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氏湘军攻克南京后掠得大量财物,财政困难的清廷为何不敢追查?

娇洋看过去 2025-03-15 04:09:01

攻克金陵(太平天国天京)、平定太平天国后,曾国藩、曾国荃兄弟的声望,可以说如日中天,达于鼎盛,曾国藩被清廷封为一等侯爵,可世袭罔替;曾国荃一等伯爵。湘军所有大小将领及相关有功人员,莫不论功行赏,封侯赐爵的就有好几个。曾国藩成为有清一代权势最煊赫的汉臣之一 。据说只有年羹尧、李鸿章、袁世凯等寥寥几个汉臣能和他相提并论。不仅曾氏兄弟功成名就,许多湘军人物也跟着沾光,位居督抚的湘军将领就多达十人,授道、府、提、镇的更有数十人,而长江流域的水师,也全在湘军将领的掌控之下,曾国藩所保奏、举荐的部下,朝廷无不如奏授官。

然而这一切,都只是表面的荣耀。骨子里,曾氏兄弟正处于风口浪尖上,哥俩所面临的,是无数从四面八方袭来的惊涛骇浪,也可形容为明枪暗箭。这些暗流的产生,有的是因为满汉之间的歧见,也有起于私人恩怨或利害冲突,有些则归咎于湘军本身的因大胜而日益骄纵,败坏军纪。

首先是金陵克复后,有人密报清政府,说城内有“长毛”囤积的巨量金银财宝,均被湘军抢掠一空并收入囊中,应令攻城诸将献给清廷。清廷自太平军金田起事以来,因军费支出浩繁,便在财政上遭遇到极大困难。十余年来,从朝廷到地方,一直都在拆东墙补西墙,挪移补缀,剜肉补疮过日子。同治三年湘军攻破金陵时,单是湘军一支,历年欠饷即已达五百余万两。而淮军、楚军、绿营、八旗待发的欠饷也不是小数 。全国文武官员的薪俸养廉银,早已是七折八扣,还不能按时发放。京城内靠清廷养活的旗人,有些穷得家徒四壁,连衣裤都没得穿 ;还有旗人贵族将家中值钱之物卖光、当光,更有迫于饥寒而跳护城河自尽的,也时有所闻。

当府库空空的清廷得知金陵克复,可以缴获“发匪”堆积如山的财物时,便禁不住“利欲大动”,急于染指了。

同治三年(1864)七月,慈禧太后以同治帝的名义降旨查明金陵所获财物,将明细报与朝廷,即报部备拨。曾国藩接旨后可真被难住了。湘军吉字大营攻下天京后, 曾国荃默许将士杀掠三日,军纪乱到极点:不论是军官还是勇丁,全把职责抛诸脑后,这些粗人哪管你“程朱理学”?他们想得很简单——将脑袋别在裤腰带上与“长毛”血拼这么多年,不就为升官发财、光宗耀祖嘛!于是乎,这些人日夜忙于到处抢劫搜刮财物。

据赵烈文描述,就连文书先生、伙夫、苦役都纷纷进城去“大发横财”了。兵勇们肩挑手提,大箱小包,络绎于道,如同“蚂蚁搬家”,甚至让太平军俘虏帮助搬运,到兵营后即予释放。所有太平天国的王府和官衙,莫不被洗劫一空,有的还掘地三尺寻找传闻中的“天国窖金”,人人皆处于亢奋状态。 有些将领为了毁灭罪证,临了还纵火烧屋,就连天王府也被烧作白地。破天京后,自九帅曾国荃以下,各级将领无不大发横财,就连基层官勇也几乎人人都有所收获,个个“ 掳”得盆满钵满。据说当时仅有赵烈文等少数几个文职人员未参与抢劫。但这时候要让吉字营官兵把所谓“战利品”交出来,献给朝廷,这帮杀红眼的“兵痞”能答应吗?简直是不可想象之事。

可要说打下 太平天国的王都天京,天国圣库里空空如也,毫无金银财宝聚集,那是三岁孩子也不会相信的,更何况心细如发的慈禧以及那帮贪得无厌的满蒙亲贵?(铁马冰河wu)据记载,破金陵后,曾国荃、萧孚泗、彭毓橘等人都雇来数百艘民船,一船一船源源不断地往湖南湘乡运东西,船里装的啥? 恐怕傻子都知道!曾国藩左思右想,深思熟虑后,只能含糊其辞地回奏清廷:

“伪都中只有私藏,并无公款,更无窖金。勇丁们所掳财物,多寡不齐,难以查清。如若勒令其交出,只怕所得无几,反而有失政体、军心”。

老谋深算的曾国藩编了个连他自己都搪塞不了的理由,请求清廷免究免缴。

事情到了这一步,清廷自然不便再严加追问,更何况数十万武装到牙齿的湘军也不是吃素的,逼急了可不是闹着玩的,投鼠忌器下,慈禧等人只能不了了知了。然而曾国荃的贪名,从此传遍天下,人赠“老饕”绰号,令他百口莫辩,以致抑郁成疾;曾国藩的“包庇”嫌疑,跳到秦淮河里恐怕也洗不清了。

【配图源于网络】

1 阅读:30
娇洋看过去

娇洋看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