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商战争的前奏:西周王朝攻灭黎国和邘国

历史看最美 2024-11-11 04:40:36

其实我特别不喜欢很多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的带有刻板印象的文学或者影视形象,就比如说你要拍一部有关西周的电视剧,你把周文王姬昌塑造成一个说话很和气很慈祥很温和的老者,我觉得这就和史书中周文王的形象是有一定偏差的。按史书来说,姬昌首先肯定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

上海博物馆东馆收藏的商代玉兵器。

史记周本纪说周文王姬昌“西伯曰文王,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公季之法,笃仁,敬老,慈少。礼下贤者,日中不暇食以待士,士以此多归之。伯夷、叔齐在孤竹,闻西伯善养老,盍往归之。太颠、闳夭、散宜生、鬻子、辛甲大夫之徒皆往归之”以及“西伯阴行善,诸侯皆来决平。於是虞、芮之人有狱不能决,乃如周。入界,耕者皆让畔,民俗皆让长。虞、芮之人未见西伯,皆惭,相谓曰:吾所争,周人所耻,何往为,祇取辱耳。遂还,俱让而去。诸侯闻之,曰:西伯盖受命之君”。

上海博物馆东馆收藏的商代青铜器。

上海博物馆东馆收藏的夏代绿松石牌。

哎,有人可能就要说了,这段话不正好就说明周文王是一个忠厚长者的形象吗?但问题在于史记那是西汉武帝时期的纪传体史书,在这个时期儒学已经成为西汉朝廷的统治思想,而儒学始创自孔子,但事实上起源于制礼作乐的周公旦,而周公旦的父亲周文王姬昌则成了上古圣王的典范之一。

良渚文化玉琮。

而如果咱们考虑到西汉朝廷官方意识形态对于司马迁之类的学者的影响,并且暂时将其忽视,这段话咱们就可以读出别的意思:西伯昌统治之下的周国的影响力是越来越大的,而和影响力相辅相成的便是政权的实力,而我们如果从大邑商的角度来说,周文王统治之下的周国就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青铜钺。

而史记接下来是这样记载的“崇侯虎谮西伯於殷纣曰:西伯积善累德,诸侯皆向之,将不利于帝。帝纣乃囚西伯於羑里。闳夭之徒患之。乃求有莘氏美女,骊戎之文马,有熊九驷,他奇怪物,因殷嬖臣费仲而献之纣。纣大说,曰:此一物足以释西伯,况其多乎!乃赦西伯,赐之弓矢斧钺,使西伯得征伐。曰:谮西伯者,崇侯虎也。西伯乃献洛西之地,以请纣去炮烙之刑,纣许之”。

商代青铜器。

天津博物馆收藏的西周青玉璧。

所以崇侯虎对于商朝来说,那真就是忠臣。

但是给帝辛这种明显偏科的帝王当忠臣是要付出代价的。

就在大邑商眼皮子底下,周人开始了自己的扩张。帝辛三十二年 “五星聚于房。有赤乌集于周社。密人侵阮,西伯帅师伐密。三十三年,密人降于周师,遂迁于程。王锡命西伯,得专征伐”周人讨伐密国,密国投降,于是迁居到程地,而后纣王的反应竟然是“王锡命西伯,得专征伐”不过也有可能这次对于密国的征讨是周人执行大邑商方面的命令,但接下来周人的扩张就不是大邑商方面能控制的了。

天津博物馆收藏的一组商代玉佩。

天津博物馆收藏的西周和战国时期的玉璧

帝辛三十四年“周师取耆及邘,遂伐崇,崇人降”周人连续征服了耆国、邘国以及崇国。到帝辛三十六年“春正月,诸侯朝于周,遂伐昆夷”周人的影响力更大了,姬昌又讨伐了之前侵犯周人土地的昆夷,而在周人不断扩张的同时,商朝一方的贵族不断地逃往周人一方:帝辛三十九年,商大夫辛甲叛逃到周国;帝辛四十七年,商内史向挚叛逃到周国;帝辛五十一年,箕子被纣王囚禁,比干被杀,微子出逃。

商代青铜戈。

周本纪中对周人扩张的记载是这样的“明年,伐犬戎。明年,伐密须。明年,败耆国。殷之祖伊闻之,惧,以告帝纣。纣曰:不有天命乎?是何能为!明年,伐邘。明年,伐崇侯虎。而作丰邑,自岐下而徙都丰”被周人讨伐的有犬戎、密须、耆国、邘国、崇国。

上海博物馆东馆收藏的青铜长矛头。

当然周人所进行的影响最大的一场战役还是消灭黎国(就是上文所说的耆国)的战争,这场战争甚至可以说得上是灭商战争的前奏,竹书纪年称“(帝辛)四十四年,西伯发伐黎”所谓西伯发就是周武王姬发,当然也有一种说法是消灭黎国的是姬昌。

商代玉琮。

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商代青铜器。

为什么说消灭黎国的战争的影响很大,而且还称得上是灭商的前奏呢?

尚书西伯戡黎中如此记载“西伯既戡黎,祖伊恐,奔告于王。曰:“天子!天既讫我殷命。格人元龟,罔敢知吉。非先王不相我后人,惟王淫戏用自绝。故天弃我,不有康食。不虞天性,不迪率典。今我民罔弗欲丧,曰:‘天曷不降威?’大命不挚,今王其如台?”王曰:“呜呼!我生不有命在天?”祖伊反曰:“呜呼!乃罪多,参在上,乃能责命于天?殷之即丧,指乃功,不无戮于尔邦!”首先啊,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即使商纣王不是传统刻板印象中的暴君,但也绝对不会是什么明君,面对众臣的恐慌,居然还能说出“呜呼!我生不有命在天?”这样不知死活的话来。

西周大克鼎内的铭文。

商代青玉鸟形佩。

但考虑到在此之后三监之乱周人和殷商残余势力搏杀之惨烈,或许此时的纣王还真有资本说出这种话。可问题在于有资本是有资本,截止黎国灭亡,大邑商西面已经是周人的天下了。

青铜剑。

商代青玉鳖形佩。

由上文可知,周人先后讨伐了犬戎、密须、耆国、邘国、崇国。犬戎不用多说,咱们看看剩下这四个难兄难弟都在哪里。密须,也就是竹书纪年中的密国,在今天的甘肃省灵台县;耆国,也就是黎国,在今天山西上党地区的西南;邘国位于河南焦作;崇国在今天的陕西西安。迫使密须国投降解除了周人背后的威胁,而且很有可能是在执行大邑商的命令,所以商人没什么太大反应很正常,攻灭崇国是解除周人的心腹之患,毕竟崇国在今天的陕西西安地区。但是黎国和邘国的灭亡确实足以让大邑商到贵族们开始恐慌了,因为这两个地方一个在今天的山西上党地区,另外一个在今天的河南焦作地区,而商朝末年的统治中心在今天的河南安阳,所以说这两个诸侯国的灭亡就代表着周人开始向商朝的统治中心进军了,黎国的灭亡也就必然会引起商朝贵族们的恐慌。

商代青铜爵。

青铜矛头。

那咱们再看牧誓八国也就是周人的盟友都有谁,尚书中的记载是:庸,蜀、羌、髳、微、卢、彭、濮人。蜀国不多说了,庸国在今天的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也就是说周人在发动牧野之战前也得到了南方诸侯的支持。所以从地图上不难发现,截止黎国灭亡,反商势力已经蚕食的大量商人的领土。但事实上根据《逸周书克殷》的记载来看,牧野之战后,周联军消灭了大量的商人的附属国“武王遂征四方,凡憝国九十有九国,馘磨亿有十万七千七百七十有九,俘人三亿万有二百三十,凡服国六百五十有二”周人在牧野之战后共计攻灭了九十九个诸侯国,迫使六百五十二个诸侯国投降,周人在残酷的战争中斩杀和俘虏商军以及商朝附庸诸侯国的军队共计40万人。

青铜剑。

商代青铜戈。

再联系一下三监之乱的惨烈程度,其实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帝辛这位商朝末代国君确实有理由骄横一下,毕竟在他本人被干掉之后,商朝的残余势力还给西周整了一次狠活,逼得周公旦发起东征二次灭商,一直打到今天的山东省境内,这才把叛乱镇压下去。所以牧野之战攻陷商都干掉纣王确实带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是这偶然性的出现也是因为以纣王为首的一批殷商贵族长期忽视西边各诸侯国的动向,周人抓住了扩张的时机,先击退犬戎,迫使密须国投降,灭掉心腹之患崇国,而到了周人消灭黎国和邘国,整个殷商王朝的统治核心就完全暴露在周人的兵锋之下,这也就给了西周联军奔袭商朝都城的机会。

0 阅读:21

历史看最美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