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军攻占天京后,曾国藩为什么拒绝称帝?他若举兵造反能成功吗?

娇洋看过去 2025-03-15 04:09:18

曾国藩原本是一在籍侍郎,于太平天国运动风起云涌威胁到清王朝统治时,通过组建、编练湘军,与太平军角逐鏖战十余年,逐渐掌握地方督抚实权, 到1864年夏季湘军攻破南京后,曾国藩已经手握湘淮系十余万军队(一说30余万),控制东南半壁江山,就军事实力来说,他比清廷都要强大得多 ,若他振臂一呼,从满清手中夺回统治权,应当并非不可能之事,但他并没有这样做。

据史料记载,在湘军攻破南京后,就有左宗棠、王闿运、曾国荃、彭玉麟等部下甚至太平军俘虏李秀成都试探或建议他举兵造反,“黄袍加身”,一举夺取满清政权,恢复汉家江山,老谋深算的他不发一言, 却在行动上立刻裁汰湘军,用这招对众人的劝进予以否定,似乎自始至终都没有动过反清之念。

曾国藩为何拒不称帝 ?一般认为主要有三点原因:忠君报国思想、条件不成熟、为了国家统一 :

(1)、曾国藩是当时公认的理学名臣,满脑子忠君报国思想,深受晚清理学大师唐鉴的影响。他起兵与太平天国作战就是为了保卫清朝统治阶级利益,拱卫满清政权,守护儒教正统。他个人最大的追求就是做个中兴名臣、封侯赐爵、光宗耀祖。

(2)、曾国藩内心即使想当皇帝,时势也不允许他这么做。当时清廷虽然衰落,八旗、绿营经制之军已被太平军摧毁殆尽,但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依然拥有一支建制完整、战力凶悍的满蒙骑兵队伍,这位骄横跋扈的蒙古王爷极度嫉恨、仇视湘军,对曾氏兄弟虎视眈眈。(铁马冰河wu)另外胜保等满蒙权贵也很憎恨湘军,一直对自己严密监视。而且湘军攻陷天京后,将士大发横财,人心思归, 且师老兵疲,士气早已不比当初,战斗力也随之锐减,不一定能击败僧格林沁。最关键的一条,当初编练湘军是以“保卫儒教”、“忠君报国”为口号,一旦曾国藩悍然称帝,很可能被众人唾弃,那湘军也会成为众矢之的,成为天下共击的标靶。最重要的是英、法、美等西方列强似乎押宝清廷,没有“友邦”的力撑,自己称帝不一定能得到诸国的承认,或许会重蹈洪秀全覆辙。

(3)、曾国藩若真的割据东南与清朝分庭抗礼,势必会引起剧烈的社会动荡,各地又会出现军阀割据、互相攻伐的混乱局面,因为李鸿章、左宗棠等人都不一定真心帮助自己,或许会趁乱崛起,与自己争天下,那么战乱永无休止,好不容易取得的天下重归一统的局面就要被打破了。因而从客观上说,曾国藩力排众议、拒不称帝也是一件好事。

【配图源于网络】

0 阅读:22
娇洋看过去

娇洋看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