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代的“国家”与现代国家不同,古人认为“国家”的本质是祖灵,国家存在的理由就是为“祖灵”服务的,要服务好“祖灵”,就涉及到二样东西,一个是“家庙”,另一个是“冢”。
“冢”冢,即墓地。古代的氏族国家以城邑为中心,冢在公共墓地中,墓地在城邑附近。
冢字,从字形上讲有二种来源,其一是使用去势之犬为祭品,其二使用去势之猪为祭品。但无论是哪种动物,都表示对“死者”的祭品。
在春秋时期,诸侯国的贵族成员会按族地位葬在城邑的公共墓地,其中贵族之墓有封土(封闭坟墓,堆土成包),这就是“冢”,平民之墓无封土。
孔子当年葬母寻父即说明这一点,孔子家族是从宋国逃过来的,并不是鲁国的贵族,因为其葬是没有封土的,孔子母亲死亡后,孔子想将她与父亲葬在一起,但找不到其父的墓。
在墓地有祭祀行称为冢祀,有官守曰冢宰,也是后世宰相的另一种称呼。当国君(冢君)无法祭墓便会派大(太)子代替,因此大子也被称为“冢子”。
这种现世官职名称用“坟墓”相关名称代替,就是因为古人相信坟墓是“上天”在人间的显现,且“上天”是永恒存在的,因而墓地在史书中有另一种称呼——兆域,其义为“永久之国”。
为了在死后进入”上天“,与历代祖先在一起,且祭祀永不坠,古人非常重视葬地的选址与葬礼,还有后世子孙的持续祭祀。
墓地选址早在立国时已确定,剩下能做的是葬礼,葬礼最核心的东西是死后肉体入氏族兆域,如果没有归兆域,灵魂便无法魂归自己本应归属的祖灵序列。
所以古人不畏死亡,却畏惧客死他乡。
比如晋楚邲之战后,楚国的公子谷臣与战死的连尹襄老(的遗体)为晋国所获,晋国的知罃(知武子)被楚国俘获。后两国交涉,互换人质与遗体,交还遗体是为了使连尹襄老最终得以归葬兆域。
当知武子得知自己可以回晋国后,说出了这些的话;
“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以君之灵,累臣得归骨于晋,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之惠而免之,以賜君之外臣首,首其请于寒君而以戮于宗,亦死且不朽。”
大意是,知氏感激楚王的恩情,能使自己回国,即便因此受晋君或知氏宗主赐死,但如果能葬到知氏兆域,也是十分高兴的。
归葬兆域视为荣誉,那么葬出兆域的就视为污辱。
如不满季孙氏专政而出奔的鲁昭公死后,要归葬鲁国。季氏的宗主季平子就想鲁昭公葬在“阚(诸鲁公兆域所在地名)”之外,并在昭公冢周围划沟以示昭公冢与诸鲁公兆域隔绝。这事最终由时任司寇的孔子“曲线救国”,将诸鲁公兆域之沟重整、扩大,纳入了鲁昭公之冢才避免了对鲁昭公永久的侮辱。
“家庙”庙即祭祖之所,存有历代祖先的神主牌位,是氏族国家的核心建筑、祖灵信仰实践的中心。几乎所有涉及祖灵信仰的行为,都要在庙中举行。它一般设置在城邑内。
庙内还有土神与农神,它俩合称“社稷”,社稷二神只有天子与公侯可祭,所以“社稷”也与宗庙一样常代指国家。
因为“国家”的本质是祖灵,所以诸侯国的任何大事都在宗庙进行,如国君即位,战争,婚姻,还有外交。
国君即位
因为祖灵是氏族国家的实际主人。每一任国君都是维持祭祀的代理人。所以,国君即位也要先前往宗庙报告祖灵,在祖灵同意下成为国君。
如晋文公重耳,回国即位的第一站就是祖庙——“丙午,入于曲沃。丁末,入绛,即位于武宫。”晋国的始祖庙在曲沃恒叔之庙,其都在绛,于曲沃武公(晋武公)之宫即位。
战争
战争与祭祀并称,是古代氏族国家的重要事务。
诸侯国在出征前,必定要去宗庙,主要是二个目的,其一拿兵器,诸侯国的兵器大多存放在宗庙;其二,告庙,即向祖先说明为什么要战争,对方犯了什么错,再求祖先保佑自己。
比如卫庄公在战前对祖灵祈祷——“夷请无筋无骨,无面伤,无败用,无陨惧。”即保佑自己无伤。
如果战胜了敌人,还要在宗庙献上俘虏报告胜利,告知祖灵生人没有辱没祖先的威名。
婚姻
古人认为女性祖灵,虽是其它氏族之人,但死后会与丈夫的祖灵序列同在,也就是说女性祖灵会起到连接二个氏族的关系,比如郑国击打陈国(陈国始封君胡公之妻、周文王之女),晋国问罪。
子产回应讨伐的原因是“……我先王……庸以元女大姬,配胡公而封之陈……今陈忘周之大德,蔑我大惠,弃我姻亲,介恃楚众,以凭陵我敝邑……则有我东门之役,当陈隧者,井堙木刊,敝邑大惧不竞,而耻大姬……”,因陈国忘记周的大德,背弃姻亲。
外交
国家因祖灵而存在,祖灵灵力笼罩的范围即为国家范围,在此范围内,同氏族的人受神灵的庇。也就是说出国越境,即离开了祖灵的影响范围,国君、大夫将得不到祖灵的注视与福、将祸及己。
因此,如离开国内,国君要报告祖灵,自己将离开其灵力范围,前往某处有何贵干;归来要在宗庙与宗人饮酒,报告祖灵自己回来了,成果如何。
这也是《春秋》书中有大量记录“公会、盟、伐某国于某地”信息的原因,从巫中分化出的史,会记录国君及大夫的情况,将之复刻为若干分,其中一分为埋于地下,或者直接烧了,以告祖灵。
简单叙述春秋时期诸侯国宗庙的概念,会发现古人眼中的”国家“是非常另类的。国家因祖灵而存在,现世的人最大的目的是保持祭祀的持续性,死亡后祭祀之人魂归”永存之国“,这就就需要”祭祀“永远进行,所以后代不能断。
“永存之国”即死后世界在人间的显现就是宗庙,只要宗庙不断,国家就存在,就会一直受祖灵的保佑,但宗庙被毁,国家也就不存在了,这也是春秋时期大国灭国不灭宗庙的核心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