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改变孩子要特别“新方法”!其实关键在于“吃透”

内驱力谈家教 2025-03-15 05:59:45

7-16岁孩子作业拖拉不自主,沉迷手机不自律,应付学习没动力,想得很多不执行……若要“根治”,根源就在内驱力和心能量!

主创“五感内驱力”法,最大特点是“落地”,解决“知道做不到”通病,让孩子自主自律有动力。确定真实有效!

很多家长上来都是问“有什么好方法可以改变孩子拖拉懒散”,“用什么办法可以让孩子学习自律”,“要让孩子变得自信有什么好建议”……

如果你的着眼点总在“方法”上,或渴望某种特别方法来改变孩子,恐怕你会更加迷茫!

因为其实真正的关键在于:要把方法真正落地,用出效果。

01

所有方法都有应用背景和前提

方法,相当于“工具”,一定存在“适配性”问题。

比如说发动机,飞机的发动机好不好,厉不厉害,但如果装在普通的汽车上,能有效发挥其作用吗?

比如说宝刀,即便一个人手里拿着屠龙刀或倚天剑,要是没有精深的内功,必然使不出其威力吧,而若是拿在普通人手里,恐怕也只能当菜刀使!

再看教育方法,如果看到别人一个好的教育方法,只是单纯地“套用”到自己孩子身上,一般情况下,效果不见得好。

事实上,但凡方法,一定有其应用背景和前提。这是由事物的系统性和全观性决定的。

而人,本身就是一个复杂体系,而不是机械的组合,必然要以整体观来对待,因为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比如“肯定孩子”,不是单纯地说出夸奖的话就行,而是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不然你夸出来的话对方是没有感觉的,甚至是让孩子反感的。

再如“成就感培养”,不是一个劲儿地给孩子高挑战,而是以孩子当前自信水平为前提的。

教育本身一定是一个大的系统过程,我们日常学习的各种理论和方法,只不过其中的部分和“零件”。只有将我们学到的东西进行有机结合和融合,过程中不偏不倚,才能真正发挥其效用!

就像组装自行车,即便你已经有了可以装配出一辆自行车的所有零部件,不是有就行,必须得把它们串起来,把这些部件按照一定的顺序,遵循一定的规则串起来,才能成为一辆完整的车。同样的道理。

我们当然可以参考别人怎么做教育,但你永远没法通过“复制”,把另外一个人同样教育成才,这也许是为什么要“因材施教”的核心所在吧。

02

以“道”方能御“术”

同一件事,不同的人去做,得到的结果往往是不一样的。

同一句话,不同的人去说,给孩子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

同一个方法,给不同的父母去用,产生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

就像前面说的“肯定孩子”,只是为了夸孩子而夸(有的家长是虚伪地夸),和在真正发现了孩子优点后,发自内心地表达自己的认可,这传递出来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

同样是“说”孩子,孩子感受到的可以是被指责和被否定,也可以是被关心。

同样是“管”孩子,孩子感受到的可以是约束感和控制感,也可以是边界感。

同样是“逼”孩子,孩子感受到的可以是压力感或窒息感,也可以是挑战感。

它们外在表现相似,但内核却完全不同,非常影响一个孩子的内驱力形成。这就是我常说的“很微妙但却十分关键”的体现。

如果是前者,你给到孩子的是“坏感觉”,在削减孩子的内驱力;后者给孩子的是“好感觉”,在增强孩子的内驱力。

而造成这种差别的,就是背后的“念”的不同——你如何看待孩子,看待其行为,以及对方法的理解程度等(请允许我把它归结为“道”的层面)。

03

不求方法独特,但求充分表达

我的咨询理念就有一条:不太需要绞尽脑汁地找特别的办法,而是把老生常谈的道理吃透并落地。

这里面其实两个关键。

第一个:家长不缺方法,缺的是把方法真正落地!

当下,各种教育方法、精深理论和心理流派种类繁多,层出不穷,有点让人眼花缭乱……

但其实“万变不离其宗”。

因为虽然表面上,科技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但“人性”不变,很多好的教育方法已经有了。

尤其在教育领域,几千年下来,关于“人”的探讨,前人早已明说,时至今日仍然可用,你只需要去用,扎实去用就行。

在家庭教育这件事上,你甚至都不用去“求新”!即便是“创新”,也只是形式上的创新(表达形式不一样),但本质上都是相同的。

所以,与其大费苦心找各种特别办法,不如把看似普通的方法真正落地,做到位。

第二个:家长从来不缺爱孩子的心,却缺少真正表达爱的方式。

多少人,把“批评”当作给孩子的鞭策,用“恶言”当作给孩子的促进,把“高压”当作给孩子的激励!

又有多少人,担心“夸奖”会让孩子骄傲,以为“包办”能让孩子一心学习,相信“控制”能提升孩子成长效率!

她们不是不爱孩子,只是不懂怎么表达爱!

在跟家长聊天的时候,或者给孩子写“滋养信”的时候,经常听到家长感叹说:“萧老师,你说到我心坎儿里了”,“你说的正是我想说的”……

让我深刻感受到,父母充分地表达自我内心,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

所谓“充分”,就是真实地、准确地表达内心,使得我们想传递给孩子的,与孩子实际感受到的基本一致。

充分地表达我们内心真实的声音(“营养沟通”),是培养孩子内驱力实践过程中,必经的一条路。

-

要解决孩子不自主和没动力问题,或想跨越“知”“行”鸿沟,请私聊,针对性帮你“落地”

【这2篇必读】

1."过来人"的内驱力提升三步骤:接触2000多个孩子后,我总结出一套方法,确保提升孩子内驱力!

2.“五感内驱力”落地型方案:我用“五感”法,帮你解决内驱力问题,让孩子自律有动力

/ END /

原创 | 一点老师

内驱力咨询师、健心教练、半个修行人。爱看本质、喜讲系统、力求实效

0 阅读:9
内驱力谈家教

内驱力谈家教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