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来一个中国古代皇帝最低文化水平排名,前十名会有哪些帝王上榜呢?小编斗量做了一个排名如下:元泰定帝也孙铁木儿、明熹宗天启帝朱由校、后赵高祖明皇帝石勒、后唐明宗李嗣源、后汉高祖刘知远、晋安帝司马德宗、宋高祖武皇帝刘裕、后梁太祖朱全忠、明太祖朱元璋、汉高祖刘邦。这十人简直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半文盲”天子。
朱全忠、朱元璋、刘邦,这三位自不必说,打小不是做乞丐,就是做无赖,哪有识字断句的机会,长大之后有了事业,那文化水平也可想而知。而宋武帝刘裕,也曾被自己的亲信刘穆之当面嘲讽说他字写得难看,要他尽量把文书上的字写大来就好。晋安帝司马德宗从小居然口不能言,虽寒暑之变,无以为辨,连春夏秋冬都分不清,这就更不用说了。
另外,像后赵石勒、后唐李嗣源、后汉刘知远这三大武夫,都是不大识字,却都爱听说书的,他们的文化水平也无须赘言。而明天启帝朱由校连奏章上的字都认不全,从而闹出过许多笑话,最终心灰意懒,很是羞愧地钻进后宫一心搞木匠活去了,他位列“亚军”也算是实至名归。
可排名第一的元泰定帝也孙铁木儿,又有什么资格能折桂夺魁呢?许多看官或许会疑惑且不服,可纵观史册五千年,唯一将“大白话”都说不清的亲笔诏书流传于世者,恐怕除了这位仁兄之外,已经无出其右了吧!就凭这一点,由他做为“文盲”天子之首,就已是无可厚非了!所以今天小编还是来为看官们讲一讲,文化程度低到连后世乾隆帝都看不下去,要在史册上帮他一把的这位元泰定皇帝之生平,也好叫后世之人知道他这第一绝非浪得虚名。
话说元朝泰定皇帝,名叫也孙铁木儿,他是成吉思汗铁木真之孙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大元”以来,入主中原的第六位皇帝,他的父亲是元显宗甘麻剌,也就是忽必烈爱子真金太子、元裕宗的嫡长孙。他的爷爷和父亲都没有做过皇帝,皆为后来追封。
起初忽必烈的第四子那木罕亲王被封为北安王,专门替大元帝国镇守整个漠北,来对付曾经不太臣服于元世祖,且偏向于忽必烈第七弟阿里不哥的察合台、窝阔台系等诸王,可当北安王薨逝后,真金太子的长子甘麻剌就被封为晋王,然后替代安北王成为了“北边大帅”,并一口气统领了成吉思汗大本营四大斡耳朵的全部地盘和兵马,四大斡耳朵是成吉思汗称汗之后最早的王都,相当于大蒙古汗国及大元帝国的龙兴发祥之地。
到了元世祖至元十三年十月二十九日,泰定帝也孙铁木儿出生于晋王府。到了他的三叔元成宗大德六年,晋王甘麻剌薨逝,也孙铁木儿孙嗣了大元晋王之位,仍旧替父亲镇守北边,后来他的堂弟元武宗海山、元仁宗寿山,这两位二叔家的堂弟先后都做了皇帝,当中都有晋王堂哥甘麻剌的拥戴和谋划之功,且堂兄弟之间还有不可告人的秘密盟书。
当时晋王府的内史倒剌沙深受晋王也孙铁木儿喜爱,他常常替晋王入朝去刺探大都朝廷的机密之事,他的儿子哈散又被安排在元英宗最信任的丞相拜住府上做事,而拜住则将哈散引荐到了元英宗身边做禁军侍卫。后来过了很久,哈散回到父亲身边,就说被元英宗扳倒的权相铁木迭儿的养子、御史大夫铁失与拜住向来不和,不久这个铁失一定会对拜住不利的。
到了元英宗至治三年三月,宣徽使探忒来到晋王府,对内史倒剌沙言道:“元英宗将不容许他的堂叔父晋王殿下活在世上,你要好好想一想办法呀!”吓得倒剌沙立马与忒探结交成最要好的朋友。八月二日,晋王跑到秃剌之地狩猎,铁失密遣亲信斡罗思来对他说道:“本官与哈散、也先铁木儿、失秃儿这些朝臣已经谋划好了,将要弑杀元英宗皇帝,因为他的害死了我的义父铁木迭儿一家,他的父皇元仁宗本来也应该将皇位,传给元武宗之子周王殿下的,英宗得位就不正,我们将他弑杀之后,就推大王你来做皇帝!毕竟你的地位还排在周王之上!”
晋王听了这话非常高兴,他的父亲本来是就是真金太子的长子,而元仁宗不过是金真太子次子的次子,传位之时还不肯传给大哥之子,便私下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元英宗,比起宋太宗赵光义还不要脸,所以他就命斡罗思将这件事告诉倒剌沙,并且说道:“你与他们把事情办好来,事先一定要保密!”其实倒剌沙早知道这些阴谋,可当斡罗思要回铁失那里复命的时候,晋王居然又派人将斡罗思囚禁了起来,并另外派出亲信别烈迷失赶紧前往上都,将铁失等人的逆谋报告元英宗,可还没有赶到,元英宗已经巡视完上都,在南返大都的路上暂驻铁失所管辖的南坡店。
就在入驻南坡店的当晚,铁失等人冲进御帐先杀了右丞相拜住,然后又残忍地弑杀了元英宗,蒙古诸王按梯不花、也先铁木儿立马将皇帝玺绶一路北送,递到了晋王殿下的镇所之中。九月,晋王也孙铁木儿在龙居河畔强行称帝,并大赦天下。他的即位诏书言道:“寡人的曾祖父,也就是世祖皇帝、薛禅汗陛下非常怜爱寡人的爷爷真金太子、裕宗皇帝的长子,也就是我的父王,裕宗长子甘麻剌大王殿下,所以才会封他做晋王这么高贵的王爵,并且统领成吉思汗最早的四个大汗帐篷所管的人马,我的父王一直都遵从世祖皇帝的圣旨,做事小心谨慎,但凡所管地盘当中的军民做了什么不好的勾当,他都会遵行正道来处理。
数年之间,这里的百姓得以安乐,后来寡人的三叔成宗皇帝又命我继承了父王的宝位,将成吉思汗的大斡耳朵委托给寡人来管理,寡人就把成吉思汗的大营盘守得稳妥妥的,后来我又扶立了两个堂弟做皇帝,一个就是元武宗,另一个就是元仁宗,还有就是我的堂侄元英宗硕德八剌皇帝,寡人家中的祖先们,都是勇猛磊落的汉子,不谋异心,不图位次,寡人也是如此,从来都是依照本分对社稷出气力与行事。
诸王哥哥们、弟弟们,还有天下的众百姓们,你们都会理解寡人的吧!如今寡人的侄皇帝英宗陛下已经升天了,漠南诸王大臣,还有将士们,以及诸王驸马、臣僚、众百姓们,你们都一同经过了商量,并一致认为天子大位不宜久虚,然而目前却只有世祖皇帝忽必烈的嫡派子孙,即裕宗真金太子长孙,我也孙铁木儿排序至今是最为合理即位称帝的,也是符合体统的。
而同样有资格与寡人争位的哥哥弟弟当下也没有了,侄皇帝晏驾其间,人心难测,就应该由寡人赶紧登基来整治一番,安抚百姓,使天理人心得以安宁,这也是顺应天意之举啊!所以寡人就在九月初四日,于成吉思汗大斡耳朵坐上了龙椅,众百姓你们可以心安了,寡人同时下诏大赦天下!”居说这是中国历史上历代王朝唯一的一封白话直译的登基诏书,可见也孙铁木儿也是个真性情的豪爽汉子。
就在这一天,也孙铁木儿成为了泰定帝,他立马任命知枢密院事淇阳王也先铁木儿为中书右丞相,月鲁铁木儿大王为安西王,而亲信内史倒剌沙为中书平章,弑杀元英宗的铁失为知枢密院事。冬十月,泰定帝遣使至大都宣旨,然后在行宫诛杀了也先铁木儿、完者、锁南、秃满等人。十一月,泰定帝到达了大都,在大明殿,受诸王、百官朝贺。御史中丞董守庸因为攀附铁失被免官。
十二月,泰定帝又铲除了一批铁失的徒众官吏。这时御史又上书要为昔日被权臣铁木迭儿惨害的朝官们昭雪。泰定帝立马准奏,并下诏让还活着人回来录用为官。泰定元年二月,监察御史傅岩起、李嘉宾上书言道:“辽王脱脱趁南坡店英宗皇帝被弑之际,居然诛屠骨肉,他的罪恶已经昭彰,这位王爷恐怕对皇上也会怀有二心,如果令他归于藩国,就如纵虎出柙,后患无穷!请皇上将他废杀,另立近族宗亲承袭他的王位吧!”泰定帝刚登基不想惹事,就没有回复这个奏报。
没过几天这几个御史又上书说太庙的神主遭到了盗窃,这是太常守卫不严谨,请皇帝将他们治罪,泰定帝刚到大都,本来就想着要缓和南坡之变的紧张气氛,所以也不愿意深究这类琐事,因此也没有做出任何回复。三月,泰定帝赶紧为自己的长子阿速吉八做准备,很快设立了太子詹事和副詹事,还专门有一个詹事院。不久,泰定帝册立晋王妃八不罕氏为皇后,皇子阿速吉八为皇太子,次子八的麻亦儿间卜嗣封为晋王。
夏四月,元武宗次子图帖睦尔,也就是后来的元文宗从潭州返回大都,同时还有泰定帝的亲侄子王禅,也就是他的庶兄松山之子,全都获赐车帐和驼马。不久,泰定帝又驾幸上都开平府。
五月,五位监察御史又请求矫诏乱法,擅杀宗亲的辽王脱脱,泰定帝依旧没有同意,而是对倒剌沙说道:“寡人即位以来,朝中没有一个大臣能将祖宗成法全盘告诉寡人者,知而不言则不忠,还要构陷他人入罪,这是非常不好的,从今往后,凡是有什么事,朝中大臣一定要来报告寡人,使寡人明白法度,断然不敢自我放纵,并非只是寡人独身之事,天下一切事务,都要能守法而行,则天下百姓皆安定也!如果做不到,天下百姓就要忧苦了!”他又说道:“凡事都要防患在很小且容易处理之事,要是等事情闹大了再去拯救就非常困难了!你们以定要将寡人的话明明白白告诉朝中大臣们,这样他们才会知道如何谨慎!”
不久之后,御史又上奏言道:“如今天下灾异屡见,那些宰相应该学历朝贤相那样避位以应天变,朝中之事也应仰自圣裁,陛下一个人做主就可了,臣下只配做皇帝的耳目,那些徇私不法者,一定要受到纠察,那些懒惰怠慢失守之官,就应先让他们退避以授贤能!”泰定帝听了之后,冷笑道:“你们老想要寡人针对亲王和宰相,如果国事有失,其失在寡人,御史们何必这么心急呢?”大臣秃忽鲁立马上前言道:“臣年老多病,恐误陛下大事,乞求先退!”
这时候中书省大臣兀伯都剌、张珪(灭宋大元帅张弘范之子)、杨廷玉全都上书乞求罢官退休,丞相旭迈杰、倒剌沙也言道:“之前出现各种灾异,陛下以忧天下之心,反省自责,谨遵成吉思汗与世祖皇帝圣训,修德慎行,命臣等各守其职,手诏送到大都,吓得留守宰相们个个引罪自劾,臣等作为左右宰相,才能低下,见识昏聩,却当国大任,对陛下无所襄赞,以致灾异屡见,罪在臣等,应当被退黜,其他臣子哪能有什么罪行呢?”泰定帝说道:“你们这些大臣要是都辞官而去,天下大事,寡人还能与什么人一起图谋呢?你们还是相互转告一下,好好勉励尽职吧!”
张珪从大都来到上都,他拿出了大都国监守臣们的集议对泰定帝说道:“如今逆臣未讨尽,奸恶未除光,忠愤之臣没有昭雪,冤枉之人没有被理清,王令没有信义,赏罚不公道,赋役不均衡,财用不节制,请陛下赶紧处理这些问题吧!”泰定帝冷笑着没有回复。秋七月,中书省大臣对他说道:“东宫太子的卫士,之前的先帝朝只有三千人,如今增至一万七千人,陛下你这是要做什么呢?请太子詹事院裁汰多余的护卫吧,仍依旧制!”泰定帝原本是不放心儿子的安危,可又不要违背先皇之制,加上人员太多,当初并没考虑要花这么多钱来豢养,就只好听从了。
泰定二年春正月,泰定帝因为大都附近的农田去年都没有收获,于是宣布停止春天田猎,同时禁止后妃、诸王、驸马与星术之士来往,非司天官员不得对外妄言祸福。他又诏谕宰相们说道:“成吉思汗开创大元之艰难,世祖皇帝混一海内之强盛,才能使天下砀民共享安乐,寡人常怀忧惧,怕比不了成吉思汗与世祖皇帝的万分之一,如今灾祸常现,天心莫测,你们这些大臣要好好商议便民利民之事,让寡人好好做一个大元皇帝!”
九月,泰定帝学唐太宗那样,分天下为十八道,遣使进行宣抚,以马合某为湖广行省大总管,河东宣慰使者李处恭为两浙江东道大总管,江东道廉访使朵列秃、太史院使齐履谦为江西福建道正副大总管,荆湖宣慰使蒙弼为江南湖广道大总管,礼部尚书李家奴、工部尚书朱某为河南江北道正副大总管,同知枢密院事阿吉剌、御史中丞曹立为燕南山东道正副大总管,太子詹事别帖木儿、宣徽院判官韩让为河东陕西道正副大总管,吏部尚书纳哈出、董讷为山北辽东道正副大总管,陕西盐运使众家奴、中书断事官韩庭茂为云南省正副大总管,湖南宣慰使寒食、冀宁路总管刘文为甘肃省正副大总管,山东宣慰使秃思帖木儿、陕西行省左丞廉惇为四川省正副大总管,翰林侍讲学士帖木儿不花、秘书卿吴秉道为京畿道正副大总管。
泰定三年春正月,征东行省左丞相,高丽国王王章遣使来献方物,同时贺正旦给大元皇帝拜年。秋七月,天子车驾又跑到上都去,泰定帝禁止天子车骑践踏路边禾苗。泰帝三月,泰定帝命自己的第四子允丹藏卜替他出镇漠北。很快他又派人到江南去索求奇花异草,另外又别出心裁给自己创造了天子象舆六乘,也就是六头大象搞的天子御辇,这是自古以来华夏天子都不曾有的。
致和元年秋七月,泰定帝突然在上都驾崩,终年三十六岁,在位五年。可权臣倒剌沙却迟迟不拥立新皇帝。直到八月的时候,知枢密院事钦察人燕帖木儿在大都起失叛乱,拥立元武宗海山次子怀王图帖睦尔为天子,也就是元文宗了,起初他是被外放到建康去做藩王了,他的哥哥周王和世㻋在云南做藩王,怀王被迎入大都时,还想着学过元仁宗当年等哥哥元武宗来做皇帝,可燕帖木儿认为云南太远,实在等不得了,就劝他先行称帝再作计较,于是元文宗就称帝了。
这才吓得倒剌沙赶紧扶立九岁的皇太子阿速吉八为皇帝,并改元天顺,也就是天顺帝了。由地元文宗对外宣称自己是元武宗的次子,皇位从元仁宗驾崩后,就应当按武宗仁宗兄弟誓约,由元武宗长子,也就是他的亲哥哥周王来继承,如今周王殿下在来京的路上,为了以防变故,他自己暂代皇位,等哥哥来了就让出龙椅,并且改年号为“天历”,大都的天历帝与上都的天顺帝立马爆发了两都之战,最后天顺帝、倒剌沙战败被杀,元文宗同时霸占了堂哥泰定帝的后妃,又在燕帖木儿的教唆下,将哥哥元明宗毒死在了来大都的路上。
元文宗昧着良心做了四年皇帝,驾崩前还是良心不安,最终将皇位还给了大哥的儿子,也就是元宁宗懿璘质班。可元宁宗也不幸早逝,权臣燕帖木儿想要拥立文宗之子燕帖古思,可文宗皇后卜答失里却非要立明宗长子,也就是宁宗的哥哥妥懽帖睦尔,即元顺帝。
可这个元顺帝即位后,也非常忌惮拥立他的婶娘文宗皇后和她的“好朋友”权相伯颜,同时又忘不了文宗叔叔的杀父之仇,最后还是将婶娘流放赐死,而当年替文宗皇帝操办一切的权臣燕帖木儿,也早早忧惧而亡。可与元朝开国功臣伯颜同名的元末权臣伯颜,虽然曾放出狂言要杀尽汉家张、王、赵、李、刘五大姓之人,可结果却被元顺帝与伯颜自己的养子脱脱强行扳倒,最后流放至死。而大义灭亲的一代“贤相”最后也被元顺帝赐鸩酒而死,元朝最后也在顺帝手里走向了灭亡。
也就是说元仁宗坏了规矩,没有直接传位给后来的元明宗,而是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元英宗,英宗和亲信宰相拜住本来也是一对治世君臣,可惜遇到“南坡之变”这样的惨事,元朝汉化延祚的大好机会就此错失,到了汉文化水平最为低下的泰定帝即位后,虽然在位五年,他还能掌握天下,并遵照前制维持社稷。
可后来权臣倒剌沙没有及时让天顺帝坐稳江山,结果元文宗替哥哥元明宗坐上龙椅,私心作祟之下,又重演了比当年元仁宗更龌龊的悲剧。元文宗之后,元宁宗早夭,元顺帝在位近四十年,却起初还想着与权臣燕帖木儿、伯颜等斗上一斗,然后励精图治,把大元河山重振起来,可等到他大权在握后,猜忌心却越来越重,对于国事也越来越怠惰,枉杀多位忠臣良将之后,他就像唐玄宗李隆基那样,最终仓皇北逃,可惜他却没有李隆基那样的终极好运,这一逃竟是一去再也不复返。
可以说元朝的灭亡,其实就是从泰定帝时开始的,虽然那五年,天下无事,号称治平,可泰定帝文化水平实在太低,不过他的前任元武宗、元仁宗、元英宗,还有后来元文宗、元顺帝,他们的汉文化水平都不低,并没有像世人传得那样,元朝皇帝上个朝,还要特别地请译官为他们翻译汉臣们的奏报。元明宗的文化水平,由于他在位时间非常短,已无从知晓,而从泰定帝留世许多手诏可以看出,即便在位后他加强了这方面的学习,可是真实水平与其他元帝相比,确实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就连后来的清乾隆帝看过他的诏书之后,都实在忍不下去,过几近五六百年,竟替他捉笔重新润色加工书写了一番,这才心满意足录入《四库全书》史部当中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