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先生,60岁。前几年进行全身体检发现有心肌缺血现象,体检医院建议陈先生详细检查一下心血管疾病,但是陈先生没有出现任何不适的症状,因此他并没有在意。
但是在前一段时间,他频繁出现胸痛和胸闷现象,这些症状越来越严重,导致夜间睡眠质量严重下降,而且陈先生还出现了呼吸困难现象,陈先生在家人的陪同下就诊于我院急诊科。
陈先生自述平素体质较好,而且无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史,我们对胸腔部位进行听诊,听诊发现心室部位有明显的压榨感,出现明显杂音。
我们进行查体体温38.9℃,心率110次/分,血压140/90mmHg,无肺部异常体征
心电图显示ST段下移0.1mV可能提示心肌缺血,立即进行血清心肌酶检测CK-MB 40U/L,cTnI 0.05ng/ml
我们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可以显示心肌的收缩功能,室壁运动异常。
根据临床检查结果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梗死发生原因是长期心肌缺血。
我们制定治疗方案,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急危重症,必须立即采取有效护理措施。立即静脉滴注硝酸甘油,有助于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灌注,同时给予静脉滴注双嘧达莫,可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心肌梗死面积。
口服阿司匹林,有助于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给予氧气吸入,维持组织氧供,密切监测心电图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心律失常。
密切监测血压,保持血压在可接受范围内。治疗过程中需保持卧床休息,饮食清淡,避免精神刺激,我们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经过连续3天的治疗,患者症状明显缓解,心电图显示ST段已基本恢复正常。
患者心肌酶检测结果逐渐正常化,出院后继续口服药物治疗,并定期复查心脏功能和心电图。患者在康复期积极配合康复训练,稳健康复。
对于心肌缺血导致心肌梗死的患者,早期诊断,早期干预至关重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心肌梗死面积,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治愈率。下面让我们具体了解一下心肌缺血。
导致心肌缺血的原因有哪些?心肌缺血是指心脏肌肉由于血液供应不足而导致氧气供应不足,这可能会引起心肌梗死等危险情况。心肌缺血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的血液流动受阻或减少所导致的。
1)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肌缺血
它是一种慢性和进行性的疾病,它在动脉内壁形成斑块,导致动脉狭窄,导致血液流动的速度减慢,从而减少了血液供应。
当心脏需要更多的血液和氧气时,狭窄动脉就无法提供足够的血液,从而导致心肌缺血。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原因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不良的饮食习惯。
高脂肪,高盐和高糖的饮食会增加动脉内的脂肪沉积,加重血管狭窄,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增加心肌缺血风险。
2)血栓形成引起的心肌缺血
当动脉狭窄严重时,血液在狭窄处容易凝结成血栓,血液过于黏稠时,或者血液流动速度变慢,也会导致血液凝结,从而导致血栓发生。
如果血栓堵塞了冠状动脉,就会导致心肌缺血。血栓形成通常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动脉内皮细胞受损,血浆中的凝血因子在受损的血管内壁上形成血栓,血栓的形成会导致冠状动脉血流受阻,从而使心肌缺血。
3)冠状动脉痉挛引起的心肌缺血
这是一种病态性收缩,可能导致血液供应不足,从而引起心肌缺血。
冠状动脉痉挛通常是由于血管内皮功能受损,血管收缩或者扩张因子失衡,或患者存在心血管疾病等原因引起。当血管痉挛时,冠状动脉血流受阻,导致心肌缺血和不稳定性心绞痛,进而影响心肌细胞,出现心肌缺血现象。痉挛可能与自主神经系统紊乱,缺血引起的细胞内代谢失调等因素有关。
4)心肌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肌缺血
人体心脏是一个高度代谢的器官,需要细胞不断地运作,当细胞功能下降可能出现供血不足,那么组织将无法得到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从而导致心肌缺血。
心脏供血不足可能是由于冠状动脉的狭窄,痉挛,动脉硬化或者血栓形成,另外一些原发性的疾病也会导致这种情况发生,本身就患有先天性心衰的患者,心肌细胞的供血能力可能低于常人,还有一些疾病,如贫血,低血压或心律失常等情况也会导致心肌供血不足,进而导致心肌缺血。
我们发生心肌缺血应该尽早进行治疗,防止心肌缺血造成一些急症发生,避免危急情况影响我们的生命健康,下面让我们具体了解一下。
心肌缺血可能会出现哪些危急情况?1.心绞痛
主要分为劳累性心绞痛或稳定性心绞痛,通常发作在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这种情况是因为心肌在活动时需要更多氧气和营养,但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无法提供足够血液供应,从而导致心肌缺血。
心绞痛的发作通常表现为胸痛或压迫感,有时可放射至肩部或背部,伴随着呼吸急促,出汗等症状。该疾病有很大危险性,如果持续时间较长或频繁发作,可能会发展为心肌梗死。
2.心肌梗死
这是心脏疾病中比较严重的一种情况,我们出现心肌缺血,可能导致心肌细胞坏死,细胞功能下降,出现心肌细胞因氧输送不足,这种情况会导致心肌部位组织损伤或坏死,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
心肌梗死临床表现为剧烈的胸痛,呼吸困难,出冷汗等症状,甚至会出现晕厥,心搏骤停等严重情况。心肌梗死后,患者的心脏功能可能会受损,且有再发心肌梗死的风险。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需立即进行紧急处理。
3.缺血性心肌病
该疾病是由于心肌长时间的缺血导致心脏肌肉发生慢性损害和功能障碍的疾病。
长期的心肌缺血会导致心肌细胞发生变性,坏死,最终形成纤维化瘢痕组织,影响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
缺血性心肌病的早期症状可能不太明显,包括胸痛,气短,乏力等,但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可能会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肌扩大等严重情况。治疗缺血性心肌病的关键是及时缓解心肌缺血,改善心脏血流,减少心肌损伤。
4.猝死
这是一种突发的,意外的心脏骤停,患者在短时间内失去意识和呼吸,常常导致死亡。心肌缺血是导致猝死的常见原因之一,尤其是由于冠状动脉痉挛或急性心肌梗死引起的心肌缺血。
该情况发生通常与心律失常有关,可能是由于心肌缺血引起的心肌细胞异常兴奋和传导障碍。对于猝死的预防非常关键,包括定期体检,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及时治疗心血管疾病等。
心肌缺血可能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和猝死等危险疾病的发生。因此对于有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心肌缺血引发的严重后果。
如果出现心绞痛,心梗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治疗,以避免病情恶化和危及生命。下面我们具体了解一下如何治疗心肌缺血。
心肌缺血服用这3种药物,有效减少心肌缺血心肌缺血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一种心血管疾病,严重时可能导致心肌梗死。为了治疗心肌缺血,我们采用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阻断剂、钙离子拮抗剂等药物进行治疗。这些药物在不同的机制上发挥作用,以达到缓解心肌缺血的目的。
第一种:抗血小板药物
该药物主要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凝集,防止血栓形成,从而改善冠状动脉的血液供应。这些药物通过抑制血小板的血栓素A2合成和血小板聚集素受体的激活,减少血小板的聚集和凝集,从而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改善心肌缺血的症状。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第二种:β受体阻断剂
该药物主要通过阻断β受体的激活,减少交感神经系统对心脏的刺激,降低心脏的负荷和氧耗,从而改善心肌缺血的症状。
此外,这些药物通过减慢心率、降低心脏的收缩力和舒张力,减少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缺血的症状,常用的β受体阻断剂包括美托洛尔等。
第三种:钙离子拮抗剂
该药物主要通过阻断心肌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减少钙离子的内流,从而降低心肌细胞的收缩力和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缺血的症状。
通过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改善心肌的供血情况,从而缓解心肌缺血的症状。常用的钙离子拮抗剂包括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
除了以上3种药物可以改善心肌缺血,他汀类药物也是治疗心肌缺血的重要药物之一。他汀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酶,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从而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改善冠状动脉的通畅度,提高心肌的供血情况。
这些药物通过不同的机制发挥作用,从而改善心肌缺血的症状,提高心肌的供血情况。但是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不同,药物的选择和使用应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以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发生心肌缺血应该尽早接受治疗,以免急症发生,治疗心肌缺血可以服用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阻断剂,钙离子拮抗剂这3种药物,有效减少心肌缺血。
上面提到的陈先生前几年检查出心肌缺血,但是他没有出现明显症状,因此没有在意没有治疗,几年后因长期心肌缺血导致心肌梗死发生,因此我们发现心肌缺血要及时治疗。
文献参考:1. 张天宇, 王璐, 张晓华. 心肌缺血导致急症发生的机制研究综述[J]. 医学综述, 2018, 24(22): 4395-4399.
2. 陆晓明, 张宇杰, 吴小雨. 心肌缺血和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治进展[J].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17, 33(11): 727-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