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安稳时代的结束

寻梅聊商业 2024-03-22 17:18:37

小甜甜一夕之间变成牛夫人…...

"昨日小甜甜,今日牛夫人",这句话用在当前的理财产品上,真的是太贴切了。

最近市场上对于银行理财产品的讨论沸沸扬扬,许多买了银行理财的投资人都对自己买的理财心惊胆颤,深怕一打开账户,那个曾经自己以为不会亏钱的理财产品,绿了。

01

小甜甜的快速受宠

银行理财产品,对于中国人民来说,可以说是一个不输给房地产的时代印记。从2004光大银行推出第一款人民币理财产品"阳光理财B计划"开始,至今已将近20年,银行理财产品也伴随中国经济发展成长茁壮,从一开始不起眼的小小市场,发展至当前30万亿的庞大规模。

30万亿什么概念?举个极端一点的栗子:当前A股上市的银行总市值大约10万亿左右,如果把所有银行理财的资金拿去买银行,可以买个3轮。

在银行理财漫长的发展过程当中,鱼头认为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在2010年之后,受到中国经济下行以及利率市场化的影响,银行理财"收益稳定"、"隐性刚兑"等特性受到居民青睐,其规模开始猛烈增长。短短6年时间,从2.8万亿增长至29万亿,增长了10倍以上,平均每年的增长率达到了惊人的150%以上。

02

小甜甜开始变成牛夫人

由于银行理财逐渐成长为庞然大物,对应的风险同步增长,也引发了监管机构更多关注。过去银行理财产品的结构极其复杂,银行、券商、信托与房地产开发商等机构都牵涉其中,带来的风险也错综复杂,以下举两个比较关键的风险做说明。

首先,就是对于银行本身的风险。以前的银行理财产品具备"预期收益"与"刚性兑付"特征,而能够实现这两项特征的核心来自"资金池"的操作。

简单来说,就是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为了实现高于存款的收益,银行理财更多采用一种吃大锅饭的方式。我们买理财产品而付出的资金,不与特定投资的资产相挂勾,而是混入到大池子里一起做管理,也就是所谓的"资金池"。等到理财产品到期时,再根据预期收益从这个大池子里拿钱出来进行兑付。

过去的银行理财为了持续吸引资金,多采用刚性兑付的方式,即便投资收益没达到预期,为了维护本身理财的信用,也会如期兑付。钱从哪里来呢?从资金池里面来。听了有没有点耳熟?没错,过去p2p平台就有很多采用这种资金管理方式。

资金池的运作,加上过去银行理财特有的估值方式—摊余成本法,将产品的收益平均到每一天,不反映产品本身的波动,让银行理财成为了只赚不亏的王者产品。

不过,这种资金池操作模式必须具备两个前提,一个是资金不断源源流入,一个是投资端的收益能够持续高于兑付的预期收益。如果遇到极端状况,像是在投资端大幅亏损,而客户资金没有持续流入的情况下,很容易造成资金链条断裂,甚至给银行本身带来风险。如果体量小倒也不足为惧,现在体量大,一个不小心还有可能引发金融系统风险。

银行理财带来的第二个风险,就是对于居民财富资金的错误预期引导。这个是一般不会被市场谈论到的风险,不过鱼头却觉得,这是近年来许多金融乱象的出发点。

我们先回到银行理财产品最初,其实对标的是海外市场十分流行的结构性产品,像是结构型存款、结构型票据等。这些产品多为浮动收益或是浮动本金,简单来说,就是不确定收益或是不确定本金赚亏的投资方式。

但随着国内市场银行理财发展成为吸金最主要的武器,"保本保收益"成为了这类理财产品的共同特性,也让我们习惯性地把银行理财收益率视为无风险收益,到后来演变成:

a. 选择理财机构或是理财产品就是看收益;

b. 打不赢银行理财的都是烂产品。

当4%的理财收益取代了原先2%的存款利率作为无风险收益,所有的财富管理产品在利率设定上必须得往4%以上走。

不过在投资市场,"多大风险就有多大收益"这句话是永远的真理。大家在买这些产品的时候总觉得"这收益也就比理财高一些,风险应该也不高吧",这也导致了市场上有许多大家误认为"低风险,高收益"的产品,到最后其实投资的是中高风险、甚至高风险的资产,最终暴雷还觉得这么低风险的投资为啥会暴雷。

03

用对的方式看牛夫人的美

这些风险,监管当然看在眼里。为了预防这些风险演变成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2018年4月,央行、保监会、证监会等监管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一般称之为"资管新规",同年9月发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一般称为"理财新规",对银行理财进行了相当明确的规范,其中内容包含了"资金池规范"、"打破刚兑"、"资金错配管理"与"净值化管理"等规定,银行理财从此受到规范,小甜甜开始演变成为牛夫人。

由于受到疫情影响,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到2021年。也就是说,从今年起,大家看到的理财,全部都已经是"不保本"的银行理财了。

此外,由于这些监管的规定,多数银行理财也开始往"净值型"的方向转型。截至2022年6月底,净值型理财产品存续规模27.72万亿元,占比95.09%,净值型理财已经成为市场主流。

其实,根据上述"不保本"、"净值化"两个关键字,大家也大概可以了解,为什么今年以来,对于银行理财讨论的热度居高不下了。

简单来说,过去大家根本不担心理财的亏损跟波动问题。但今年来,无论是3月股票市场或是11月债券市场的大幅波动,都实实在在反映在我们购买的理财产品净值上。银行理财净值的大幅波动,也让许多伙伴怀疑自己是不是买错产品了。

按目前银行理财的特性来看,未来这些底层资产一旦发生波动,还是会很直接地体现在产品净值上,鱼头建议伙伴们可能要开始适应这些不再保本、持续波动的银行理财了……

从2004年的第一只理财,到今天全市场已有3.5万只理财,将近20年的时间,银行理财一直陪着我们走过,未来它们也仍是我们投资理财中的重要一环。只不过现在的银行理财,已经不再是我们过去熟悉的小甜甜了。转型成为牛夫人后,我们该怎么与她相处呢?鱼头也将在后续发布"银行理财(二)—挑到你想要的理财"中教大家怎么挑选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

点赞的你,股票都涨停~

0 阅读:0

寻梅聊商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