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小哥生存现状启示录:技术演化下,人的意义和价值何在?

第三眼界 2021-05-18 17:36:53

兴于技术,困于算法:外卖骑手成为新科技平台的“工具人”

最近,因为“北京市人社局劳动关系处副处长王林体验送外卖”以及“美团1000万外卖小哥都不是美团员工”的话题,外卖骑手的生存困境,再次成为舆论热议的话题。

而随着北大博士生卧底当外卖小哥近半年,于2019年发表的三篇研究论文被翻出,技术和算法的无所不能,机器对人控制的无所不在,不禁让人细思恐极。

一、效率的提升,是平台算法对骑手剩余价值的极限压榨

科技的进步,固然使人惊喜,但类似事件的不断发生,也让我们逐步意识到技术对人类技能的剥削、对知识和经验的萃取和压榨。由此,也不得不引起我们对科技进步的警惕。

论文中谈到一个例子:部分外卖小哥通过走学校侧门,发现可以节省不少送餐时间,这成了平台规则之外的一个小BUG。直到平台通过后台大数据,发现该学校的送餐时间普遍比系统预估的时间短,于是便开始进行送餐时间优化。接着,原本充裕的送餐时间瞬间被算法抹平了。

这个例子不禁使我们开始明白:为何这两年外卖送餐时间可以做到越来越短、越来越快。对送餐效率的提升,很多时候是外卖小哥通过送餐路径规划,形成的一个个大数据样本,然后平台再通过技术和算法进行优化和固化的结果。

而这样的结果,看似让消费者的体验越来越好,但也将外卖小哥无限逼近了极限的边缘。

骑手成了平台算法的“工具人”,过去依靠经验积累的技能,在系统面前变得毫无价值。渐渐地,骑手成为系统流水线的“标准品”,骑手在系统面前再无优劣之分。

这不禁使人联想到卓别林在《摩登时代》里呈现的景象:随着工厂流水线的加快,工人们也不得不加快速度,劳动者的剩余价值被无限榨干,以致最后成为流水线的牺牲品。

以前外卖小哥为了多拿单,会“挂单”(接近取餐地方时不取餐,而是上报到店,可以挂一段时间不被系统处罚)。但平台通过后台大数据和算法,又迅速补上了这个系统漏洞。对骑手来说,平台的“压榨”让他们无所遁形,只能乖乖地按照系统的要求,规规矩矩地送餐。

骑手斗不过系统,因为系统可以不断进化,进化的目的看似从无序走向了有序,看似平衡了各方的利益,但最终总会走向“失控”。而骑手往往成为裹挟其中,进退两难的弱势一方。

很多时候,为了赶时间,为了不被扣钱和差评,只能和辛苦、劳累以及危险相伴。规则是平台制定的,系统不会考虑人性化,因为人性化会增加系统负担,提高运营成本;唯有标准化才符合“易复制和指数级增长”的需要。

但这样的标准化弊端往往也很明显:缺乏灵活性,以致显得冷血。

二、表面的光鲜,是科技伪善外衣下外人所不知道的辛酸

有些人说,既然知道外卖平台如此压榨,仍有很多人赖着不走,不是犯贱么?可当你知道外卖小哥是怎样一群人,便不会说得这么轻松了。

去年,美团发布的《骑手就业报告》显示,截止2020年上半年,美团拥有外卖骑手295万;超7成(75.3%)的骑手学历是高中以下,仅有接近四分之一(24.7%)的骑手学历在大专以上。

收入方面,92.6%的骑手月收入在8000元以下,接近一半(46.6%)的骑手,月收入在4000元以下。

很多人看新闻,对外卖小哥动辄过万的工资羡慕不已。然而事实却表明,过万的工资在外卖小哥当中凤毛麟角。而绝大部分人想要拿到高薪,也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

春节期间,“美团变相降低骑手过年奖励”的事件还历历在目,而各种扣钱、罚款的条目,对很多骑手来说更是家常便饭。申诉无门,又耗不起时间和精力,更多时候只能无可奈何和自认倒霉。

高学历或者有其它技能的人如果觉得送外卖不挣钱,可以甩手走人,另谋高就。可是对超500多万(按照美团2020年骑手就业报告推算)的高中以下低学历打工者来说,他们可选择的再就业机会又有多少呢?

很多人从事外卖,除了觉得工作自由、多劳多得、收入有保证,更多还是受教育程度不高,或者缺乏其他技能,被包装过的高薪蒙蔽了双眼吧。

知乎有人统计过美团骑手的离职率,据推算,美团外卖真实的骑手流失率超过80%。此外,网上还充斥着大量外卖小哥吐槽外卖平台的声音。这或许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外卖骑手的生存困境。

最近发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表明,中国流动人口规模已高达3.76亿,再一次说明了中国流动人口的活跃。而活跃的另一面,是无数农村日渐凋敝,老人村越来越多的残酷现实。

学历统计表明,中国大专以上学历人口仅占15.4%。这意味着10个人当中,只有1个半是大专以上学历。随着互联网产业的兴起,许多外出打工的低学历者纷纷涌入滴滴、美团、货拉拉等共享平台。

美团的报告还显示,疫情期间,外卖骑手工作吸纳了大量二产、三产从业人员。其中,35.2%的骑手曾是工厂工人,31.4%曾是创业或自己做小生意的人员。

工人方面,得到了华为和福耀玻璃的验证。面对工人的大量流失,两家企业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创办大学,旨在培养和留住制造业人才。

这说明,数字化虽然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实体制造业。

在一次采访中,“玻璃大王”曹德旺感慨说:“当下年轻人宁愿去做物业保安,宁愿去送外卖,也不愿意去工厂了,这是目前国内制造业的困境,年轻人不能老是去送外卖。”

如果站在社会民生的视角思考问题,或许这些互联网平台就不会想着一切以利益为导向,以致消费者和外卖骑手纷纷怨声载道了。

三、科技的进步,是以剥夺人的自由为代价的硬币的两面

技术带来了效率革命,提升了质量和服务水平。然而,技术有意或无意地将人“工具化”的事实,却也有必要引起我们的反思。

如今,在很多行业,机器都逐渐替代了人工,人类渐有技能退化的趋势,而机器则愈发智能。今天大热的前沿科技AI人工智能,令不少人兴奋不已。各大企业尤其是科技互联网公司趋之若鹜的程度,不亚于发现了新的好望角。但未来某一天,当人类成为AI机器人奴隶的时候,也许很多人并不会感到惊讶。

技术对人类的控制还体现在算法的全知全能上,最典型的例子当属抖音和头条的个性化推荐。

通过不断喂养和优化算法,消费者逐渐成为平台的工具和傀儡,成为他们获取更大利益的赚钱机器。而很多沉迷其中不可自拔的消费者,往往被人卖了(数据)尚不自知。

再比如微信对人们社交的控制。

微信出现之前,我们有大把离线时间和空间;微信之后,我们的时间不仅被碎片化切割,更被无限剥夺,“随时在线、随时接受打扰”成为每个人躲不掉的梦魇。

类似的例子比比皆是……

无可否认,技术确实便捷和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拉近了人与人之前沟通的桥梁。但在某种程度上,技术也为人制造了无数茧房,很多人困于其中而不自知或无法脱身。

当然,即便科技的进步有着种种弊端,我们也不能因惧怕而踌躇不前。

科技是硬币的两面,技术进步虽然免不了要摧毁旧有的生产和生活模式,并且总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漏洞,但就像造房子一样,出现问题,解决问题就好,而不能因为一有问题,就将房子推倒重来(除非有结构性缺陷)。

新问题的产生必然会催生新的解决方案,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

比如最近,媒体盛传的美团打算进行抽成规则的调整,便是美团对外界质疑的一种积极回应。这种回应,也得到了舆论的正向反馈。

此外,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也将花落浙、渝两地,或为数千万外卖小哥、网约车司机提供就业保障。

随着利好消息不断,风波逐渐平息,美团的股价也开始回升,这或许可以让美团长舒一口气。然而长期看,外卖骑手的权益保障仍是高悬在美团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这个问题一日不妥善解决,美团仍旧难言安全。

0 阅读:2

第三眼界

简介:分享商业洞察,开拓思想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