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惠州的秋长谷里,感受古老和现代完美的结合

青林知青 2022-10-06 08:21:58

秋水长烟处 疑是故人来

五一小长假,加上两头的周六日和今年疫情,七搞八弄的,竟有了五天的假期,这对已经正常上班的深圳人来说,肯定是出游的诱因了。

远处是不敢去的,毕竟大家的口罩还在戴着,在儿女们的策划下,周边吧,两小时车程后,来到了惠州的秋长谷里,开始了三天的放松。

秋长谷里,一个很有诗意,又有点怪异的名字,但不管怎么说,一个秋长,便足以勾起了那“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诗兴,至于谷里嘛,想了半天,没个合适的解释,挠头半天,无果,遂作罢。

这是个典型的客家民居,俗称客家围屋,为客家三大经典式样之一,其他两种想必大家也都熟悉,即排屋和土楼,因客家人分布在全国各地,故而对这种制式并不感到新奇,我们成都边上的洛带古镇便是一个以客家为主的小镇,自然也是有着这般建筑的。

对于“客家”这个称谓我一直是没有弄懂的,在我现在生活的深圳,周围有不少的客家人,而且他们也愿意特别地将这两个挂在口中来标识身份,这一直觉得,这所谓“客”,定是相对于“主”而言的,也就是说,他们应该从地域上,是一种从属的身份,不知是也不是。

按照主流说法,这客家是源自于东晋南北朝时的“给客制度”,但我觉得稍显勉强,东晋时的“衣冠南渡”,首当其冲的是来自中原的民众,与这以广东方言为主的南方人,大概是没太大关系的。

客家的大本营为闽粤赣。他们本来就属南方土著,何来“客”之说?至于他们因何种原因,迁徙到全国各地,就不得而知了。

现在对他们的定义是汉民族的一个分支,我不知对一个民族的形成是如何定义的,但是,客家有自己的语言、习俗、节日、服饰及建筑形式,甚至还有自己的信仰,同汉民族的关系就是共用一种文字了;所以我觉得,同那些少数民族相比,他们更像是一个民族。

客家服饰

客家建筑中的这围屋是很有特色的,而这秋长谷里的更是其中的代表作,这里唤作木公幌,一个很特别名称的村落,从历史照片上看,现在的布局完全是按照旧时的式样进行的改造,围屋正面,一个偌大的泮池,碧波荡漾,像是在诉说着一个久远的故事。

客家建筑有个很大的特征,就是将自己封闭得紧,这大概是其“客”的特质,而延伸形成的一种在自我保护概念下的结果,它往往是一个大家族聚在一起,同族而居,同姓同宗,一旦有风吹草动,将大门关将起来,便是一个足以抵御的堡垒。

泮池的正对面是祠堂,里面布有这个古老建筑在修缮前的照片,那真叫一个破败,而现在,当你一踏进这个祠堂,便能感觉到现在的人们,为修复这座建筑而作出的努力,墙壁上那列着的捐善款之人,无论从人数还是捐款数量,都能感受到他们对重光的那份渴望。

祠堂修建得很是精致,充满着岭南风情,它古色古香,那雕栏画栋上山石花卉,鸟兽虫鱼等图案,无不寓意着主人对幸福的向往,里面那高挂的匾额,记述了叶氏先贤们曾经的荣耀和过往。

触摸着这青砖彻就的周壁,欣赏着上面雕刻的花纹,既繁盛又简洁,配着那白墙,平添了几分肃穆的感觉,在此,你便能感受到,一个古村所承载的文化气氛,将你瞬间包裹,心中的崇敬之情,油然而起。

作为一个有着上百年的建筑群,经过现在的整修,显得古老又时尚,古老的,是外形,那充满的乡土气息的古旧物件儿,使你想起了儿时的欢乐时光;但那室内的现代元素,又将你拉近到现实,享受到近代文明带来的方便和舒适。

同一般我们常见的建筑群不同,这里的主体大多以石为主,可能还是客家元素的遗存吧,客房内,在笨重,粗鄙的旧物里,你可以体会那古老的气息扑面而来;但从那简洁的风格以及为你配备的吉他,书籍等布置中,却又透着丝丝的小资情调,住在这里,你会感觉到很亲切和舒适。

不过,对我来说,这里的每个房间中都没有书桌,也就是没有一个能写字或使用电脑的地方,心中便很是不爽;可能主人认为,这些从都市中出来之人,来此是放松为主,不会再费心费神地忙碌,所以,不置也可,这也太一厢情愿了吧。

但是,这里的环境的确还是很不错的,那略显破旧的竹椅,粗瓷的瓦器,伴着那随风摇曳的茅草,主人似乎刻意地要将你暂时从城市的喧嚣中唤出,去感受那远去的时日。

而房中的家具和摆件装饰,也是带有乡间民风,处处体现着这个地区的民俗,让你置身于不一样的文化之中,去体味别样的一番风情。

虽说,在此已看不见“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情景,但却有“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的自得,那闲适之情,在那水泥森林中自是无缘得到的,所以,颇有“复得返自然”之感。

天太热,无法领略这周边的田园气息,对采摘这类的活动也只好放弃,只能借着就餐或散步时,走过那长廊,欣赏这屋外的风景,嗅一嗅四周清新的空气,感受春去夏来的脉动,偶尔一声不知名的鸟啼, 也会让你珍惜这难得的时光。

惠州,对我一个四川人来说,一直觉得好陌生,但却知道“一自坡公谪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的诗句,而在我家背后的园博园中,也有惠州建的小园林,当然,还是以我们四川的苏东坡为主线,我骄傲。

以前应该也来过一次,行色匆匆,印象实在是不深,这回又一次来惠州,在这颇有特色的围屋中一住两晚,感觉很是不错,借着窗外的月光,权记之,不枉此游也。

0 阅读:113

青林知青

简介:三线子弟下乡知青待岗工人,打工归来一支秃笔聊伴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