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粟裕戎马一生,打得最惊险的一场战役,27万主力险被敌军反包围,五虎将亲临一线指挥反败为胜;
这是粟裕极度消耗精力的一场战役,他4天4夜未眠,因头痛症复发而满脸通红,血压一度飙升为220;
这是华野全军将士,陈毅、粟裕不得不打的一场战役,自两战涟水以来,华野在74师身上吃尽了苦头,不仅伤亡惨重,还致使纵队司令员谢祥辉英勇牺牲,粟裕对此一直念念不忘,复仇的念头从未停歇;
两淮失守后,陈毅就直言不讳的表示,若不设法寻得有利战机,将74师歼灭,不知道再将来的战场上,还会给我们造成怎样的伤害;
粟裕一直在寻找这样的机会,哪怕为此肝脑涂地,也在所不惜。眼下,整编74师大有将山东搅和的天翻地覆之势。这样的机会出现,他又岂能心慈手软,让其溜之大吉?
下面我就为大家详解孟良崮战役的全过程,体验中国战神的用兵风采。
莱芜战役败北,蒋介石集结45万重兵,欲卷土重来报一箭之仇莱芜战役的折戟沉沙,让蒋介石备受打击,声称要在6个月内荡平中共的他被打得丢盔弃甲,仅在华东战场他就连续败北,共计损失了30万人马。
即便他“家大业大”,也禁不住这样无度的挥霍和损耗。
再也无法全面进攻的他只能革故鼎新,发动“黄河战略”,将攻击的重点置于延安和山东。这两个地方一个是党的首府,政治中心,一个是对南京、上海虎视眈眈的“卧榻之侧”,山东毋庸置疑是蒋介石重点关照之地。
为报苏中、苏北、鲁南和莱芜战役之仇,蒋介石一口气调集了24个整编师(军)45万余人,誓要将华东野战军置于死地,包括了“五大王牌”中除在东北战场的新1军和新6军外的3个:整编74师、整编11师和第5军。
他与国防部众参谋,深思熟虑后做出了如下部署:
1.以“五大王牌”中的3个作为中坚力量组成3大兵团,共计17个整编师25万余人,汤恩伯担任第一兵团总指挥,下辖整编第74、83、65、25、28 、57师;王敬久担任第2兵团总指挥,下辖第5军,整编第85 、75、 72师;欧震担任第3兵团总指挥,下辖整编第11、9、20、48、64、84师及第7军。
汤恩伯
机动兵团的特点就是行动敏捷、增援迅速,能够执行突击任务,汤恩伯由临沂向北、欧震兵团由泗水向东北,王敬久兵团由泰安向东,从3个方向呈弧形包围态势,剑指华野主力。
2.以徐州、济南为中线在鲁西南等地配置7个整编师共约20万人马,担任守备和策应的任务,有了此前4战败北的教训,蒋介石不再冒进,而是由顾祝同统一指挥,采取“密集靠拢、加强维系、稳扎稳打、稳固推进”的战法,增加兵力密度,成纵深梯次配置,做弧形式的推进,使华东野战军打不掉、吞不下。
敌军大举来袭,粟裕该如何破敌?作为华野的全军总指挥,粟裕再一次力挑重担,直面考验。他时刻关注着国民党军的动向,一个人在在房间里思索着退敌之策,时而对着地图喃喃自语,时刻在房间里踱步,外面的一切似乎都与他无关。陈毅为此特意下令:“粟司令在房间里筹划退敌方案时,任何人不准打扰。”
粟裕认为:敌人虽在兵力上占据很大的优势,战略战术上也进一步精进,有利我部的战机虽少之又少,但是敌人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在内部关系上存在着嫡系与非嫡系、主力与非主力、中央军与地方军、上级与下级、官与兵的矛盾,在战争指导上,存在着战略上要求速战速决与战役上迟缓犹豫的矛盾,这些矛盾势必会呈现出来,想要达到指挥和行动上的集中统一是不可能的。
蒋介石自持兵强马壮,力求尽快与我军主力决战。而他的战场指挥员却力求保存实力,邀功请赏,一与我军接触便立即收缩靠拢,甚至见死不救。这种情况,给我们利用敌人矛盾,创造有利战机,提供了可观条件。
从这种实际情况出发,粟裕和华东野战军前委决定坚持集中优势兵力逐一歼敌的战略方针,与敌人做几次大的较量,以积极主动的作战行动,吸引、调动、疲惫、迷惑敌人,审慎地观察战场形势和细微变化,分析掌握敌人的行动规律,能动地创造和捕捉战机,如果条件具备了,就坚决歼灭之,反之就改变和放弃原计划,绝不盲目歼敌。
为达到吸引和调动之目的,粟裕先是在4月初,指挥华野大军南下,出击郯城。新安镇等地,意在调动汤恩伯主力。汤恩伯如惊弓之鸟,立即龟缩防守,迟滞不前,粟裕立即调整部署,北上寻歼敌之机。
紧接着在4月20日,趁敌不备,猛攻泰安、蒙阴,一口气吃掉整编72师 2.4万余人。粟裕本想“围泰打援”,谁料,72师师长喊破喉咙,王敬久愣是不为所动,不出兵支援,粟裕只能作罢,回师鲁中。
4月29日,粟裕又将目光锁定汤恩伯身上,出动4个纵队直逼青驼寺的汤兵团,准备将其分割,而后歼灭战,不料,汤恩伯再一次当起缩头乌龟,在歼灭其3000人后,粟裕只能放弃计划,撤离战场。
5月3日,粟裕又寻得战机,以迅猛的态势包围了刚刚占领新泰的整编11师,整编11师同样隶属五大王牌,是蒋委员长的心头肉。王敬久犹如当头一棒,未作迟疑,立即带兵来援。粟裕眼瞅不能快速歼敌,便主动撤离。
顾祝同想中心开花,那我就用猛虎掏心与你对之1个月的“耍龙灯”不仅让国民党军45万人苦不堪言,也让华野众将怨声载道,粟裕并未受此影响。可是远在南京的蒋介石却有些急不可耐,自重兵集结于山东以来,他无时无刻都在期盼着大捷,这样的战果显然令他有些按耐不住。
他力求速战速决,寻我军主力决战,而一个月的频繁调动不仅未能找到我军主力,还致使自己的重兵集团空耗数日,久战无果下,因而严令顾祝同以最快速度完成“进剿”,限期5月初肃清山东局势。
在蒋介石的连连催促下,粟裕苦等的战机终于到来。
5月11日,汤恩伯命张灵甫亲率74师从垛庄出发,经孟良崮向坦埠以南的华野9纵阵地攻击前进,剑指华野司令部驻地坦埠。
粟裕立马察觉了敌人的动向,命令情报部门火速收集相关情报,查明汤恩伯的具体部署。
当天晚上,粟裕结合各部送来的情报,终于理清了汤恩伯的意图:
以整编74师为核心,黄百韬的整编25师为左翼,李天霞的整编83师为右翼,又以整编65师保障整编25师翼侧,第7军和第48师保障整编83师翼侧,险于5月14日,攻占坦埠。
尽管情报尚未得到确认,但紧盯地图的粟裕早已判明顾祝同是在发动全线攻击,欲以74师为中心力量,在两翼和后续兵团的掩护下中心开花,目标直指华野司令部驻地坦埠。
顾祝同
敌人此举意图有二,其一是摧毁我军指挥中枢,致使我军陷于慌乱,而后聚而歼之,其二敌人预估我军不敢与其王牌主力硬碰硬,这样就可将我军逼进胶东已隅或者渡过黄河。
然而,顾祝同错误的估计的粟裕的决心,你整编74师虽然全副武装,清一色的美械装备,战斗力强悍,在华东战场上所向披靡,可是自两战涟水败北以来,粟裕无时无刻都想着是如何将你除而后快之。
既然你顾祝同想要“中心开花”,那我就用“猛虎掏心”与你对之,从你的重兵集团中将整编74师分割出来,全部歼灭,以绝后患。
然而,此举势必要冒很大的风险,能否打掉74师,关键就在于正确的决策和有力的指挥,粟裕认为只要部署得当,指挥果决,就能一举实现打掉74师的意图。
为此,粟裕派出了华野5虎将领衔的最强战力担任主攻任务,即
叶飞的1纵;
陶勇的4纵;
王必成的6纵;
王建安的8纵;
许世友的9纵;
战场就选在坦埠以南,孟良崮以西地区。
叶飞上将
同时,他还派出了以宋时轮为首的最强阻击纵队,即
宋时轮的10纵;
韦国清的2纵;
何以祥的3纵
成均的7纵;
宋时轮中将
具体部署如下:陶勇的4纵队、许世友的9纵,竭尽全力抵挡向坦埠进攻的整编第74师,令其不能前进一步;
命令远在鲁南隐蔽待机的王必成带上6纵,由叶飞1纵协同抢占孟良崮西南的垛庄,切断整编第74师的退路;
命令叶飞的1纵,王建安的8纵,分别派出小股部队,向张灵甫左右两翼的整编第25师和整编第83师发起攻击,令其在短时间内不能辨别我军的真实意图,1纵和8纵主力迅速向纵深猛插,切断整编第74师同左右两翼的联系;
命令韦国清、成均、何以祥、宋时轮的2纵、7纵、3纵和10纵组成阻援纵队,在整编74师左右两侧外围阻击敌军。
以叶飞为首的攻击纵队和以宋时轮为首的阻援纵队闻风而动,,于第二日上午基本完成了对整编74师的合围,并在5月15日拂晓,6纵和1纵合力进占垛庄,8纵进占万家山,此时张灵甫犹如笼中之鸟,插翅难逃。
然而,华野27万主力的合围,并未叫张灵甫有丝毫的担忧,他反而觉得粟裕胆大包天,整编74师自进入华东战场以来,屡克强敌,是华野挥之不去的梦魇,更让他兴奋的是,面前的阻击纵队华野9纵虽有1个军,却的节节败退,一再放弃阵地,根本无力抵抗。
抗日名将张灵甫
垛庄失守,张灵甫被迫上孟良崮这时后方传来垛庄失守的消息,才令他大梦惊醒,直到此刻他才意识到,自己真的被华野包围了。
他急忙下令全师向孟良崮地区收缩,因山路险阻,只能将视若珍宝的重火炮和先进武器丢弃。
孟良崮位于蒙阴东南60公里的芦山地区,海拔500米,山势险峻,怪石林立,草木稀疏,张灵甫率队上山后,固守在芦山、孟良崮和大崮顶等几个相通的山头和几条山谷里。
尽管被逼上绝路,作为蒋介石心腹爱将的张灵甫却不忧反喜。
他觉得,自己的74师如此强悍,华野根本无法撼动。只要据险以守,形成僵持,周围的友军便能闻令而动,这不正是委座梦寐以求的与共军决战的良机吗?
蒋介石对此“深表认同”,激动地表示:“歼灭共匪,在此一役”。
随后他严令张灵甫顽强防御,牢牢吸引共军主力,命令整编11师在内的6个整编师迅速南下,分别从西北、西、南、东4个方向向74师靠拢,意欲内外夹击,一举歼灭华野主力。
为确保万无一失,蒋介石再度调兵遣将,命令驻扎在莱芜的邱清泉兵团,同另一支主力军第5军迅速南下,驻守在鲁南的整64师和整20师不遗余力北上,南北对进直奔孟良崮。
邱清泉
国共开战以来,史无空前绝后的王牌对决开始了,战场上涌现出令人震撼的场面:华野以5个纵队包围了整编第74师,国民党又以10个整编师包围了华野。
战场上硝烟弥漫。枪炮声不绝于耳,双方互相包围,犬牙交错,较窄的区域内,竟有十几万大军。
华野攻击连续受阻,恐有深陷重围,被歼灭的风险整编74师虽插翅难逃,可华野也危在旦夕。战役的胜负手就在于,是华野能够率先攻上孟良崮,打掉74师,还是国民党军能够攻破阻敌,反包围华野,成败在此一举。
生死存亡之际,粟裕当机立断下令所有指战员亲临一线督战,双方转入刺刀见红的阵地战,血肉横飞的战斗随即开始。
猛虎斗雄师,丢了重炮的张灵甫不论怎样仍是蒋介石倾尽心血打造的“五大王牌”之首,美械步兵武器同样具有杀伤力,官兵们训练有素,战术动作标准而娴熟,而且是居高临下,占据有利地形。
华野的战士们是从陡峭的山壁上仰攻,无掩体的情况下,仍然奋不顾身冒着密集的炮火冲锋,双方反复争夺每一座山头和每一座高地。
阵地上杀声震天,血流成河,战斗逐渐白热化,一个个山头被华野苦战后拿下,张灵甫步步紧退,被压缩在山角一隅。
他似乎嗅到了山野间传来的危险气息,得知各路友军仍迟滞不前时,不得不放下他“国军劲旅”悍将的架子,向那些之前他从未正眼看待的友邻部队打电话求救。
张灵甫有所不知的是,在蒋介石军法从事的震慑下,各路友军真的在不管不顾向前冲,炮火连连,硝烟弥漫,连续不断地冲击着华野阻援阵地。
整编25师一马当先,师长黄百韬亲临一线指挥,利用人海战术轮番攻击华野1纵的阻击阵地,用士兵们的血肉之躯开路,一度攻击到仅距张灵甫5公里左右,炮火已经能打到孟良崮。
黄百韬
整编83师师长李天霞毕业于黄埔三期,是黄埔四期张灵甫的学长。二人都在74(74师前身)军经营多年。同属于74军军长的有力竞争者,奈何李天霞棋差一招最终与74军军长失之交臂。他对此一直怀恨在心。
他从心底里希望张灵甫倒霉,好出出这口恶气。因而在增援时两步换做三步,十分拖延,但在蒋介石“军法从事”的严令下,他也不敢裹足不前,最后也只相隔了5公里路程。
其余的8个整编师(军)也是使出浑身解数,一股脑往前,最后距离整74师只有1到2天的路程,最近的甚至还不足1天,可谓一水之隔。
生死存亡之际,粟裕决定再发动最后一次总攻,若还拿下不74师就鸣金收兵可就是这一水之隔,敌各路援军终究是没能挤进孟良崮,粟裕预估,若是在第二天黎明前,仍无法歼灭74师,华野将深陷重围,很有可能全军覆没。
粟裕善于精算,少有失误,硬仗、恶仗转瞬间变为险仗,华野内部弥漫着焦躁、阴郁的气氛。
粟裕决定再发动一次总攻,如果这次攻击再拿不下74师,就只能下令收兵,从一定程度上而言,也就意味着他在孟良崮战役中失利了。
1947年5月15日,晚上10点,陈毅、粟裕商讨后,由陈毅亲自打电话给叶飞,授权叶飞统一指挥纵队突击。
陈毅接通电话后久久不语,最后对叶飞说:“叶飞啊,务必要在16日天亮前攻克孟良崮。不要害怕伤亡,哪怕拼光两个纵队,也在所不惜!”
粟裕接过电话问:“什么时候能将各纵队组织起来?”
叶飞回到:“得2个小时。”
这两个小时的时间内,对华野、74师而言,都是一种煎熬。
白天的刺刀见红,早就让74师筋疲力竭。粟裕兵多将广,可以采用疲劳战术,利用交换攻击的间隙,让各参战部队充分休息,但74师不行,到最后只能靠意志力。
张灵甫率兵上孟良崮,可谓利弊交加,有利之处是能据险固守,弊端则是此地草木稀疏,一眼望去全是石头,没有水源。
没有草木,就不能生火做饭,这些都可以克服,饿几顿也不是不可,最致命的是官兵饮水问题。
张灵甫原本在山下控制了两个水塘,但在华野加大攻势后,就不能再去取水,官兵渴的难以忍受。更为致命的是74师配备的重机枪多为水冷式的,因没有水制冷,已经行不从战斗力了。
弹药问题也令张灵甫焦头烂额,到晚上10点时,74师的步枪弹药,手榴弹都已告竭,士兵的步枪里的子弹屈指可数。
张灵甫急电南京求援,奈何空军飞行员技术不够过硬,加之74师对空电台被击毁,因而无法准提供准确位置,很多物资都投到了华野的阵地上。
74师官兵有苦难言,将士们纷纷抱怨张灵甫不该固执己见,上孟良崮,以至于犯下兵家大忌,让“马谡拒谏失街亭”历史悲剧重演。
马谡失街亭尚有撤退之机,还有诸葛亮为他导演空城计的大戏,此刻他的蒋委员长早已声嘶力竭,仍于事无补。华野的进攻要来了!
粟裕熬红了双眼,血压飙升220,成败在此一举1947年5月16日凌晨,夜黑风高,山雾弥漫,华野重炮齐发,隆隆的炮声响彻山谷,炸得孟良崮地动山摇。
紧接着,早已整装待发的华野将士奋不顾身冲向孟良崮,整个战场上杀声不绝于耳,无比震撼。
战斗异常惨烈,74师全线告急,但这次总攻并未达到一击必溃的效果,孟良崮阵地仍被张灵甫牢牢掌握。
粟裕双眼布满了血丝,由于患有高血压和头痛症,整个人脸上涨的通红,战后测量血压,竟然有220之高。
这是比拼意志力和耐力的关键时刻,尚有一口气在,就决不能退缩。
第二次攻击开始后,粟裕几乎每隔5分钟就向前线询问一次战况,以便迅速做出应对,作战室的电铃从未停歇。
随着时间的一分一秒的推逝,对孟良崮战役的攻击力度只增不减。
74师的防御体系以540高地为首,只要攻克它便可一劳永逸,张灵甫深知此地有多重要,曾亲临阵地督战。
双方在此兵对兵、将对将,刺刀见红,血肉横飞。
1947年5月16日,经过惨烈的厮杀,华野终于拿下540高地,74师的防御体系终于被撕开一道口子。
两方的前线战神们早已是强弩之末,但这仅仅是开始,没有生力军的加入,便寸步不移。
粟裕将预备队压了上去。
如果把孟良崮阵地比作是一头猛虎的话,540高地就是虎头,芦山就是虎的身体,这是孟良崮的南面屏障,也是74师布防的核心腹地。
芦山守军都蜷缩在石头缝中,若是靠人海战术,那是给敌军送牛奶。叶飞在逼不得已下,调用了迫击炮,连续打了100多发炮弹,将防守芦山的300守军全部炸死,才得以攻克芦山。
时间停留在上午10点,进攻再一次停滞不前。
火速组织兵力,发起第三次攻击,这是粟裕当下要做的,也是必须做的事。
前线伤亡惨不忍睹,当粟裕拨通电话,要某纵队倾巢而出时,纵队司令员牢骚满腹,竟在电话里顶撞起粟裕来。
争吵声惊动了陈毅。
陈毅走上前,接过电话。问他是哪一位,现在在何处,你的几个师在哪里?
对方回答后,陈毅看了下地图:“你们几个师长都要到山顶去,怎么,还要和我讲道理?我和粟司令的意见一致,你们要不折不扣的执行,不要讨价还价!”
对方默不作声。
陈毅又说道:“伤亡大可以理解,不要紧,我还有些预备兵力,你伤亡多少,我给你补多少。”
陈毅不愧为政工元帅,恩威兼顾,没几句便把这个纵队司令员说服了,马上答应投入战斗。
1947年5月16日,下午2点,第三次总攻开始了。
炮弹蜂拥而至,全部砸向孟良崮山顶及74师仅剩600高地,尸体被炸得凌空而起,山上一片火海,血肉横飞,74师的队形变得混乱不堪。
叶飞纵队发起全线攻击,部队仅用10分钟便攻克了600高地。
缺衣少药,断水断粮的74师终于低下它那高傲的头颅。
下午3点,华野6纵特务团一马当先,突破山顶西侧的阻击阵地,向洞内一阵猛烈射击,将龟缩其中,等待救援的张灵甫击毙。
就在各部抓紧做扫尾工作时,粟裕突然接到华野情报处的报告,称孟良崮还有电台在联络救援。
粟裕立马警觉起来,命令暂缓发捷报,重新核对歼敌数和74师编制数,这么一核对,竟然少了7000人。
7000人可不是小数目,不论这只疯狗发疯也好,跳墙也罢,都必须实打实的让它一动不动才行。
这7000人实际上是没能上山的51旅残部,弹药几乎耗尽,在无人指挥的情况下,他们悄悄躲在一个山洞里,妄图等解放军撤离时发动突然袭击。
7000名士兵冥顽不灵,粟裕只好把3纵排上去,将其全部歼灭。
一名被俘的74师军官感叹:在国民党阵营中,很少有军队具备74师这样强悍的战斗力和不屈的战斗意志,如果连74师都败北了,就没有任何部队可以抵挡解放军了,解放军不仅可以收复一切失地,就是打到南京,也没人可以阻拦。
1947年5月16日,晚6点,74师这支国军劲旅的编制成为了历史。
这一仗可谓粟裕的代表作,运用了新的合围战术:正面突击,分割两翼,断敌退路,同时坚决阻击各路援敌,用攻击和钳形突击相结合的方法合围对手。
这一仗可谓粟裕军旅生涯的最危险的一次,蒋介石派出的援军阵容强大无比,黄百韬的整25师,李天霞的整83师、胡琏的整11师,邱清泉的第5军这些部队随随便便拉出来一个都是华野强劲的对手,而此次救援他们也一改往日畏缩不前、保存实力、见死不救的心态,而是一个个拼命向前,不顾牺牲的往前冲,最近的一度距离孟良崮阵地5公里,试想一下,若是我军的阻援阵地被他们突破,那华野就深陷重围,很有可能全军覆没。
粟裕大将
好在华野将士们顶住了压力,在最紧要关头将74师歼灭,而更幸运的是,在攻打孟良崮前后的4天时间里,老天爷硬是没下一滴雨。可是,仗刚打完,就下起了瓢泼大雨。连老天都在眷顾华野,又岂有不胜的道理呢?
很危险的战役,稍有失误,华野极可能会全军覆没,太险了!
东北野战军真的是打的富得到处流油幸福战,真正硬刚只有廖耀湘新6军一个主力精锐军,其余都是编师,国军至少5大精锐都被粟裕将军拖在华东战场上,打了个小城市四平,却打了非常艰难,被打了找不着北,东北用的武器,攻坚炮火重武器,特种兵部队都是顶级,兵员最多,集中我军几乎最优秀战将和各级将领,中央几乎派出最优秀高级高层领导层支援东北,前有陈云,彭真,后有高岗坐镇,两大元帅坐镇,留苏最优秀武器兵种将领派往东北,先后刘亚楼,卢冬生,朱瑞,7个大将级别坐镇前线指挥,程子华,黄克诚,陶铸,谭政,肖劲光,朱瑞,陈光,并借调肖克,后方更是具有东北大量遗留大型兵工厂,充足供应前方,更是把三野我军国宝级武器专家,号称中国保尔柯察金的吴运铎去支援东北,大量解放区,物产丰富后勤兵员,兵运保障,几乎不用一个国民党俘虏兵,对比华野经常打大型攻坚歼灭战,大规模团灭国军精锐,自身损失减员也多,后方根本来不及补充兵员队伍,只能靠改俘虏兵补充兵员战斗力…对于迟迟不敢打一座没有什么战斗力国军孤城长春,而华野对大城市开封是毫不犹豫直接捅了马蜂窝,济南更不在话下,攻下锦州城,有一半功劳应该是算在中央统战部成功策反侯镜如10多万部队帐上
就佩服粟裕战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