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平工作中的一切问题,靠的不就是“能力”二字嘛!
这里的能力,就是工作能力,是为了完成既定工作目标,所需的一切能力。
能力无分好坏,能力只看效果。
有结果,有产出,有实际效用,且不是建立在损害他人正当权益基础上的能力,
都可取!
但是不是在评价者眼里属于正向加持,能不能因此出线、冒头,甚至成为职业通道的铺路石、垫脚砖?完全不确定!
因为,
有的能力是必要条件,不可或缺,达到要求,不是减分项,避免鸡立鹤群。
还有些能力是拔高条件,一旦具备,就出彩儿,是加分项,让人鹤立鸡群。
那么,该如何定义工作能力?
既然用来完成工作目标,
是不是干完了自己手头、分内的活儿,就达成了目标?
不是!远远不够。
干活儿之外还有沟通。
毕竟每个人的职责分工,仅仅是团队整体的一部分。
完成自己的任务,至少还要多干几件事儿:
把自己的完成呈现出来,告知别人。
就要拿出交付物,或许还有工作界面之间的手递手传递。
有理有据,有过程,有结果。
沟通清楚了,就算大功告成?
不是!仍旧不够。
沟通之外还有妥协。
同事收纳了交付物,认可了你的工作成果,为的是从你手里得到他想要的资源。
这是沟通与合作的立足点。
除非你能保证自己的工作自成闭环,没有对外输出,也没有外来输入。
否则,沟通之后,占用大量时间精力的,就是考虑如何妥协。
求同存异,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收益。
可别人也都这么想。
做出妥协,就能得偿所愿?
不是!尚存距离。
妥协之外,还有争夺。
资源永远稀缺,领导永远向着别人。
狭路相逢勇者胜。
排他性的承诺,独占性的资源,以及越发狭窄的通道,
你不争不抢,它们就组团儿从眼前滑过,
手都懒得摆摆,让你扼腕惋惜的机会也没有。
竞争的核心其实就是争抢,
争抢方能一决能力高下,
因为有了淘汰,所以才就有了出线。
但明争暗斗,汹涌澎湃,绝并不是好勇斗狠。
占有资源,就能把握主动?
不是!仍旧片面。
争夺之外还有汇报。
一招半式,有得有失,领导还不知情,就等于剑走偏锋。
这是一个方面。
另一方面,同事的共识,并不完全等同于领导的认可。
于是就要把自己完成的工作,向应该且必须给出判断的领导或者评价人,汇报明白。
并且,接受因之而来的调整、变更、反复,并最终达成一致,得到确认。
向领导汇报完毕,工作就结束了?
不是!还是不够。
因为,
工作永远没有完成的节点,
能力也无法断言是否充足。
上述过程不是个人能力提升的方法论,
但从中能看得出来,
工作中的能力,基本上符合一种二八原则。
纯粹与事情相关的方面只占二成,所余八成都牵扯到与人打交道。
并非所有工作都是同一个样子。只不过,大多数职场人面对的工作皆如此。
能力的匹配对应亦然。
当你搞清楚能力的必要组成,再看待靠能力能不能出线的问题时,
答案只有一个:绝对能!
这不是难点。
难的永远是方法论,是如何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