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亲王奕䜣在人生的巅峰时期曾握有清朝的“党、政、军”大权,权倾朝野,声名显赫影响国内外,如果他想弄死慈禧是分分钟的事儿,可是却因种种机缘错失了。
一、在慈禧命悬一线时,奕䜣并没有弄死慈禧的想法,而是和她站在统一战线爱新觉罗·奕䜣,道光皇帝深爱的六皇子,他的老爸曾想过要传位于他,可惜奕䜣没有竞争过自己的皇哥奕詝。
在奕䜣8岁时,奕詝的生母皇后钮祜禄氏崩逝,奕䜣的生母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接旨抚养10岁的奕詝。同父异母的兄弟俩差不多大的年龄,同吃同住又同在书房学习,关系相当亲密,亲如胞兄弟,不过相比学识、胆量、聪明度、文武本领、发明创造等各种能力,奕䜣更胜一筹,道光帝也特别看好奕䜣。而奕詝要长相没长相要能力没能力,他瘸腿,麻子脸,说话也没有太高的水平。
奕䜣对皇位的竞争胸有成竹,他知道凭各方面特长奕詝根本不是自己的对手,可他万万没想到奕詝背后的老师杜受田处理问题的能力是多么的高超和独特,他给奕詝的方案那叫一个“绝”。
杜受田所在的杜家“一门七进士”、“父子五翰林”,他心思缜密,又先见之明。就在他得知道光帝命各位皇子到南苑打猎时,就觉察到道光表面上看似检验众皇子的武艺,实则关系到江山的继承。骑马打猎奕詝根本比不过奕䜣和其他皇子,对此问题,杜受田稍加思索便附在奕詝耳边说道:
“四阿哥到了猎场只管坐在皇上的视线范围内静静观看,万万不要自己动手,也不要让自己的随从去捕杀动物。待皇上询问你,你就回答:‘时方春和,鸟兽孕育,不忍伤生,以干天和。且不想以弓马一技之长与诸兄弟争高低。’”
果然一切如杜受田所料,狩猎结束时道光看到满载而归的奕䜣眼里出满赞许的目光,看着两手空空的奕詝,道光就询问奕詝为何不去狩猎。
奕詝就将师傅提前交代好的话说给道光听,道光听后龙颜大悦,忍不住说道:“这才是君主之度。”
当道光帝重病在床,急需定出继承人时,奕詝的老师杜受田起到了决定作用,而奕䜣的老师却做了无用功。奕䜣的老师对奕䜣交代说:“觐见皇上时,皇上若询问治国安邦大计,你只管说,放开了说”。
而奕詝的老师杜受田却对奕詝说:“面对老皇帝的询问,无论问什么,你只管哭,把你的孝心都展露出来,其他的无需说什么”。
两位皇子晋见时,病榻上的道光帝忍着浑身的疼痛询问身后治国大事,奕䜣无视皇上痛苦之状,卖力高谈阔论治国安邦之道,老四却跪在病榻前悲伤得涕流满面,以至于不能作答。
清道光帝在病榻上,仔细观察着两人,他被老四的孝心感动到不能自已,忍不住对身边的大臣说:“皇四子仁孝,可当大任。”道光帝驾崩后,奕詝继位,奕䜣为亲王。
奕䜣输的很遗憾,很不甘心,明明自己最有能力得到皇位,可却轻而易举地输了,他认为咸丰帝在竞争中是在耍手段,在用小聪明玩弄自己,感觉他取得皇位不正当,因而内心很不服气。
当上皇帝后的奕詝一刻也没有放松对奕䜣的警惕,怕他有不臣之心,毕竟他曾对皇位有着极大的热情,兄弟二人的情分再也回不到从前。
在咸丰帝当上皇帝的前五年,奕䜣的生母、咸丰的养母还活着,咸丰帝看在养母康慈皇贵太妃的面子上,在给奕䜣的职务上很大气。在他继位的第一年,授奕䜣为十五善射大臣;
第二年赐原庆郡王府(曾是乾隆年间大学士和珅的府邸)给奕䜣,命仍在内廷行走,还让他管理正蓝旗觉罗学事务;
第三年,让奕䜣管理中正殿、武英殿事务,面对太平军的逼近,咸丰让奕䜣署领侍卫内大臣,办理巡防,特意下旨让他佩带道光帝生前所赐白虹刀,让其在军机处行走,位他打破清代皇子不得干预政务的祖制;
第四年,下旨添派奕䜣管理三库事务,并补授镶红旗蒙古都统。补授宗人府右宗正(宗人府副主官),接着下旨让奕䜣调补镶黄旗汉军都统,不久,升授奕䜣为宗人府宗令(宗人府的负责长官)。又授为阅兵大臣,调补为正黄旗满洲都统。
第五年(1855年),下旨让奕䜣担任总理行营事务,还赏他穿黄马褂。不过在这一年,奕的生母得了重病快死了,奕不顾祖制传统,向咸丰帝提出要求,要他尊封老娘为皇太后,咸丰心中不快,碍于养母的抚育之恩,答应了。不过殡葬时咸丰 “减杀太后丧仪”。在谥法上对她“不系宣宗谥,不祔庙”,表示嫡庶究竟有别。咸丰帝心里很愤懑,奕心里很失落。
就在康慈皇太后去世仅一周,咸丰帝就下诏罢免了奕的军机职务和宗人府宗令等职,令其回上书房读书。
此后,奕被咸丰帝冰冷对待,直到1860年(咸丰十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僧格林沁所率领的清军接连失败,几乎全军覆没,咸丰帝仓皇逃往承德,逃亡前在慌乱中突然想起老六奕,命奕䜣为钦差便宜行事全权大臣,万不得已时主持议和,重新将奕推向政治舞台。
在作战无望的情况下,奕议和,赢得了西方对他的好感。在这期间,奕䜣笼络瓜尔佳·文祥(户部侍郎)、桂良(文华殿大学士)、索绰络·宝鋆(总管内务府大臣)、苏完瓜尔佳·胜保(副都统),形成了一个新的政治集团。这为他不久的将来配合慈禧发动政变奠定了基础。
逃亡承德的咸丰一边关注着京师的消息,一边吃喝玩乐,身体很快透支就病倒了。
肃顺等人在服侍咸丰期间不断提醒让咸丰提防奕,当咸丰病重时,奕䜣力求到承德省侍,咸丰帝却强撑着爬起床,靠着枕头,手书批示说:“相见徒增伤感,不必来觐。”伤心之余的奕对咸丰背后的那些人恨之入骨。
咸丰临死前,立自己唯一的、慈禧所生的儿子、6岁的载淳为皇太子。命“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辅弼,赞襄一切政务。”以上八人就是历史上的“顾命八大臣”。
八大臣里面并没有奕及其他弟弟的名字,很明显,咸丰是在顾忌,怕有能力的奕䜣篡位。奕被撇出八大臣之外,引来载垣、肃顺等对他的鄙夷和不屑。为寻找机会,奕䜣以奔丧为由,到热河叩谒梓宫,此举赢得了他人生中的大转折。
一直在为大业而存活的奕心里有太多的愤懑和失落,又有着对权力急切的渴望和野心,他到了热河后得到两宫太后的召见,差点变成钩弋夫人的慈禧和奕积极部署密谋了回京发动政变的计划。政变前她和奕就协商好,事成后让奕辅政,她和慈安太后垂帘听政。
计划很完美,行动很成功,顾命八大臣被擒的擒,杀的杀,自尽的自尽,革职的革职,充军的充军。慈禧和慈安携小皇帝垂帘听政和奕共同执掌了大清政权。
奕总揽了清朝的内政外交,在朝廷中的权势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这个时间段的奕和慈禧是盟友般的合作关系,他自然不会去杀慈禧,怕是想都没想过。
二、在奕䜣权倾朝野时,不但没有弄死慈禧的想法,反而对她感恩。政变后的奕虽然握有大权,但顾忌到皇室正统的力量和祖制,他无法篡位称帝,慈禧虽然垂帘听政,她代表的是同治帝,同治载淳则是政治势力的核心,因而杀死慈禧对奕没有任何好处,况且奕能达到当时的高度,是慈禧给他的,他心中更多的是对慈禧的感恩,叔嫂一个主内一个主外,配合的很默契,奕虽有对权力的渴望,但他没有篡位的野心,这个时间段的奕不会想着杀慈禧。
再者,奕在政变中虽然起了很大的作用,但得罪了不少的满清贵族,在满清贵族那里留下了忤逆咸丰帝遗命的把柄,因而在满清贵族团体中他几乎是孤立的,奕办洋务引起了湘淮势力的不满和顽固派的敌视,如果奕和慈禧闹崩的话,奕就是找死。
三、在奕䜣想弄死慈禧时,却没机会随着奕权力的不断壮大,奕变得骄横放肆目中无人。慈禧对他不满的同时也感到了危机感,说他:“狂妄自大,跋扈专擅”。
《春明梦录》卷上:孝钦系宫中册立,本不能以常礼待恭邸。且自热河还京,患难与共,渐底承平,故对恭邸不能无畏惮意,即宝师与文文忠诸老臣,亦不能颐指而气使之。
很快老谋深算的慈禧马上想到了对付奕的办法,她拉拢扶持各种势力,任由顽固派对抗奕,奕对此心知肚明,和慈禧之间的关系破裂,叔嫂之间出现猜忌。
不过,奕话没有真正的实力和慈禧抗衡,而慈禧要弄倒奕是分分钟的事儿。
奕还没有什么行动,就莫名遭到编修蔡寿祺的弹劾,说他“揽权纳贿,徇私骄盈”,很快奕议政王和其他一切职务被免掉。奕在政治上的权力被一削到底,再也不具备跟慈禧分庭抗礼的能力。
之后的奕偃旗息鼓处于隐忍状态,经过漫长的四年,他才在慈安太后的支持下,协助杀掉慈禧太后的亲信安德海,不过,因此奕遭到慈禧的憎恨。
安德海被杀两年后,奕负责办理筹备同治帝的大婚,和慈禧的关系稍稍缓和,奕才被允许世袭罔替亲王爵。
同治帝驾崩后,奕䜣在与慈禧太后商议要立谁为新帝时,奕想让自己的儿子继承大统,遭到慈禧反对,慈禧主张让自己的妹夫兼小叔子奕譞的儿子爱新觉罗·载湉(光绪帝)继位。
同治帝驾崩6年后,慈安太后去世,奕䜣更为孤立,慈禧成了光绪皇帝的唯一摄政者,她的权力已经至高无上,这让奕不敢也不能去杀慈禧。
甲申易枢后,慈禧让奕退休回家:
“恭亲王奕䜣、大学士宝鋆,入直最久,责备宜严,姑念年老,特录前劳,全其末路。”
奕在统治集团内起起落落,在慈禧手里他就像被捏透了了软柿子,完全失去了自我,最终一事无成。
总结:恭亲王奕之所以没有杀死慈禧,一方面来自他的正统思想,慈禧扮演的是以同治帝为核心的正统角色,而恭亲王奕只不过是一臣子,杀了慈禧就会背上大逆不道的罪名;辛酉政变后,奕的权力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这些都是他和慈禧结为同盟所得到的结果,也极大满足了他对权力的占有欲,而他所得到的一切都与慈禧直接挂钩,因而他不会去杀慈禧,断了自己的前程;另外奕自从竞争地位失败后,就再与帝位无缘,经过人生的起起落落,让奕错误地以为,慈禧握着他命运的咽喉,他自己不过就是慈禧太后手里的提线木偶,怎么也挣脱不出慈禧的手心,最终使他不再有起初的锐气和斗志,眼望着日渐破败的大清抑郁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