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班长发了一篇《大高层会变成“贫民窟”的传言,你真信了吗?》的文章,其中提到在知乎上关于“高层住宅小区会沦为贫民窟么?”的话题中,有一个万赞的热帖,其中提到的观点是小区的衰败从物业开始。
目前确实有很多小区,尤其是老小区,因为物业的弱项导致小区老化严重,居住体验、环境一降再降,但往往因为无法更换物业,或因为换了物业依然于事无补,没有改变。
其中虽然以刚需盘为主,也有少量曾经的高端改善盘。
我们也常看到相关的报道,有不少小区业主与物业的矛盾甚至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但涉及了物业、业主、费用、观点、历史遗留问题等多个因素,很难统一,并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
对于物业服务,早期的要求比较低,搞好卫生、做好安保工作就可以,但随着时代变迁、生活水平的提升,大家的要求也在变化。
像一些改善楼盘的物业宣传上看,不止提供24小时管家服务,还有汽车管家和健康管家,提醒汽车维保、建立空巢老人档案,定期上门探望并免费体检等等,还会定期给业主提供免费的清洗、保养、简易维修服务,以及组织各种各样的社文活动。
而且随着小区品质的提升,园区内也不仅局限于卫生,绿化的修剪、外立面玻璃幕墙清洗、地面墙面石材的抛光、繁多的公区设备维护、会所管理运营等,都对物业的专业水平和需要的服务人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这一切的前提离不开:物业费。
因为不论是管家、保安,还是维保人员,其稳定性、服务水平、专业技能都是与其工资挂钩的,绿化剪得好是美景,没人打理就是杂草。
所以存在物业问题的老小区,难以破局的一个核心就在于物业费,早期非品牌物业的物业费大多在1.44以下,还有不少在1块以下,而如今新建小区的物业费基本最低在2.5以上,也不乏3.5到4元/平或者更高的改善楼盘。
当然,一味的归结于物业费并不对,因为有不少老小区物业费同样很低,虽然没有新小区多种多样的增值服务,但基础工作也做的很好。在近年人力、物力成本的迅速提升的情况下,还想有一个高利润率,那在人力、物力方面的投入只能持续压缩了,做不好也是情理之中。
还有可能就单纯是物业公司的管理水平问题了,物业工作看似简单,但却对精细化管理要求极高,需要多方协调的工作也很多,一些小物业公司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当然,原因并不重要了,在一些老小区的物业远远达不到业主要求后,部分小区成功成立了业委会,并召开业主大会,成功更换了物业,但其中能得到明显改善的小区依然很少,大多数还是换汤不换药。
这就是上面说的物业费的问题,想换一个好的物业,需要付出的就是更高、可能还是翻倍的物业费,这样一来很多业主并不能接受,只能以原物业费聘请新物业。
这其中不乏想做好的物业,但往往会面临两个问题:一是物业费难收,二是历史遗留问题过多,需要太多资金投入。
物业费的收取对于绝大多数物业公司都是一大难题,普通业主表达对物业不满的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就是拒交物业费,如果物业服务做的比较差,就更难收了。物业做的不好、不交物业费、物业没有资金、服务更差、更多业主不交物业费,往往陷入这么一个比较恶性的循环。
而长期缺乏有效维护的小区,必然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如设备损害、绿化补种等等,往往需要一大笔资金,但是新物业进来没收到物业费就掏一大笔钱,大多数都是不愿意的,最多象征性的做一些表面工作。
这里又产生一个问题,更换一个物业并没有那么容易,用历尽磨难并不为过,所以业主往往对新物业存在非常高的期望值,希望短时间内小区得到有效改观。但新物业公司如果没有选择一次性投入大笔资金做更新,就需要时间,这就与业主的心态存在冲突,进而引发失望情绪,往往会短时间内更反感新的物业公司,而物业费收取难度又更加困难。
班长之前踩盘过一个小区,已经更换了五六个物业,但是小区越搞越差,底子很好的小区已经大片黄土裸露、设备损毁严重、卫生堪忧,到处都是催缴物业费的横幅,业主也基本躺平了,不再想着换物业。
这也有新老观念冲突、生活方式变迁的原因,很多人认为买了房子还需要交物业费并不合理、物业只要做好卫生就行、回家还要被人管理等等,所以对于物业及收费的接受度比较低。
一些收费较低但服务也比较好的物业公司,大多数是楼盘原生物业公司,这些开发商为了品牌和口碑,会持续对已交付楼盘进行补贴或品质提升,也有些对物业公司没有较高的利润要求,这样才有少量物业费低但服务水准依然很高的小区存在,而对于其他小区来说,不提高物业费标准的话,就算是换来了品牌物业公司,也无法从根据上解决问题……
这种观念的事情很难去改变,所以大多老小区出现物业问题后,很难去解决掉。
或许只有主管部门去制定详细可行的服务标准、有效的反馈处理渠道、专业的物业服务是否达标的评估机构、增加物业公司的准入门槛、简化物业更换流程等,才能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