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DT商业观察发布的一篇《月薪两万,啥也买不起?》的文章,文内总结了人们“买不起”的东西,集中在日常消费(如吃饭、买衣服、打车)和体验性消费(如逛街、美甲、旅游酒店)上。
但进一步分析“月薪X万买不起XXX”中提到的物品,大家并非真的“买不起”,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产品的价格和价值(使用价值或情绪价值都是)不成正比,心理上认为“不值得”。二是产品本身的“刚需性”较弱,即使价格和体验成正比,心理上也会“舍不得”。
换言之,即使能支付相对更贵的选择,消费者也还是更青睐高性价比的,另一个句式“不是XX买不起,而是XX更有性价比”的火爆,就体现了这样的趋势。
最后文章内做了总结:随着消费回归务实,“月薪X万买不起XXX”的范围越来越大。一方面,今年人们对价格更敏感,存钱欲望更强,多平台比价、寻找平替已经成为一种“常规操作”。
另一方面,人们比以往更抗拒大品牌、网红效应、明星代言人等带来的溢价,也反感一些本来普通的商品,因为换个包装、名头就摇身一变、价格暴涨。
总之,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出门旅游,大众的消费关注点,都回归到了产品或体验本身。(以上内容来自DT商业观察)
不可否认,消费观的变化同样反馈在楼市上,房子说到底也是商品的一种,如上面提到的“对价格更敏感”“多平台比价”“抗拒溢价、暴涨”“回归产品本身”,都是正在发生、可以代入到楼市里,是买房人观念的变化。
而结合《月薪两万,啥也买不起?》的文章,在楼市里“月薪多少,才可以买房”同样是热议的焦点,有人说月薪要一万以上才可以考虑买房,也有人说根据大多数银行的规定,借款人月还款额不能超过月收入的百分之五十。
如果按这个标准,合肥目前市区的二手房均价在1.9万左右,假如买一套90平的二手小三房,总价是171万,首付不按两成了按三成算,贷30年,月供需要5700元/月,那月收入需要在1.14万以上。
新房均价在2.45万,不止单价提升,起步户型同样越来越大,假如买一套110平的新房,月供需要9000元/月,月收入需要在1.8万以上。
但我们以平均薪资、平均房价来讨论这个话题并没有太多意义,市场上不乏单价三四万或者更高的房子,但也有低至万元的选择,户型大小总价也各不相同,需要的首付和月供自然差别很大,只能因人而异。
再拿支出来说,你是单身还是已婚,有没有孩子,是否有老人需要赡养,所需要的开销差别是很大的,房子、教育和医疗对于大多数家庭,都是最大的三项支出。
而柴米油盐、衣食出行、兴趣爱好,也都有不同价格、预算、频率的选择,这些都决定了你能剩余多少收入用于月供。
所以普通人买房,一套套房子背后都有一个故事,如果在前期房价较低、普涨的时代,买房不需要考虑太多,简单的向上走就可以了。
但在当下楼市分化,大部分房子金融属性逐渐消失,而且就业、收入预期不稳定的情况下,更应该去平衡收入、支出、未来预期和月供的关系,追求稳定性和安全性。
而最近几年因为一系列外在影响,也让许多人对待财富、消费、生活、房子的观点和标准转变了很多,去杠杆成为很多人的选择。
最后,幸福的定义更多在于家庭和睦、长久陪伴,小房子一样可以有大快乐,大家可以留言说说自己的收入和月供。
买不买跟月薪多少有关?之前大涨的时候,借钱都要买,现在就算月薪一亿,谁会来做冤大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