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年授衔,皮定均本是少将,毛主席:怎么能是少将?功劳可授中将

成成聊点过去的战争 2024-09-12 14:50:35
前言

955年,我军决定实行军衔制。

根据当时的要求,军衔的高低取决于两方面,一是军功,二是资历。

按照皮定均的资历与军功只能是少将军衔,而且授衔委员会送呈给毛主席的报告中,也是拟定授予皮定均少将军衔。

然而,当毛主席看过报告后,却表示:“按照皮定均的军功,授少将有些不妥,授中将正合适。”

那么毛主席口中的军功是什么呢,皮定均最终被授予了什么军衔呢?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同走进今天的文章。

内无粮草外无援兵,打不赢走不了,中原局势岌岌可危

1946年1月13日,国共双方停战令生效。国内各战场上迎来了短暂的宁静,北方的晋冀鲁豫、山东和华中解放区得到了一段养精蓄锐时间,但中原解放区却处在国民党军的四面包围之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困难。

1月初中原军区部队由桐柏山区向平汉路以东转移时,国民党军前后围堵,将我军压缩在河南光山、罗山、经扶(今新县)和湖北礼山(今大悟)四县交界处的宣化店、白雀园、郭家河地区。方圆不过百里,人口仅40余万,经济落后,地瘠人贫。短短4个月,中原解放区的面积缩小到仅为抗张胜利时的十分之一,机关热人员和随行家属,瞬间涌进来六七万人,吃喝拉撒睡都面临极大的挑战。

中原解放区被国民党部队四面包围。北面,47军驻扎河南罗山,48军驻商城;

平汉路沿线,41军驻确山,66军驻信阳,75军驻湖北广水;

南面,72军驻麻城。总兵力超过20万。停战命令下达后,国民党军仍不断蚕食解放区,卡住交通要道,对解放区实行经济封锁。他们盘算:如此下去,不用打仗,李先念的部队很快就会被困死、饿死。

情况的确是相当严重。1月14日,郑李急电报告中央:数万人处在四县之间狭小地区,“财政给养有朝不保夕之苦。”请求中央解决财政困难,或让他们向东转移。17日中央军委复电指示:“你们的处境是艰苦的,一切计划要放在克服苦难上,长期坚持斗争的基础上,不要过多寄托在停战和平的希望上。要放在独立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不要过分放在希望外援上。停战命令公布后,斗争形势将更复杂。一方面要进行合法斗争,开展和平民主的政治攻势,瓦解对方的内战阴谋;一方面又要随时提高警惕,坚持自卫原则,防止与打击对方突然袭击。”

走又走不了,打又不能打,郑李对所处的局面非常苦恼。

粮食是军队打赢、敢打的基础,在我国此前的战争史中,因粮药短缺而导致军队溃败例子不胜枚举。中共中央时刻关注中原部队的命运,想方设法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晋察冀、太行、山东各解放区大量筹集粮食,3月30日董必武代表中央到宣化店慰问中原干部战士,带来各解放区支援的粮款法币3亿元。到4月中旬,中原解放区先后收到来自各方面的救济款8亿法币,可供部队两个月的生活费,暂时缓解了中原部队的燃眉之急。

然而蒋介石将我军扼杀在中原腹地的想法从未停止,到了1946年6月,随着东北局势的恶化,蒋介石发动内战的面目已完全暴露。中共中央一面进行谈判斗争,一面通知各解放区做好准备。中原是国共双方矛盾的焦点,一旦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最先进攻的目标极大可能会是中原解放区。

6月1日,毛主席电告郑李:“美蒋对我恶劣,全面内战不可避免。”必须准备应对敌人袭击及突围作战。预拟突围后集中行动及分散行动两个计划。10日,中共中央再次指示郑位三:“我们方针是力争和平,但同时必须立即准备于国民党全面大打时能坚决粉碎之。你们应即准备好一切,在全国大打时能够发动广大群众,坚持鄂豫川陕以至江南广大地区的斗争。”中央的指示表明:中原部队已无可能合法转移,一切立足于打和突围。

郑位三

这时,蒋介石已经完成了整编军队,扩充装备的准备,即将向各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6月中旬,蒋介石密令武汉行营主任程潜和郑州绥靖公署主任刘峙:

1.出动鄂豫皖边区外围部队,对共军严密封锁,分进合击,彻底消灭中原共军。

2.为避免共方责难和美方为难,着武汉行营所辖部队均归郑州绥靖公署指挥出击。

6月20日,刘峙向保卫中原解放区的国民党整编第41、 47、 48、 72、 66、 15、 75师下发作战命令:“绥暑为使尔后主力作战方面有利,以剿灭豫鄂边区共军之目的,决以第5、第6两绥区所属各部队,分由豫南、豫东对信阳、经扶间之共军,尤其对宣化店、泼陂河方面共军之主力,集结优势兵力,一举分区包围尔歼灭之。”

命令详细划分了各师的作战区域、指挥关系和各作战任务。特别强调:“若遇到共军突围,各进剿部队不限区域,穷追猛打,直到完全歼灭为止。

获悉国民党军即将大举进攻的情报,中原局立即急电中央,请求立即突围,电文详细描述了国民党军调动情况的部署,指出:“在此情况下,我在万不得已时的突围,已愈困难,现在我区局势确已发展到必须迅速主动突围的地步。”

“比较安全的只有由豫西向鄂中、向西突围的两条路。” “如果等到顽军已经全部部署完毕,正式向我军全面进攻时再突围,则我不仅在战略上,即在战术上也处于不利地位,那个局面是无法想象的。

因此,我们提议能允许我们尽早实施突围计划,即经鄂中,分两个纵队分别向陕南及武当山突围,然后转至陕甘宁边区。我们认为就时间和敌情来说,现在主动突围,较过去虽有大困难,在突围过程中可能遭受一定损失,但再不主动突围,以后则更难了,如何,即请复示。”

6月23日,毛主席的复电来了。电报文字非常简短,语气非常坚定:

1,21日电悉。所见甚是,同意立即突围,兵贵神速,放下包袱,坚决、大胆、执行。

2,此后行动,无需请示,自行决断。

3,望团结奋斗,预祝你们胜利。

遵照指示,中原当即部署突围。商议决定:由李先念,郑位三,王震率中原局、中原军区机关和二纵第13、15旅及359旅为右翼,从宣化店向西突围;

以王树声率一纵第2、3旅为左翼,从泼陂河向宣化店靠拢,然后向西南突围。由罗厚福、文敏生率江汉军区部队由安陆桑树店向西突围,寻机进入四川。

留下一纵1旅,由旅长皮定均、政委徐子荣指挥在北面白雀园防御;鄂东独立2旅由旅长吴诚忠、政委张体学指挥,在南面吕王城防御,并到宣化店接防,掩护主力突围。部署就绪,各部队开始紧张、秘密准备。

皮定均

1纵1旅面临严峻考验,皮定均能否带队突围?

6月24日下午,1纵1旅皮定均旅长、徐子荣政委接到纵队首长命令,赶到泼陂河纵队司令部。王树声司令员向他们交代:奉军区命令,主力向西突围。1纵执行牵制敌人、掩护全军西进的任务,要利用一切手段让敌人摸不着头脑,使敌人短时间内无法辨别主力的东向。

3天后,主力越过平汉路,1纵可根据情况或尾随主力西进,或向其他方向突围。皮定均、徐子荣接受任务,接过王树声给的一笔经费,骑马赶回白雀园。

皮定均和他的1旅此次将面临严峻的考验,他从1929年参加红军到1931年入党,是四方面军成长起来的优秀干部之一。他参加过鄂豫皖苏区多次反“围剿”作战和长征,到达陕北后任团长。抗战期间在129师任特务团团长、太行军区第5、第7分区司令员。

1944年8月他任豫西支队司令员,南下开辟豫西根据地。抗张胜利后他的部队改编为中原军区一纵1旅。这支号称“皮旅”的部队以作风顽强著称,此次国民党军重兵来袭,他们能否再次创造奇迹?

接受完中原局和主力突围的任务后,1旅的干部们研究行动方案。掩护意味着他们要孤军奋战,不会有人来帮助他们。既要完成任务,又要保存自己,在四面被围的情况下突出去,确实有很大的难度。许多担任掩护任务的部队就是准备牺牲自己的。对于坚守白雀园阵地,众人并无异议。3天之后该向何处突围,众人一时拿不定主意。向西追赶主力,必然会把敌人迎来;

向南是长江,几千人过江可不是易事。徐子荣政委思考再三,说:“我想这样,等主力过了铁路,我们是否可以先虚晃一枪,伪装跟在主力后面走它一天或者半天,然后快速隐蔽起来,闪过敌人的锋芒,而后趁敌不备杀个回马枪,向东急进。这样使敌人对我们的行踪捉摸不定,等他搞清楚我们动向,我们已经走出好几百里了。政委的意见得到大家的一致同意。

皮定均在自己的日记中自勉道:“在最艰苦最危险的的时候,你个人不要表现悲观、没有主张和无能,要充分调动自己的智谋和胆识。” “不悲观,一切问题都是可以克服的,是可以解决的。”

6月26日黎明,国民党军开始向泼陂河、白雀园一线进攻。1旅3个团分别扼守阵地,奋勇还击。敌军炮火虽然凶猛,但步兵行动迟缓,显然是在试探。27日大雨,敌军攻击受阻。当天晚上,皮定均将前沿部队悄然撤下,到白雀园东南的刘家冲会合。

28日天空晴朗,1旅自刘家冲向南行军,插向敌后,部队到达潢麻公路的咽喉要道小界岭。小界岭是宣化店东南的制高点,4月间国民党军为了压缩和包围中原根据地,派3个团抢占小界岭,建碉堡,设封锁线。皮定均以为通过小界岭会有一场恶战,没成想国民党军的阵地上竟然没有开火。抓个俘虏,才知道主力都向西追赶中原主力去了,此地只留下少数兵力把守。就这样,1旅机动灵活地跳出了国民党军的包围圈,大踏步向东突围。

前路茫茫,1旅该何去何从?

6月29日皮旅突破小界岭国民党军防线,越过潢麻公路,跳出了国民党军队中原根据地的包围圈,进入大别山地区这支部队究竟向何处去,需要他们自己判断。

皮定均手里没有军用地图,只有一本破旧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袖珍分省地图。根据地图判断,他们前面的那座高耸云端的山峰是大牛山,鄂豫皖三省的交通要道。在大牛山入口处的两座小山上,有当地土顽的保安团把守。皮定均决定以1团和2团分别抢占两座山头,为后续部队打开通路。

战斗开始后,战士们不顾连日的疲劳和饥饿,勇猛无畏的冲上山头。保安团不是正规军,虽占有地理优势,毕竟怕死,很快就被我军击溃。皮旅6000人像一条长龙,沿着山路蜿蜒而上,在7月1日这天翻越大牛山。

下山后皮旅到达金寨(时称立煌)县境内的吴家店这里曾是鄂豫皖红军的根据地,当年红军书写的标语还依稀可见。在群众的帮助下,战士们打开了国民党政府的粮库,补充了队伍急需的粮食,还把多余的粮食分发给贫苦群众。老百姓热情地帮助战士们打草鞋、补军衣,皮旅在这里得到3天宝贵的休整,为以后的行军做好了准备。

他们架起电台与中原局联系,请示下一步行动,不知是何原因,始终无法与中原局获得联系。这个意外倒为皮旅自主行动提供了条件,经过反复研究,他们决定继续向东前进,一直走到津浦路东的华中解放区。

前面沃野千里,敌情、地形、道路都不熟悉。能不能把这支队伍完好无损的带回解放区,的确是一大考验。皮定均等指挥员研究了情况,决定利用国统区割据状况,敌人互不通气的特点,利用山地掩护,尽可能与省、县与县的边界穿插,让敌人搞不清我军的状况。

前面派出侦察部队,穿上敌军的服装,迷惑地方土顽,了解情况。主力部队行军要隐蔽,避免暴露目标和陷入敌军包围。为了指挥好部队,皮定均旅长和徐子荣政委命令各级指挥员要和前卫部队走在一起。旅指挥员和前卫营走,团指挥员和前卫连走,连长和尖兵走。干部身先士卒,既鼓舞了士气,又便于指挥。

7月7日,皮旅沿漫水河向东急进,穿越大别山。在人烟稀少的大山中,部队翻山越岭,徒步溪流,白天顶着似火的骄阳,夜晚带着露水露营。9日,部队到达安徽霍山县境后内的青风岭,得知山上有敌人把守。2团借着夜色,从侧面的峭壁上攀登上去,杀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敌军抱头鼠窜,皮定均审问俘虏,才知道这是由伪军改编的“挺进纵队”,奉命在这里截击我军。他们的主力还在后面,没成想我军行动太过迅速,竟走在了前面。越过青风岭,当天部队到达磨子潭。磨子潭是大别山东面的出口,位于淠河西岸,下游是佛子岭。这是个险要的地方,皮定均从当地邮差口中得知国民党整编第48师正在舒城、桐城等地布防,堵住大别山各处出口;

一支国民党部队正从六安向磨子潭开来,大约半夜就会到达。由于仅有5条小船,皮定均决定立即架设浮桥,马上渡河。夜晚,暴雨降临,河水猛涨,架桥失败。是走还是等天亮?午夜雨停,洪水消退,皮定均派人找到最浅的河汊,命令部队徒涉。刚准备就绪,国民党第176旅一个营就赶到磨子潭对岸,与皮旅的警戒部队交火。

天黑情况不明,敌军盲目扫射,不敢接近。皮定均命令部队抓紧渡河,命令后面的2团尽快赶到。天黑拂晓,2团以急行军赶到渡口,冒着敌军的炮火强渡。有人被激流卷走,一个连被切断,与主力失去联系。皮旅抢渡磨子潭,冲出了大别山,进入皖中平原。

平原虽然一马平川,但道路平坦,很容易遭到敌军围追堵截。13日,皮定均等在毛坦厂开会,决定以5昼夜急行军跃过皖中平原,在敌军部署就绪之前以坚决、神速的行动夺取突围的最后胜利。

部队进行了彻底的精简,炊事担子、公文箱、个人物品全部抛弃,每人只带枪支弹药和一身单衣。为了缩短队伍距离,全旅分为三路纵队,并肩前行。前面是伪装成国民党军的侦察队,摸情况、探道路、买粮食,让后面的部队一到就可以吃上饭,吃完就走,节省时间。

13日夜,部队开始行动。前面的侦察部队伪装成国民党军,路过沿途村镇,与当地保安团、乡绅周旋,打听情况,派便衣送给后面部队。他们尽量避开国民党军队防御地区,不惊动敌人。皮旅以每天近百里的行军速度,15日通过六安到合围公路。

16日夜通过淮南铁流,进入定远境内,这时,淮南地下党发觉了皮旅的行踪,从后面赶上来联系。皮旅深感意外,原来中央与皮旅断联后,已经通知华中局注意收集情报,接应皮旅。

定远是原新四军2师的根据地,在地下党和群众的帮助下,皮旅有了向导和可靠的宿营地,部队情绪高涨。他们加快行军速度,顺利通过定远地区。19日,皮旅到达嘉山以东的红心铺,前面就是津浦路,越过最后一道封锁线,就能到达苏北解放区了。

津浦路是国民党重点防御的交通线,明光至滁县段由国民党整编第47、48师防守,沿途都有日军楼下的碉堡工事。当天夜里,皮旅2团捕捉到两个国民党便衣,得知7师已派部分兵力从明光向定远出动画,堵截皮旅。

皮旅决定改变路线,向东从张老营车站南边冲过津浦路。20日凌晨,皮旅分为两路纵队到达津浦路西。在黑夜掩护下,敌军碉堡未发觉我军行动,2团和旅直安全通过。这时,天蒙蒙亮,从滁县方向开来一辆装甲车,皮旅工兵拉响炸药,不料炸药量不够,铁轨没有炸断。敌军从列车上开火,碉堡内敌军疯狂扫射起来。危急之中,已经过路的部队集中火力反击敌军,接应后卫1团过路。

敌军装甲列车在我军手榴弹和迫击炮的攻击下,终于退去,1团杀出血路,越过津浦线与主力会合。

越过津浦路后,皮定均第一时间收拢部队,继续向东急进。上午到达三界的一座小山脚下,只见山顶上有人喊:“你们是哪部分的?我们是淮南大队。” 皮定均不知道这是什么番号,派人上去联络,才知道他们是淮南军区嘉山支队的同志。皮旅将士们欢呼着冲向山区,与战友紧紧相拥。高声道:“到家了!” “到家了!”

淮南的同志看到的这支中原部队,衣不蔽体,骨瘦如柴。头发又长又乱,长裤烂成了短裤。多数人没有鞋,用布包着溃烂的双脚。就是这些干部战士,24天跋山涉水,跨越平原和铁路,突破艰难险阻,经历大小27次战斗,行程1500里。除掉队、失散和伤亡外,保存了约5000人的骨干力量,胜利到达华中苏皖解放区。

皮旅的中原突围,是中原军区各部队最成功的范例。他们最后离开中原解放区,走的是原来估计最困难的路线,却最先回到了华中解放区,部队保存得最完整。

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这和1旅有一个坚强、团结的领导班子密不可分,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他们不分散、不惊慌,全体干部战士拧成一股绳,坚定不移向东突围。在行军过程中,他们不停顿、不犹豫,避实就虚,从敌人合围的间隙中机动灵活地钻出去。

全体干部战士发扬了不畏牺牲、英勇无畏的顽强作风,连身体衰弱的女同志都跟上了部队。皮定均的中原突围,成为解放战争史上光辉的一页,被人们长期传颂。

因此,当毛主席看到皮定均出现在少将的授衔名单里后,感到十分诧异,大笔一挥,做出重要指示:“皮有功、少晋中”,因而,皮定均皮旅被授予中将军衔。

你觉得皮定均凭借中原突围的功劳,能不能晋升为中奖军衔呢?

0 阅读:6

成成聊点过去的战争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