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万“隐蔽雇佣”的外卖小哥,到底是不是美团的员工?
最近,美团有些不太平,“涉嫌垄断被立案调查、1000万骑手都是外包、被上海消保委约谈”等问题接连发生,致使美团股票一路下挫,3个月共计蒸发超1.2万亿港元。
美团身陷多事之秋,可谓流年不利。
其中,最为舆论关注的,恐怕要数外卖骑手的问题了。该问题一出,引发舆论的大范围讨论。
网友对美团的谴责,除了美团代表在节目访谈中的傲慢态度,更有美团在用工方面,故意规避责任和转嫁风险的不负责做法。
互联网共享平台用工关系的讨论,其实在滴滴时,就引发了广泛关注。
就目前来看,似乎并没有形成一套有效的法律法规和指导意见去规范平台的行为。由此,导致美团对1000万外卖骑手权益的如此“轻蔑”,其实并不使人惊讶。
实际上,不论是滴滴与滴滴司机,还是美团/饿了么与外卖骑手之间,均属于“以非劳动关系之名行劳动关系之实”的“隐蔽雇佣”。这种关系的存在,表明平台方既不想承担劳动关系的成本,又想获得劳动关系的好处。而这种雇佣关系恰恰是劳动关系确立的争议难点。
尽管有不少审判案例在先,但因为互联网平台创新的特殊性,很多时候没办法清浊分明。这就为滴滴和美团们“闭耳塞听”,企图通过第三方分包逃避责任,创造了机会。
就滴滴和美团模式而言,采取“轻资产运营”的模式,是外界对两家企业长期看好的重要原因。外包公司是促进此类平台迅猛发展的助推剂,将数百上千万劳动者归入外包公司,可以大大减轻平台的运营和管理负担。如果将司机和骑手划入平台员工,则企业的负担将无限加大,由之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也必然会拖累他们在股市的表现。
然而,外包公司如果能给到劳动者足够的保障也便罢了,可悲的是,外包公司也在想方设法转移用工风险。
据网友反馈,有些外包公司会“劝说”劳动者放弃上社保(或者上很低的社保),并且与平台合谋,让劳动者在某APP以个体户的身份与平台建立合作关系。这样一旦出现问题,双方就可以撇清关系。
节目中,针对前段时期,饿了么外卖小哥猝死,最后平台赔付60万元的问题,巡视组询问美团代表:“这是在你们的商业险之外,还是迫于舆论压力?”美团代表回答说:“应该是后者(迫于舆论压力)。他们在工作中产生的行为,我们也没有办法完全直接负责任,这可能会增加一些企业的负担。”
由此可以看出,平台对劳动者是多么“冷漠”。即便有舆论压力,他们也仍旧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局外人态度,表达一下歉意。因为在他们看来,平台与劳动者之间不是雇佣关系,所以没有义务进行赔偿。
这样的事实,多少让人有些无奈。
看来,有关部门是时候着手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保护平台劳动者的权益了。毕竟,随着互联网共享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劳动者或主动或被动地成为了共享平台的“雇员”,尽管有不少是兼职人员,可是兼职的性质已然改变不了双方雇佣关系的事实。
平台无限生长的同时,也需要肩负起更多责任和义务,不能因为存在法律空白,就堂而皇之、漠然视之。法律法规可能跟不上创新的步伐,会迟到,但不会缺席。
平台应该充分审视自己的经营模式,不能总想着获得利益,而不想肩负应担的责任。否则,企业不可能走得远,其对社会的价值,也必然会大打折扣。
如果滴滴和美团们不做出改变,争议会终身相伴,某一个小事件可能会再次成为不定时炸弹,让企业付出数倍的惨痛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