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之间的较量:存国400年的郑国为何最终会被韩国灭亡?

历史看最美 2024-11-05 05:19:04

其实说起郑国这个国家,我想读过古文观止的人一定会对其印象深刻,因为其中的周郑交质以及郑伯克段于鄢这两篇文章都和郑国有关,郑国在其中对周天子一方的表现那叫一个强势,可见其确实是春秋早期的强国,但事实上我们看后来的战国七雄:韩赵魏齐楚燕秦七国中并没有郑国这个国家。郑国虽然成功延续到了战国时期,但是其表现那叫一个发挥平稳,所谓发挥平稳指的就是其延续了郑庄公之后郑国的衰弱。

玉器。

其实只要动动脑子想一想,今天我们可见到的和郑国有关的典故以及一些咱们现代人所说的“梗”其实大多数都跟郑庄公郑寤生有关,郑寤生之后,郑国是真的没有啥可说的人了,哦,对了还有一个作刑鼎的郑国公卿子产。

玉器。

郑国的巅峰在其建国之前大约一个世纪左右,剩下大约300年的时间,郑国都只是一个在大国夹缝之间求生存的小国而已,直至公元前375年被同为小国的韩国给灭掉了。咱们首先讲一讲郑韩之间的战争,以史记的韩、郑世家为参考资料。

青铜器。

首先是韩世家中记载的郑韩之战:

“景侯虔元年,伐郑,取雍丘。二年,郑败我负黍。”

“九年,郑围我阳翟。”

“文侯二年,伐郑,取阳城。”

“七年,伐齐,至桑丘,郑反晋。”

“哀侯元年,与赵、魏分晋国。二年,灭郑,因徙都郑。”

青铜器。

郑韩战争从韩景侯元年开始一直到韩哀侯二年,韩景侯元年也就是韩国立国那一年,是公元前408年,韩哀侯二年那自不必多说,就是公元前375年,也就是说韩国花了大约33年的时间才彻底将这个昔日的春秋强国彻底灭掉。战国灭亡之后,韩国把都城迁到了新郑,直至公元前230年,秦始皇嬴政灭亡韩国,正式开启吞并六国的战争。

青铜器。

然后咱们看史记的郑世家:

“繻公十五年,韩景侯伐郑,取雍丘,郑城京。”

“繻公十六年,郑伐韩,败韩兵於负黍。”

“郑君乙立二年,郑负黍反,复归韩,十一年,韩伐郑,取阳城”。

“郑君乙二十一年,韩哀侯灭郑,并其国。”

青铜器。

由此可见郑韩两军在30余年的时间内主要围绕着雍丘、负黍、阳翟、阳城、新郑这五个地方进行争夺,郑国还在昔日共叔段的封地京筑城,京在今天的河南省郑州荥阳一带,是当年郑武公的都城;雍丘在今河南省开封杞县;负黍在今天的郑州登封;阳翟在今天河南省禹州;阳城为昔日夏朝早期的都城之一,在今天的郑州登封;新郑不用多说了就是郑州。也就是说郑国的疆域大致是最南到今天的河南禹州,向西到登封,向东到禹县,他的国都新郑在其疆域之内是比较偏北的。

青铜器。

相比于韩赵魏齐楚燕秦,很明显郑国在灭亡之前已经是字面意义上的“撮尔小国”那郑国为何会沦落至此呢?

青铜器。

郑庄公统治了43年之后就去世了,郑厉公继位后因内乱被迫逃往别国,此时仅在位四年,然后郑国就陷入了10余年的内乱之中,郑昭公在位不到两年就遭到谋杀继位的郑伯子亹也在继位的当年就遭到谋杀,郑伯子亹死后公子婴继位,其被称作郑子,郑子在位十四年后也被谋杀,郑厉公复位。

青铜器。

郑厉公复位后又统治了5年才去世郑文公继位,郑文公统治郑国长达45年。在郑文公统治期间,郑国又一次和周天子发生激烈冲突,郑国攻打滑国和卫国,又遭到周襄王联合翟人的进攻,不久之后翟人反过来攻打周襄王,周襄王逃到郑国。除此之外,郑国还因为苛待昔日逃亡在外的晋文公重耳,而遭到晋国的报复,到郑缪公继位,郑国还受到秦国的威胁。在此之后,郑国反复于晋国和楚国之间,如郑襄公“襄公元年,楚怒郑受宋赂纵华元,伐郑。郑背楚,与晋亲”如郑成公“十年,背晋盟,盟於楚。晋厉公怒,发兵伐郑。楚共王救郑。晋楚战鄢陵,楚兵败,晋射伤楚共王目,俱罢而去。十三年,晋悼公伐郑,兵於洧上。郑城守,晋亦去。”如郑简公“四年,晋怒郑与楚盟,伐郑,郑与盟。楚共王救郑,败晋兵。简公欲与晋平,楚又囚郑使者”“二十七年夏,郑简公朝晋,冬,畏楚灵王之彊,又朝楚,子产从”。

青铜器。

郑国在这期间的高光莫过于干涉晋国内部的卿大夫的争斗“八年,晋范、中行氏反晋,告急於郑,郑救之,晋伐郑,败郑军于铁”。

青铜器。

而郑世家中郑国第一次丢失国土的记录则是“(郑声公)三十六年,晋知伯伐郑,取九邑”知伯即智伯。在此之后韩武子在郑幽公元年攻打郑国,将郑幽公杀死。

战国金质货币

所以说综合来看,郑国之所以一直处于这种左右逢源的小国状态,归根到底还是国力的问题,整个郑世家中郑国最早一条损失土地的记录已经是智伯伐郑,智伯的军队一口气拿下了九个城邑,而后又是韩武子攻杀郑幽公,最后就是上文所述的长达33年的雍丘、负黍、阳翟、阳城、新郑争夺战。一言以蔽之,郑国这个国家就没真正强大起来过,所以说其最后被新兴的三晋之一韩国一口吞掉,也并不是什么值得奇怪的事情,除了国力的问题之外,郑国还有一个重要的失误点,那就是对周王室关系的处理。

青铜器。

青铜兵器。

史记郑世家记载“郑桓公友者,周厉王少子而宣王庶弟也。宣王立二十二年,友初封于郑。封三十三岁,百姓皆便爱之”郑国的开国国君郑桓公是周厉王的小儿子,是周宣王的庶出弟弟。

青铜器。

郑桓公和太史伯曾经有过一大段对话“于是桓公问太史伯曰:王室多故,予安逃死乎?太史伯对曰:独雒之东土,河济之南可居。公曰:何以?对曰:地近虢、郐,虢、郐之君贪而好利,百姓不附。今公为司徒,民皆爱公,公诚请居之,虢、郐之君见公方用事,轻分公地。公诚居之,虢、郐之民皆公之民也。公曰:吾欲南之江上,何如?对曰:昔祝融为高辛氏火正,其功大矣,而其于周未有兴者,楚其后也。周衰,楚必兴,兴,非郑之利也。公曰:吾欲居西方,何如?对曰:其民贪而好利,难久居。公曰:周衰,何国兴者?对曰:齐、秦、晋、楚乎?夫齐,姜姓,伯夷之后也,伯夷佐尧典礼。秦,嬴姓,伯翳之后也,伯翳佐舜怀柔百物。及楚之先,皆尝有功于天下。而周武王克纣後,成王封叔虞于唐,其地阻险,以此有德与周衰并,亦必兴矣。桓公曰:善。于是卒言王,东徙其民雒东,而虢、郐果献十邑,竟国之”。

青铜器。

青铜器。

这似乎是郑桓公在向太史伯咨询可以选择的封地,从太史伯的话中我们不难发现,郑国实际上和周王室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因为郑国哪怕是在西周末年其体量都难以和晋国楚国这样的大国相比,正如太史伯所说的那样:如果像楚国这样的大国兴起,那周王室一定会衰落,周王室衰落,其他大国崛起,对郑国绝对不是什么好事,而在繻葛之战郑军一箭射中周桓王之前,周天子的地位仍然相当高,郑国和天子之间本来应该紧密结合,结果这两方却斗出如此丑态,最终天子权威一落千丈,郑国虽然当了一段时间的春秋小霸,但最终因为国力问题败下阵来。

0 阅读:123

历史看最美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