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中医李教授原创人文医学科普第624篇
大家好,我是北中医李老师,今天聊聊如何规范每天饮食中的阴阳规划,来养好身体。
按照中医理论,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要依赖于阴阳相对而又统一且协调的平衡,唯有阴阳平衡,身体才会健康。
中药和饮食都是大自然馈赠于人类的中药资源,都有自己的气味偏盛,偏平和的为食物,气味偏盛较强的为中药。
所以我们日常吃的食物和中药一样,也有自己的四气五味性能。
四气,指的是食物的寒热温凉。五味指的是食物的辛甘酸苦咸。
而中药和食物的四气五味又能从阴阳两个相对立而统一的角度去归纳,寒凉属阴,温热属阳;酸苦咸属阴,辛甘淡属阳。
这样根据四气五味阴阳的辨别,有一部分既可以做中药,又可以做食物,就是人们常说的药食同源。
那么如何分辨食物的阴阳之性呢?
按照《素问》中的说法:
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
因此,我们生活中那些寒凉、酸苦咸的食物应该属于阴性食物,包括冬瓜、杏仁、胯骨、海带、绿豆、小米等。
而那些温热、辛甘淡的食物,就是阳性食物,像羊肉、狗肉、大枣、桂圆、蜂蜜和红薯。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能根据自己身体的阴阳偏盛来合理规划饮食阴阳的搭配,则能促进机体更加科学的健康活动的,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境界,则可预防很多疾病,尤其对中老年人这很重要。
那么,如何从阴阳角度来合理规划饮食,总体原则应该依据“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的方针,核心要做好以下三点:
从春夏秋冬四季,来看食物阴阳在中医理论里,从春夏秋冬四季里,来看阴阳属性。如春属木,气温。夏属火,气热。秋属金,气燥。冬属水,气寒。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夏阳气升发,气血容易走体表,会出现皮肤送给你吃,疏泄多汗等。所以在春夏应多吃气味偏寒凉、酸苦咸的食物,从而达到阴阳平衡,这些食物包括小米、小麦、荞麦、绿豆、苦瓜、橘子、海带、东莞、鸭肉等。这样让肌肤更加紧致,能让阳气血汗不容易透散出去。
而在秋冬,阳气渐收,阴气渐盛,气血容易收敛于内,表现为致密而少汗多尿,。所以秋冬饮食,则适合多吃温热辛甘淡食物,如膏粱、黑米、狗肉、牛羊肉、归元、大枣、山药等。这样的饮食可以让肌肤腠理开阖有度,阴阳平衡。
从一天四时,看饮食如何阴阳分配在《灵枢经》里,有这样的说法:
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则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
再按照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阴阳关系,可以看出,早晨和中午,象春夏,阳气旺盛;而下午和晚上,则像秋冬,阴气较盛。
我们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也要顺应自然界的阴阳平衡和规律。所以人体阳气白天多趋于表,夜晚则趋于里。
因此早晨和中午在饮食上可以多加一点阴性食物,来平衡人体阴阳,比如小米、小麦、薏苡仁、牛奶、紫菜、猪肉、苦菜等阴性食物。
而下午和晚上,则可适当多一些温热的阳性食物,如大米、玉米、红薯、豆类等。
这样做,能让一天内的人体阴阳相互制约互生,达到阴阳平衡。
从食物的东西南北地域角度,看食物阴阳搭配我国东西南北跨度非常大。
按照中医对于阴阳的观点,西北地势高温度湿度低,多燥寒,阴气盛。东南地势低,温度湿度高,多湿热,阳气盛。
这会导致地域气候差异的生活习惯不同,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人体健康。
所以长居西北,可以咋 i 饮食上安排温热食物,如羊奶、狗肉、羊肉、杏、桃、桂圆、枸杞、大枣、大蒜,这些食物能弥补阳气的不足。
而久居东南沿海的人,可以偏向于寒凉食物,如杏仁、薏米、百合、苦瓜、海带、紫菜、冬瓜等。
这样可以让人体阴平阳秘,和谐运转。
总之,我们要根据人体的阴阳偏盛,来安排食物的阴阳偏盛,达到机体阴阳平衡,而不能偏向于阴食或阳食,从而影响健康。
好,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如果您有尿酸高、痛风或其他代谢病,甚或口腔黏膜问题,可以留言,会在闲暇时间一一回复。
本文参考文献(图文来源于网络):2010年第13期《中医临床研究杂志》马改宁等文章《饮食中的阴阳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