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我们就被家长叮嘱说,要多吃蔬菜,有益健康。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许多家庭餐桌上的常见蔬菜被拉入了“黑名单”,据传有毒还致癌,这是谣言还是事实?
网络上流传甚广的“致癌蔬菜”,到底是有害还是有益,还能不能吃?让我们一一来看。
01
红凤菜:
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可损害肝脏
红凤菜,因其煮熟后颜色鲜红而得名,是西南和两广地区广泛食用的山野菜。然而,红凤菜因含有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简称PA),而被质疑可能损害肝脏。
这类物质中有些化合物具有潜在的肝毒性,或在动物实验中显示出致癌性。如果长期大量食用红凤菜,可能会对肝脏产生不利影响,严重的可能诱发肝癌。
目前,关于红凤菜对人体的具体影响尚无定论,但还是建议大家谨慎食用。
红凤菜还能吃吗?
尽管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遇到高温会被破坏,但不能被完全去除,最好能不吃就不吃。若一定要吃,一定要通过焯水后大火爆炒的烹饪方式来降低其潜在风险,同时尽量减少食用量。
02
折耳根:含马兜铃内酰胺,或有毒性
折耳根,又称鱼腥草,是西南地区广受欢迎的风味蔬菜。它含有马兜铃内酰胺类物质,是马兜铃酸的代谢中间产物,而马兜铃酸类物质被世卫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1类致癌物,能引发DNA产生损伤,继而诱发癌症。
马兜铃内酰胺-Ⅰ的确具有致癌性。不过,现有研究表明,折耳根中已知的马兜铃内酰胺并非致毒结构,总马兜铃内酰胺的含量也远低于毒性药材中马兜铃酸的含量。因此,将折耳根归为“致癌蔬菜”缺乏科学依据。
折耳根还能吃吗?
折耳根的马兜铃内酰胺含量很低,日常适量食用对人体的伤害极小。
03
蕨菜:一种具有致癌性的蔬菜
春季正是吃野菜的好时节,很多人都爱吃的一种野菜就是蕨菜。但在2011年,世卫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蕨菜列为2B类致癌物,这意味着它已被证实对动物有致癌性,对人可能致癌。
这是因为,新鲜蕨菜中含有一种叫做原蕨苷的物质,这种物质在人体内代谢过程中形成的中间代谢产物,可导致DNA分子受损,从而引发癌症。
多国的相关流行病学调查也显示,过多摄入蕨菜,与胃癌、食道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生有相关性。
蕨菜还能吃吗?
爱吃蕨菜的朋友也不用担心,蕨菜并不是完全不能吃,经过正确处理并适量食用,并不会致癌。
蕨菜中含有的原蕨苷具有水溶性,且遇热易挥发,所以在食用前可以先冲洗并焯水处理,就可去除大部分的原蕨苷,降低患癌风险。
需要提醒的是,虽然加热处理可以降低蕨菜中的原蕨苷含量,但不能完全清除干净,吃蕨菜仍要适量,切勿长期大量食用。
04
3种家常蔬菜,食用不当会“中毒”
除了上述3种被列入“致癌黑名单”的蔬菜外,一些常见的蔬菜在食用时也要掌握正确的烹饪和食用方法,否则可能会因不当处理而产生健康风险。
久泡的木耳
木耳如果泡发时间过长,可能会产生椰酵假单胞菌,这种细菌分泌的米酵菌酸是一种致命毒素。
因此,应避免长时间浸泡木耳,泡发好后尽快烹饪食用,如有剩余应存放在干燥通风处。
发芽的土豆
发芽的土豆含有龙葵碱,这是一种有毒物质,误食可能导致恶心、腹泻等中毒症状,严重时还会因呼吸麻痹致死。
因此,土豆发绿或发芽了就不宜食用,尤其是芽和绿色的部分。
新鲜的黄花菜
从1978年至2021年40多年间,我国共报道了约33起、超过860人食用新鲜黄花菜导致腹泻的事件。新鲜黄花菜中含有的秋水仙碱可能是导致腹泻的罪魁祸首。这是一种有毒物质。如果未经处理直接食用,可能会引起中毒。
所以,最好购买经过干制并加工好的黄花菜,新鲜的黄花菜应去除花蕊、用热水泡烫后再烹调食用。
总结来说,不是每种蔬菜都适宜人体长期大量食用;但即便是含有毒性或致癌物质的蔬菜,也不是吃了就一定会患癌。通过合理烹饪并控制摄入量,就可以大大降低风险,大家不必过于恐慌。
癌症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要想预防癌症,更有效的方式其实是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保持均衡饮食,适量摄入各种营养素,避免挑食偏食或暴饮暴食。
你家可能有体验过这样的吧,所以你才说出这样的话,希望你们再接再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