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车水马龙的天河CBD附近,藏匿着一个宝藏地方,这里是广漂一族的温柔乡,大街小巷都是热闹的市井气息,给予了广州这座城市很多难得的烟火气,它就是我们常说的泛金融城板块——东圃,也是我在广州落脚和安家的第一个地方。
东圃是一个商业较为发达的城中村区域,位于东部的边缘,一直作为镇中心存在,所以即使在2002年撤销“东圃镇”这个叫法后,已经在那边长居多年的当地人还是习惯叫它东圃镇。
由于东圃跟IT行业聚集的科韵路只有不到5公里的距离,和珠江新城也不过隔了几个地铁站,所以这里成为很多广漂们在广州租房第一个首选的地方。这里城中村集中,租金低廉,商业发达,交通也便利,衣食住行样样都很方便,关键是,这里对外地人特别友好,只要对居住环境要求不是太高,几百块就能在这里租到一个单间。
我对广州这座城市的认识也是从东圃开始的,大概10年前了,那时候的科学城还是个鸟不拉屎的地方,房价不过万。刚大学毕业的我在同学介绍下来广州找工作,因为人生路不熟,也不知道哪里有房子租,只能投靠同学,拖着行李来到他的出租屋里借住了几天,然后在他的陪同下在他家的周围找房子。
记得第一次租的房子就在黄村最里面靠近广园火车轨道的那一排,一个握手楼的一房一厅,租金400。楼下有条常年潮湿阴暗的隧道直接通往对面的奥体优托邦。租我房子的那个房东阿姨是清远英德的,她说当年黄村还是一个贫瘠之地,到处养猪种田,并没有比她娘家有钱到哪里去。
那时候地铁13号线还没有影,鱼珠还没变成换乘站,5号线对于广州市区的人来说,就是通往广州另一个边缘的一条地铁线。我每天早上起来就在楼下坐404这台公交车接驳到东圃站坐地铁。
404是一台黄色的小巴,基本等多一趟就有位置坐,那时候东圃大马路没有这么拥挤,坐地铁的人也没有现在多,进地铁也不用安检,反方向坐一个站到三溪再回来,一般都有位置坐。
就这样,我一直在黄村、珠村这两个地方来回换房子租,中间也没考虑过搬到其它地方,因为我对东圃这个地方,有着“初恋”一般的情结,在我眼里,它的一切都是很完美,很方便的。
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租金从几百涨到上千,因为城市发展的原因,来广州打工的人越来越多,很多广漂都选择东圃作为第一个落脚地,这里逐渐变得人多起来,以前下班从东圃地铁站走出来一路上都是有点荒凉的,甚至不敢在那里走夜路,现在餐饮店开得满满当当的,到了下班高峰期从东圃地铁站出来到大马路都是人气满满的。
不知道是习惯了这个地方还是什么缘故,东圃对我来说,有种第二故乡的亲切感,我从来没有想过要易地而居,从我第一次在东圃租房开始,我就有一个梦想就是,以后要钱了要在东圃买房,这个想法我一直没有改变过。一直到了去年,在我和男朋友多年的努力工作下,再加上双方父母给的一些资金支持,我们通过雪球在东圃买下第一套属于我们的房子,至此,我的心愿总算完成了,这座城市的万家灯火终于有了我们的一盏。
10年,404那条从黄村北站开到东圃地铁站的小巴线路还在,天银广场变化也不大,最大的改变就是人变得多了起来,宵夜档也越开越多,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东圃越来越塞车了。这里的城中村并没有被征地,城市面貌基本还是和10年前一样,不过房价倒是从2万涨到现在翻了好几倍了。
买房后的感受
去年年中,我们在和前业主完成各项二手房交易流程后终于拿到钥匙了,房子上一手业主保养得挺新净的,我们没有大装,只是简单的扇了一下灰,重新换了家私家电,收拾好,空置了两个月就入住了,然后一家人聚在一起吃个饭按照传统的风俗拜了一下神就当入伙了。
从城中村搬到小区房,我们的心情是很激动也很兴奋的,即使在拿到钥匙到真正入住中间几个月我们忙里忙外地搞卫生搬东西,也没有觉得很累,看着宽敞的客厅,通风的落地窗,比起之前逼仄的城中村,很明显的感觉就是空间大了,空气更好了,开始有了家的感觉。
以前在城中村住的时候,空间有限,想买的东西都不敢买,喜欢花花草草的我也从不在房子里面种花,因为采光不好,花草种了很容易死,自从搬进小区房后,我可以在阳台种我喜欢的花草,买好看的盆栽布置客厅了。
我们可能算还比较幸运的,虽然在广州浮沉了10年才买到房子,但我们在广州有了房子后,也算在这座城市落地生根了。想起当年和我一起在黄村租房的同学,他就没有在广州发展的命运了,好几年前就熬不住回广州去了。
买在东圃唯一的痛点就是学位一般般,加上现在东圃的人口太多了,早上不管是坐电瓶车还是公交车接驳,都很多人,有时候还挤不上去,天河上班自驾成本又有点稍高,而我买的小区,跟地铁站有1公里多点的距离,步行比较尴尬,所以我现在是骑小电驴到地铁站的。
因为我们的预算是没法一步到位,所以肯定要往置换的目标走,希望这一天能够早点到来,到时候再选球哥的购房服务。这几年我们就继续好好搬砖,好好赚钱,好好存钱,我相信我们买的房子还有很大的升值空间的,毕竟这里真的很方便,距离金融城也近,希望不久的将来,我们能够置换到更好的房子。
欲了解更多广州楼市干货,请关注公众号:广州楼市滚雪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