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一男子,他对野熊的热爱到了痴迷的地步。他是环境与动物保护主义者,用13年时间践行与熊 “做朋友” 的理念,没想到却在最后和女友一起成为了熊的腹中餐。

蒂莫西 1957 年出生于纽约,自幼热爱动物。但高中时期,他迷上了喝酒,后来人生受挫,又染上毒瘾。在朋友的帮助下,他成功戒毒。
1989年,提摩西坐在父亲的车里,沉默的看着窗外。车刚停稳,父亲还没来得及反应,提摩西就打开车门下去了。他看着一个灰熊,缓缓向他靠近,虽说心里早已做好准备,但面对一个庞然大物,他还是紧张的滴下一滴冷汗。

可令他没想到的是,灰熊只是歪着头看了他一眼,用鼻子嗅了嗅他,然后就转身离开了并机缘巧合地爱上了灰熊。此后,他凭借大胆的举动在美国闻名。
每年夏天,阿拉斯加那片被称作灰熊迷宫的区域,都会迎来蒂莫西的身影。在这里,与灰熊打交道是他的日常生活。蒂莫西的行为大胆又疯狂,他从不携带任何武器,就敢靠近灰熊,近距离拍摄、跟它们对话互动,甚至给每只熊都起了名字。

在旁人眼中,这无异于自杀行为,提摩西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决然的搬到了阿拉斯加,就在灰熊园附近租下了一座小房子,开启了每天与灰熊为伴的生活。他将自己拍摄的影像刊登到媒体杂志上,呼吁大家保护自然,保护灰熊。蒂莫西却凭借对灰熊习性的了解,在这片熊的领地安然度过了13个年头,他将灰熊视作自己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伙伴。
2003 年 6 月下旬,蒂莫西和女友艾米来到卡特迈国家公园,这里是全球最大的灰熊保护区,栖息着两千多头灰熊。
公园内禁止携带枪支,但可以携带辣椒喷雾用于自卫。然而,蒂莫西坚定地表示,自己绝不会做出任何伤害熊的事,因此从未携带过任何自卫装备。

此外,公园规定露营者每五天至少移动 1.6 公里,蒂莫西同样没有遵守。起初,露营还算顺利,他们甚至顺利完成工作,朋友威利也前来接他们准备返回加利福尼亚。但因机票改签,蒂莫西与航空公司发生争执,一气之下,他和女友又回到了公园。
命丧熊口其实一开始,当地政府和灰熊园的负责人,多次表示希望提摩西不要再这样肆无忌惮的接触灰熊,它们是野兽,不是朋友。
果然命运之神不可能永远都只照顾一个人。
2003 年 10 月 5 日,蒂莫西打电话给朋友威利,让他用水上飞机来接自己和女友回去。可第二天,威利抵达预定地点时,却不见两人踪影。
呼喊无果后,威利预感大事不妙,开始四处寻找。当他发现一头灰熊正在啃食蒂莫西和艾米残缺不全的尸体时,场面极其恐怖。

威利试图驾驶飞机驱赶灰熊,没想到飞机越靠近,灰熊吃得越快。无奈之下,威利向国家公园报告了此事。当天下午,他和公园巡逻员返回现场,用散弹枪结束了灰熊的生命,可蒂莫西和艾米的身体几乎已被啃食殆尽。
悲剧背后致命的疏忽结合营地现场和录音内容,我们大致可以还原当天的恐怖场景。2003 年 10 月 5 日当晚,一只半吨重的灰熊在营地附近游荡。蒂莫西和艾米坐在帐篷里聊天时,听到了熊的叫声。
蒂莫西像往常一样走出帐篷查看,当看到灰熊后,他一如既往地靠近,试图让熊离开,并让艾米拿相机记录这一过程。然而,这一行为激怒了灰熊,灰熊瞬间对他展开攻击。

蒂莫西向艾米求助,艾米起初吓跑了灰熊,并来到蒂莫西身边查看情况。但由于缺乏相关知识或过度恐慌,艾米没有进一步驱赶灰熊。当灰熊的捕食本能被彻底激发,手无寸铁的两人根本无法抵挡这头巨兽的攻击。

真实的录音中,蒂莫西两人的喊叫、熊的咆哮声交织在一起,令人不寒而栗。事实上,这场惨剧并非毫无预兆。蒂莫西葬身熊腹,某种程度上或许是他这种过度冒险行为的悲惨结局。但无辜的艾米,本不该遭受如此厄运。

人与野生动物之间,始终存在着一条不可逾越的界限,即便出于善意与热爱,也不能贸然跨越。蒂莫西的悲剧,能给我们敲响警钟,我们更加科学、理性地处理与野生动物的关系。
文章素材来源绝密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