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二战时期的各国重型坦克,估计很多人都已经不陌生了,通常来说大家想到的都是KV-1、IS-2、虎式、虎王之类的,至于美国是否有重型坦克,大家最多也就想到一个潘兴重型坦克,而且战后它就被归类为中型坦克了。但实际上,M26“潘兴”重型坦克并非是美国第一款重型坦克,历史上美国研发过多款重型坦克,而美国第一款重型坦克则应当是从未上过战场,却对美国坦克发展起到关键作用的M6重型坦克。
事实上,在第二次大战爆发之前,美国陆军对于坦克的研究都不是很到位,其装甲部队的建设也可以称之为聊胜于无,也因此美国的装甲部队长期属于不上台面的那种。直至1939年9月1日波兰战役爆发后,美国陆军看到德国装甲部队在波兰大杀四方时,他们才意识到自己可能犯下了一个大错误。在美国军队逐步转入战时体制时,美国陆军也极力加强装甲部队的建设,先是草草组建装甲部队并量产了聊胜于无的M2A4轻型坦克,随后又着手开始研发了过渡用的M3中型坦克,而M4中型坦克的研制工作也紧锣密鼓的进行中。
这一番操作下来让美国的中型坦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那重型坦克这条技术线他们发展的如何呢?遗憾的是在1940年5月之前,美国都对于重型坦克没有任何的研究。早年各国还沉迷多炮塔重型坦克的时候,美国就对于这些精巧的“大玩具”缺乏足够的兴趣,自然也就没有任何涉足。但1940年5月爆发的法国战役改变了他们的看法,在看到德国以三号中型坦克为作战主力,四号中型坦克为支援力量的战术后,美国决心效仿这一模式研发重型坦克。
但或许是因为缺乏经验,因此在1940年5月至7月的讨论会议中,美国陆军兵器委员会虽然决定效仿德国设计一款可以支援中型坦克作战的重型坦克,可参会人员在重型坦克的研发方向上却出了分歧,而且还提出了一堆不靠谱的研发方案。比如装甲部队想要研发一款重80吨,旨在掩护中型坦克作战的多炮塔重型坦克,而步兵部队则希望拥有一款比中型坦克速度更慢,可以伴随步兵作战的支援坦克。
不用多说,这俩方案没有一个靠谱的,前者是个上战场就得趴窝的大玩具,而后者则和英国的步兵坦克是一个路子,这俩都属于没法过审的方案。在参会人员的大脑冷静下来之后,他们将重型坦克的设计方案定在50吨左右,原因是船舶和运输车辆的极限就是50吨级。另外,多炮塔坦克方案也在经过讨论后废弃,虽然最初也讨论过多炮塔方案的可行性,但在欧洲战场已经证明了单炮塔坦克的优越性后,设计方案还是回到了单炮塔坦克上。
按照美国陆军兵器委员会的设想,重型坦克的研发指标为重50吨,采用单炮塔结构、配备液压助力变速箱。这一项目在当时被称之为T1重型坦克,而它的最终产物就是我们故事的主角M6重型坦克。不过当时的美国缺乏相关经验,所以T1重型坦克的设计进度异常缓慢,且遇到了大量的困难。比如变速箱设计不过关,悬挂系统频繁故障,部分结构需要重新设计等等
为了解决这些困难,美国陆军兵器委员会几乎是集全美之力完成这辆坦克,期间的艰辛自然不必多说。在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美国加速了T1重型坦克的试制工作,最终在1942年5月完成了T1重型坦克的设计,并正式命名为了M6重型坦克。这里需要额外说一下,T1重型坦克当时有多辆样车,但最后被采纳的是T1E2重型坦克,所以我们采用的数据全都以T1E2为标准。
M6重型坦克具体数据如下,车体长度8.81米,车体宽度3.95米,车体高度3.19米,战斗全重57.4吨,车组乘员则为6人。其车体采用的是铸造车体,车体强度较之焊接车体要更为优秀。而在装甲防护方面,M6重型坦克的车体正面足有101毫米,车体两侧和后部装甲的厚度则为51毫米,车体底部厚度为25毫米。其炮塔防护则设计的相当有趣,除去炮塔顶部为25毫米外,剩下的方向皆为81毫米厚,突出的就是一个耐揍抗打。
请注意此时是1942年,M6重型坦克的装甲厚度其实存在严重的超标,而相比于它逆天的装甲防护,它的火力也挺强大的。M6重型坦克的主炮是一门M7式76.2毫米坦克炮,这种火炮也被用在M10坦克歼击车上,其在发射穿甲弹时可在500米距离上击穿116毫米垂直装甲,1000米距离上可击穿106毫米垂直装甲。除此之外,M6重型坦克的炮塔上还有一门同轴的M6式37毫米机关炮,机关炮下面还有一挺7.62毫米同轴机枪,炮塔右侧后部则配有一挺M2式12.7毫米重机枪用于防空和对抗步兵,堪称是一个火力架子。
至于机动性方面,很遗憾,M6重型坦克的机动能力十分糟糕。虽然配备了可提供960匹马力的G-200型9气缸星型汽油发动机,但M6重型坦克高达57.4吨的重量还是让其最大速度只有每小时35公里,而且因为其自重过大,所以它加满油料后的最大行程也只有160公里,突出一个机动性堪忧。另外,自重问题还导致它的传动结构非常不可靠,虽然水平螺旋弹簧悬挂不至于在行动中故障,但变速箱往往会不堪重负报废。因此在实际运作中,M6重型坦克的时速限制在了每小时20公里上,避免在最高时速下出现变速箱故障的问题。
从数据上就能发现,M6重型坦克是一款典型的病大虫设计,如果真的上了战场恐怕可靠性连虎式都不如,而且M6重型坦克的很多设计都极其不合理。比如说,过分强调防护性导致它的重量飙升,但因设计经验匮乏而导致防护设计较为落后,不足以抵抗德军75毫米以上的反坦克火力。另外,其火力配备也存在问题,M7式坦克炮也在性能上较虎式的88毫米坦克炮和黑豹的75毫米长倍径要差,在实战中需要逼近才能击穿对方,但因为其行动过于缓慢,所以在实战中难以占据上风。
综合来说,M6重型坦克的设计可以说是完全失败了,虽然美军还是小批量的生产了一些M6重型坦克,寄望于边生产边解决性能问题,但最终还是没有任何一辆M6重型坦克真正踏上战场,毕竟这些庞然大物真上了战场纯粹是添乱来的。尽管日后美军又考虑对M6重型坦克进行升级,以便于对抗德国的虎王重型坦克,可惜这个项目也很快就被终止。最终,这些美国生产的钢铁巨兽被彻底遗忘了,战后仅有一辆保存在阿伯丁试验场,后人这才有机会一睹这种钢铁巨兽的真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