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杀妻求将”有必要吗?

老畅 2024-12-05 13:30:51

图片来自网络

公元前412年,齐宣公发兵攻打鲁国。鲁穆公想任用吴起,但吴起妻子是齐国人,穆公疑。吴起渴望功成名就,于是杀掉妻子表示不偏向齐国。鲁穆公任命吴起为将,率军大败齐军。

吴起“杀妻求将”最早记载于《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应该是司马迁收集的民间传说。之前有文字记载的类似说法记载于《韩非子》:吴起让妻子做几条腰带,因尺寸不合适,吴起大怒,休妻,把妻子赶回了娘家。韩非生活的年代比司马迁更早,离吴起去世的时间只有100年多一点。韩非的话更符合事实,休妻而不是杀妻。

吴起“杀妻求将”按当时的实际情况来说也不符合。齐鲁国君都多年通婚,大臣之间联络、通婚更不在少数,凭什么吴起为将就受到怀疑?而且当时的鲁国绝不是吴起出仕的唯一选择,也不是他出仕的最好选择,鲁国周围的魏国、齐国、楚国哪一个不必他强盛?哪一个国君不是求贤若渴?盘点一下吴起后来的成就,再说他为了求为鲁国将领而杀妻,让人觉得可笑。

图片来自网络

鲁国,就是说“杀妻求将”后,“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吴起在鲁国只呆了两年多时间,这只是吴起的起点,不是能充分展现他才华的舞台。有必要“杀妻求将”吗?

魏国,吴起担任西河郡守期间,改革魏国兵制,创立武卒制。为抵御秦国的进攻,修筑了吴城。前409年,魏文侯任命吴起为主将,攻克秦国河西地区的临晋、元里并筑城。次年,吴起再次率军攻打秦国,一直打到郑县。而秦国只能退守至洛水,沿河修建防御工事加以防守。前389年,秦惠公出兵五十万攻打魏国的阴晋。吴起亲自率领其中没有立过军功的五万人,外加战车五百辆、骑兵三千大败秦军。公元前387年,魏武侯以吴起为将,率军讨伐齐国至灵丘。

楚国,楚悼王任命吴起为宛城太守,一年后升任令尹。担任令尹后的吴起在楚国国内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取消已传三代的爵禄,国内贵族充实到地广人稀的偏远之处;裁减官员,削减俸禄,将节约的财富用于强兵等等。改革后的楚国国力强大,向南攻打百越,将楚国疆域扩展到洞庭湖、苍梧郡一带。公元前381年,楚国出兵援助赵国,楚、赵两国大败魏军。此时的魏军雄冠诸侯,无人敢撄其锋。

《史记》记载说吴起带兵跟最下等的士兵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伙食,睡觉不铺垫褥,行军不乘车骑马,亲自背负着捆扎好的粮食和士兵们同甘共苦。还记载:魏文侯因为吴起善于用兵打仗,廉洁不贪,待人公平,能取得所有将士的欢心,就任命他担任西河地区的长官,来抗拒秦国和韩国。但魏国相国李悝向魏文侯推荐吴起时,魏文侯问吴起这人怎么样?李悝又说他:“贪而好色。”矛盾重重。

从《史记》字里行间透出的,司马迁对吴起是有看法的,所以对吴起的出身等负面东西记载的极为详尽:“家累万金”“倾家求官不得”,遭乡人的讥笑、诽谤。吴起为此气愤不过,杀了诽谤他的三十多个人。在临逃走时,他对母亲发誓说:“不当卿相,决不回卫。”母亲去世后,吴起没有回家奔丧守孝。曾申认为他不孝,跟吴起断绝了师生关系等等。这些民间传闻带着浓浓的嫉妒色彩,“家累万金”“求官不得”明显的看笑话语言,结论不过“活该”二字,是否事实无人关注。杀了三十多人明显夸大,就算吴起神勇无比,三十多人居然不跑,聚在一起让他杀,杀完他跑了,也不怕他母亲遭到报复,事件明显经不起推敲。

图片来自网络

吴起在魏国当官二十多年,名声很好,位高权重,一度成为国相的热门人选。可见,吴起不但才能出众,品德也无可挑剔,杀妻这样的丑闻,几乎可以肯定并不存在,否则,必定会被政敌攻击。只能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0 阅读:7
老畅

老畅

从历史看现实 以现实观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