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二战时期美国配备的M1系列卡宾枪,那么结果多半是颇具争议性的。有观点认为M1系列卡宾枪在二战中表现出色,重量轻、易操控是其最大卖点,超过600万支的产量足以证明美军对其是何等看重。而对M1系列卡宾枪持负面看法的人则举例说明此枪初速低、杀伤力小,打空弹匣有时都打不死敌人,因此认定其在二战中的表现十分糟糕。那么在染红了半个地球的二战中,M1系列卡宾枪的表现到底如何呢?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个事实,那就是M1系列卡宾枪的开发初衷并不是作为一款为前线士兵打造的制式武器,而是为军队的二线人员配备的自卫武器。M1系列卡宾枪的开发工作始于1938年,本意是为各类二线人员配备一种介乎于步枪与手枪之间的重量不超过2.5公斤的轻型步枪。这些二线人员包括但不限于——军官、军士、车组成员、机枪手、通讯兵及其他不便携带全尺寸步枪的士兵。
既然是自卫武器,那么M1系列卡宾枪的开发目标之一,自然就是为了取代冲锋枪和手枪。这些武器虽然具备极佳的火力,可它们对于使用者还是颇为有要求的,而二线人员平日里忙于各种工作,自然无法和战斗兵员一样时刻苦练射击本领,对于枪械的运用和战斗技巧的熟练也都远不如前线步兵。
故此,M1系列卡宾枪在设计之初就多了一个非常重要、且影响了整个M1系列卡宾枪的设计的核心指标——帮助二线人员在战斗中具备基本的自保能力,武器要比手枪打得远,比冲锋枪和步枪轻得多的。
当时陆军的自卫武器项目正式展开都是1940年了,在十几家枪械公司的相互角逐之中,温彻斯特公司的枪械设计师大卫·马绍尔·威廉姆斯于1941年拿出了属于温彻斯特公司的卡宾枪设计方案。有趣的是这种卡宾枪的设计从一开始就是应急的,原因是温彻斯特公司忙于调整M1半自动步枪的生产线,所以错过了1940年的第一次竞标,如果再错过1941年的竞标就满盘皆输。毫无疑问,留给威廉姆斯的设计周期十分有限,威廉姆斯只能从温彻斯特公司的旧设计中寻找解决方案。
威廉姆斯在翻查温彻斯特公司的旧设计方案中,发现了一款狩猎用卡宾枪的设计,他将这款卡宾枪与他过去研发的短行程活塞导气系统相结合,就设计出了用于竞标的卡宾枪。作为一款给二线人员的自卫武器,这种卡宾枪的重量仅有2.36千克,战斗全重也只有2.5千克。枪械为导气式操作原理,枪机回转闭锁方式,能自动装填子弹并由15发弹匣供弹,射击模式则为单发射击。在1914年9月的第二次竞标测试中,温彻斯特公司的设计大获全胜,被正式命名为M1卡宾枪。
需要指出的是,M1卡宾枪的实战性能确实不怎么样,虽然操作手册上标注M1卡宾枪的有效射程为270米,可实际上到了180米子弹的弹道就开始下坠,这导致它在较远距离上的射击精度很成问题。而另一个要命的问题在于子弹的杀伤力不足,即便是在180米之内M1卡宾枪也难以快速击杀敌人,真正有效的作战距离应该是在100米之内。而造成这两个问题的罪魁祸首,则是M1卡宾枪装配的.30卡宾枪弹。
.30卡宾枪弹的原型是.32SL弹,也就是温彻斯特.32步枪弹,也就是采用了直筒形无突缘弹壳,.32SL步枪弹弹的特点是圆头、直筒、半底缘、中心发火,初速较低和后坐力轻,原本是配合温彻斯特公司的M1905式半自动步枪的。M1905式半自动步枪采用的是自由枪机原理,这导致它不适合发射大威力步枪弹,其圆头弹的设计可以被用来狩猎狐狸、飞禽等小型动物,但对大型动物和人的伤害效果则较为不足。很不幸的是,.30卡宾枪弹就是.32SL弹的无突缘版本,这也意味着它将原封不动的继承其原型的一切特点,而这也造成了它的性能比较拉胯。
(从左至右分别是9毫米手枪弹、.30卡宾枪弹和.45手枪弹)
M1卡宾枪发射.30卡宾枪弹时的枪口动能为1311焦耳,初速为每秒606米。乍看之下这个数值似乎非常不错,但我们可以做一个横向对比,AK-47发射的7.62中间威力弹初速是每秒710米,枪口动能为1980焦耳,而与M1卡宾枪同时期的M1半自动步枪在发射.30-06步枪弹时初速为每秒865米,枪口动能高达3597焦耳。通过对比不难看出,.30卡宾枪弹在性能上远逊于7.62中间威力弹和.30-06步枪弹,也就在焦耳和初速上比M1911A1手枪的.45手枪弹的初速每秒253米,枪口动能477焦耳要好。
但我们都知道的是,M1911A1手枪被誉为当年最好的自卫武器,M1系列卡宾枪则较为“臭名昭著”,究其原因是M1911A1手枪发射.45手枪弹时能够一击致命,而M1系列卡宾枪发射.30卡宾枪弹时则难以做到一击毙命,甚至是多次命中无法击毙敌人。究其原因就在于它的设计存在一些偏差,比如说圆头弹不具备尖头弹那样的翻滚能力,命中目标后无法造成理想的杀伤效果。而且.30卡宾枪弹的重量只有7.61克,虽然采用更换发射药的方式确保了初速和动能,但这也仅仅是让它在理论上“可用”罢了。
尽管这种低杀伤效果是美国陆军所要求的,但不可避免是这让M1系列卡宾枪在战场上的评价出现了两极分化的问题。当时主要装备该武器的是美国陆军和美国海军陆战队,陆军将这种武器广泛的配发给二线人员和坦克车组作为自卫武器,对于不需要长期参与一线步兵绞肉的他们而言,这种便于操控的武器非常符合他们的需求,而美国陆军的空降兵们出于空降需求也对这种武器十分满意。尤其是M1系列卡宾枪在升级为全自动射击的M2和M3型时,在欧洲战场奋战的陆军士兵就更是满意。
而与陆军的好评相反的是陆战队给出的差评,陆战队出于岛屿登陆战和丛林环境的实战需求出发,将M1系列卡宾枪作为了制式武器下发给一线步兵,高层认为这种轻便的卡宾枪能够节省陆战队员的体力。但实际情况却是陆战队员们反复汇报M1系列卡宾枪的穿透性和停止力不足,尽管.30卡宾枪弹能够击穿日军的钢盔,可却有极大概率卡在日军的头骨上,而且在连续多次命中日军躯干和四肢的情况下,也无法达到击杀或致残的效果,日军仍有较大可能保留有还击的能力。
严格说,陆战队员们的报告并非是夸大其词,因为在后来的朝鲜战争里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M1系列卡宾枪无法有效对志愿军战士造成杀伤,尤其是在冬季志愿军身穿厚棉服的情况下,M1系列卡宾枪发射的.30卡宾枪弹的杀伤效果被进一步降低,甚至无法传统被多层棉花压实后制成的棉衣。如果不是M1系列卡宾枪有轻便。易操控和便于维护的优点,恐怕美国海军陆战队早就把它扫地出门了。
可尽管M1系列卡宾枪存在有种种性能问题,我们还是应该不能忘记M1系列卡宾枪的设计初衷是一款自卫武器,将其作为一线士兵的制式武器本就是超纲的。如果从自卫武器的角度来考量的话,M1系列卡宾枪无疑是成功的,尤其是在面对日军疯狂的“万岁冲锋”时,M1卡宾枪有效帮助了那些不善战斗的二线人员抵御住了日军的反扑,这证明M1系列卡宾枪最起码是一款成功的自卫武器。而它的“不成功”实际上是为了满足指标而做出的妥协,尽管这种不成功招致了陆战队员们的疯狂差评,可考虑到陆战队员们是拿着M1系列卡宾枪撂倒了日军,那么M1系列卡宾枪也无愧于是二战中的一代名枪了。
应该说,作为一款自卫武器在贴脸的时候是无可挑剔的,但是硬生生要作为前线武器,不管从当时的环境,条件等各方面看还是有待商榷
毕竟威力放这,东南亚丛林热,光膀子,肯定够用,北方要穿棉衣,当然效果不一样了
看使用者,后勤汽车兵、卫生队啥的自卫武器……当过兵的都知道这些后勤兵有多水[得瑟]
算是一把好枪,要能用上7.62*39这种中间威力弹就完美了[点赞]
玩过这把枪,重量轻,易操作,后坐力小,枪口跳动也小,所以短距离内精度不错,同等距离内,威力略大于手枪,挺好玩的!
实战是检验武器的唯一真理,那产量说明了一切
M1卡宾枪,子弹是源头的,很难打死一名全副武装的人员,的设计主要是让武装人员受伤,失去战斗能力。
美国开发这枪是因为使用.45弹药的汤姆森跟M3冲锋枪的弹道曲线不好,超过50米弹道就下坠
这玩意当时要是搞个尖头弹,危力稍微大点的话就好了
甩你几条街,这枪,
起到冲锋枪的作用,本就是装备二线人员和非战斗人员如后勤、医疗等。
如果改m43弹和连发,应该会和ak47齐名
游戏里不如大八粒好用[大笑]
格老子的都什么时候了你还在抽烟[捂脸哭][捂脸哭][捂脸哭]
大八粒是当时我最喜欢的步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