑云。
2024年,房地产仍是支柱行业。并且,在新的经济增长点还不能支撑起经济增速之前,这个行业仍是稳定经济的压舱石。2023年,保障房+商品房的行业新模式已经露出端倪,但在这个新秩序尚未成熟之前,复苏仍将是2024年的楼市主题。可以预料:明年,楼市将迎来更积极更精准的支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