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这个世界太精彩,每天都在发生很多事情,为我增添了不少写作和思考的素材。这不,土耳其股市又崩了。

主要原因是3月21日凌晨,土耳其央行突然宣布加息200个基点至46%!另外,前几天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以莫须有的罪名把最大的反对党候选人抓起来了。

当然了,这个事情,谁也说不好,我也不太感兴趣。我最感兴趣的是土耳其这个国家的经济史。
其实,前几天我就已经陆续寻找了很多土耳其的资料,这几天陆陆续续补上一些土耳其的历史课,今天就把我这几天了解到的情况简单聊聊。
1,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借尸还魂
土耳其是一个横跨欧洲和亚洲大陆的国家,曾经在十三世纪成为“伊斯兰世界”的领袖,创建了庞大的奥斯曼帝国,横跨欧亚非,并在15至19世纪成为伊斯兰世界的盟主。
鼎盛时期,奥斯曼帝国包含现在欧洲11个国家、亚洲14个国家,和非洲5个国家。后来慢慢衰落,有着“西亚病夫”的称号。

是不是看起来和中国很相似?和咱们的东亚病夫,似乎有的一拼。
但它的底蕴远没有中国强,土耳其看起来很大,其实多是联盟制,控制力很有限,而中国早在公元前221年就开始玩中央集权制和郡县制,经过2000年的揉碎,从南到北,汉族占据了90%以上的人口,文化、行政、人口高度统一。
所以,西方来了以后,没有如此底蕴的奥斯曼帝国就瓦解了,四分五裂。毕竟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1919年11月,英国及法国军队占领伊斯坦布尔,奥斯曼帝国随即崩溃,并于1920年与协约国签订《色佛尔条约》。
这个时候,穆斯塔法·凯末尔站了出来,组织了一支爱国武装,一边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一边与苏联建交,最终1923年,正式成立了土耳其共和国。

与此同时,1923年,土耳其与协约国签订了《洛桑条约》,以取代《色佛尔条约》。根据《洛桑条约》,土耳其在小亚细亚半岛和东色雷斯地区的主权得到了承认。

2,凯末尔改革:自由主义到国家主义
面对一个破碎的国家,一开始凯末尔也采取自由主义经济的那一套,大胆引进外资、吸收西方先进的技术,积极鼓励私人经济的发展。1923年5月,土耳其政府通过了《经济宣言》。
其要点是:师从西方,在本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实施进口替代战略,立足国内原料建立和发展本国的轻、重工业;鼓励民族工商业发展,奖励并保护本国的幼稚工业;对在国内的外资企业一律实行国有化;实现关税自主;发展金融事业,建立国营银行,对外资吸收和限制并用,但以限制西方垄断资本为主。
基本上,也就是古典自由主义经济政策那一套。同时,还搞了贸易保护主义,也是半吊子。严格限制进口,只要国内能造,就绝不买别人的,实在造不了才花钱进口。
结果,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人家为什么要到土耳其投资呢?你不买我的,我为什么要买你的呢?没人买就无法形成规模效应,市场不够大,也就无法和别人竞争。
由于缺乏资本和技术,私人无法投资规模比较大的产业,更倾向于进口商品或者放高利贷,而不是自己做。《洛桑和约》签订之后, 西方国家也虎视眈眈,竭力维护它们在奥斯曼帝国攫取的利益和特权,培植代理人,而不是让土耳其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经济发展依然很困难。

这个时候,它旁边的苏联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发展得如火如荼。再加上1929年开始,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史无前例的经济大萧条,因而土耳其国父开始动摇,把眼光放到了苏联。
1932年,凯末尔派遣土耳其的总理伊诺努访问了苏联,向其学习工业化建设的经验,与此同时还收到了苏联提供的800万美元资金,用于土耳其的“五年计划”。
随着国力提升,土耳其通过向英法贷款,赎回了外资拥有和经营的公用事业和铁路。在度过了全球经济危机之后,土政府再度集中财力,通过赎买方式向外国公司推行国有化。至二战爆发前,土耳其用赎买的政策,逐渐将铁路、码头、矿山等所有权收了回来。
这一套,比咱们足足早了近20年。
国家资本主义的效果也很明显,在1930~1940年间,土耳其工业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从11.4%上升到了18.9%,制造业产值增长了近5倍。
但土耳其的国父凯末尔依然认为自由主义才是未来,1937年2月凯末尔主义入宪之时,共和人民党以第3135 号法令的形式对国家主义原则做出限定:
“在经济和制造业领域里,在私人投资感到困难时,则以国家经营的形式及更大力量来从事。即在允许私人资本经营的同时,凡关系到公共生活及国家的和更高的利益所及的行业,则由国家经营之。”
这也为后来的动乱埋下了伏笔,什么都想要,什么都留了口子,最后,后世执政者执行的是拿来主义,什么对自己有利,用什么,导致经济发展没有稳定的方向。
在政策方面,他和总理伊诺努产生了越来越大的矛盾,后者被迫辞职。但1938年凯末尔去世后,倾向于国家主义的前总理伊诺努当选总统,重新引导土耳其走向国家资本主义。
其实,土耳其的这一轮操作,还算正常,很多国家都曾经这样选择,比如中国,辛亥革命之后,也是搞了几十年的共和制和私有制,然后才转向了社会主义。很多国家都这样做过,并不稀奇,毕竟每一个国家都要尝试适合自己的经济模式。
但,土耳其接下来的操作,可就很精彩了,短短100年间,就有这么多的故事,真的是让人感到非常吃惊,绝对是一个经济史研究的好素材。甚至,也有人说,土耳其弄死了西方经济学。
3,扛着通胀前进
恶性通货膨胀,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往往是噩梦,一旦陷入恶性通货膨胀,这个国家往往会在较长时间内陷入混乱,但,土耳其是一个例外,过去50年,土耳其把通胀玩明白了。
自1965年以来,土耳其经历了三轮非常厉害的恶性通货膨胀,严重到整个年份的通货膨胀率竟然高达100%以上。可以说,每过几年,土耳其人就要被通胀毒打一下。
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从1971年到2003年的32年间,土耳其的通胀率就没下过两位数,1995年更是达到了巅峰的105.2%,最大面额一度达到2000万(里拉),每一个人都是亿万富翁。

就连最近几年,土耳其的通货膨胀率也出现了惊人的飙升。可是,有意思的是,恶性通货膨胀竟然没有击溃土耳其,整个国家好像没啥事儿一样。

另外,土耳其还是一个政变非常频繁的国家。据统计,1960年至2016年间,土耳其军队发动了5次军事政变,平均每十年一次。这不,十年之期又要到了,看这个架势,搞不好又要政变。

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导致土耳其又是军事政变,又是扛着通胀在走呢?这个事情,一定程度上,也是老国父留下的坑:
1938年,国父凯末尔在临终前留下一遗言:“如果土耳其有由世俗化转向伊斯兰化的倾向,军方可发动政变,推翻民选政府,且不用被追究政变责任。”
这就相当于圣旨,军方拿到了象征无限权力的尚方宝剑,至于什么是伊斯兰倾向,这东西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果然,后来军方拿着它进行了多次政变。
其实,他留下的坑还不止一个:“遇事不决学英国”,完整的话是:如果爆发战争,土耳其一定要保持中立,如果不能那就加入英国所在的一方,因为英国总是能站在胜利者的一边。
这一段话,又为自由主义者留下了尾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土耳其国内的自由主义又开始启动,土耳其的经济发展战略出现从政府干预的国家主义向市场化的自由主义变动的迹象。
1945年9月土耳其政府宣布开放党禁,施行多党制,五年后第一次全国大选,共和人民党就被选下台,新成立不久的民主党成为了执政党。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的经济援助,也饿迅速巩固了在土耳其的实力,并且利用经济影响力培植起了诸如民主党(Demokrat Parti)等亲美政治势力。
不过,虽然土耳其大力鼓励民营经济和私人投资,但由于国有资本自己累积了绝对的优势,这一套自由主义政策的进展也没那么快。有趣的是,过度自由的政策水土不服,经济陷入混乱,自诩自由的民主党在执政末期面对混乱的国家经济,反而采取了更为激进的国家管制模式,甚至进行恐怖统治。
1960年,伊诺努通过军事政变拨乱反正,提出了长达15年的“长期发展规划”(1963年~1977年),其中包含三个阶段的五年计划,重新走向了国家主义。
但,土耳其,仍然有着非常强的自由主义意愿。1961年颁布的宪法,强调私人经济与国有经济的共同发展,强调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有机结合,强调国家在金融领域的主导地位。
对,你没看错,是不是和咱们的政策有一点相似?而且,和我们一样,土耳其采取的也是进口替代战略,说起改革开放,土耳其比我们更早。
但,土耳其的经济和我们不一样。
我们都知道,经济发展需要做原始资本积累,西方靠抢劫,中国靠农业剪刀差,强行发展重工业。
中国这种政策,需要政府对国家有极强的控制力,因为剪刀差就是让人吃苦,大多数人自然是不愿意吃苦的。
土耳其,又没有抢劫得来的资本,又使用了民主的政策,一有点钱,大家就想拿出来分配,不同意咋办,政变呗,还能咋滴。
一个国家,积累财富,要么靠资源,要么卷人口,要么借钱。
可是,土耳其作为中东第一大国,在那个一锄头下去都冒油的地方,却惊人地没油。土耳其的石油产量只能满足7%的需求。煤炭也没有多少,全球十大煤炭产国,也没有土耳其的身影。

所以,什么都没有的土耳其,在1965年开始的全球大通胀中,成为了全球经济史的一段经典素材。
在几次石油危机中,由于土耳其缺少能源,陷入了恶性经济循环,越是高成本,土耳其的国际竞争力越差,没有外汇,货币不稳,通货膨胀横行,经济秩序被严重破坏,经济进一步陷落。
为了解决政府债务问题,政府采取了印钞的政策,这也是外债过多,必然的结果。
1971年2月-2004年1月,土耳其CPI同比涨幅连续396个月(33年)高于10%。几乎凭借一己之力,土耳其创造了经济奇迹,通胀这么厉害国家还不崩盘。
这也就理解了,为什么最近几年土耳其根本不怕通胀,因为人家从小就生活在通胀中,抗通胀的经验非常丰富。
不是经济学失效了,而是大家根本就不用里拉,欧元、美元、黄金成为实际货币,通胀不过是表面数据而已。另外,土耳其政府也挺聪明的,对于一些基本的物资,还是采取了管制的方法,提供了便宜的食物,让人吃不饱,但又饿不死,自然也就能承受了。

20世纪80年代,伴石油危机的结束,土耳其通胀压力大降。同时,1980年军方再次发动政变接管政,被誉为“土耳其的经济设计师”的自由派领袖厄扎尔上台。
又实行了一系列的自由化和结构调整政策,放弃进口替代政策,逐步推进贸易自由化,继续借钱发展。得益于此,1990年代,土耳其经历了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并且经济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

但,通胀惊人,1994年达106%,1998年仍高达84%,整个90年代年均通胀率超70%,简直就是令人发指。
3,崽卖爷田心不疼
2001年,土耳其又发生了一次严重的经济危机,货币疯狂贬值。时任伊斯坦布尔市市长的埃尔多安,凭借当市长期间的业绩,成功当选总理。
他的办法就是借钱,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获得贷款,但附带条件就是进行自由化经济改革。简单来说,就是私有化,把国有企业卖卖卖。

在2003年至2013年这十年间,土耳其在埃尔多安的领导下,开始大力推行国企私有化和自由市场改革,能源、交通、烟草、银行、医院、教育、住房等等几乎所有行业都被拿出来公开拍卖。
从1986 年到 2003年这17年里,土耳其的私有化收入,一共只有80亿美元,等埃苏丹上台后,从2003到2012年,仅9年时间就卖了535亿美元,是过去的6倍。实际上可不止这么多钱,再加上省掉的补贴,财政立马就富裕了。
然后,他拿着这些钱加码投资基建,他曾告诉外国记者,自己最骄傲的政绩,就是“把全国 81 个省全都变成建筑工地”。
另一边,土耳其疯狂跪舔欧盟,想要加入欧盟,也吸引了大量欧洲投资。毕竟在家门口不远的地方,建立一个厕所,总没太多坏处。
那几年,市场给土耳其起了好几个外号,在政治上,叫“伊斯兰世界的民主样板”,在经济上,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好学生”。
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全球大放水,土耳其趁此机会,继续借债发展。十年间,人均GDP一度达到12500美元,翻了三倍,简直就是经济奇迹。

实际上呢?崽卖爷田心不疼,土耳其的发展是以卖祖宗资产为代价,同时大幅增加债务。
中国和土耳其不一样,一边是坚持国有企业为主,但充分释放空间,让民营企业竞争。中国没有那种什么都干的巨无霸国有企业,往往都是专营。
另一边,中国通过出口导向赚取了大量外汇收入,如今每年顺差就1万亿美元,和土耳其整个国家都差不多,一年赚一个土耳其。
按理说,它也应该像中国一样出口赚外汇,结果土耳其贸易逆差越搞越大,负债越来越多。根据WTO数据,土耳其自1948年以来一直处于贸易逆差状态。

一方面是它把钱没花到正位,军费开支一直比较高,还乱花钱。2014年,土耳其最重要的“基建项目”,新总统官邸White Palace正式落成,造价6.15亿美元,有1100个坊间,比美国的White House大50倍。

另一方面,土耳其的比较优势不行,国内没有大运河,土地也不行,没啥资源,说实话,跟中国这样的国家竞争制造业,它凭什么?
结果就是赚不到钱,却花钱很厉害。最新的数据,2024年土耳其贸易赤字为822亿美元,GDP只有1万美元左右。
在这种情况下,埃尔多安经济学以“降息抗通胀”为核心逻辑,彻底颠覆传统经济学理论。更是让土耳其的通胀,几乎失控。
据说,牛奶挤奶前一个价、挤奶一个价、挤奶后一个价;上架前一个价、上架后一个价、付款又是一个价;上午一个价、中午一个价、晚上又一个价。
好在,土耳其人早就适应了通胀,各种规避手段都有。已经这么坏了,还能坏到哪里去呢?
4,土耳其经济学:用通胀打败通胀
很多人都好奇的一个问题是:教科书都写了,通胀要加息,为什么土耳其要放任通胀横行呢?而且,90年代土耳其大通胀时代,为何经济增长似乎还不错?

其实,理由很简单。
第一,当时的大环境很好
虽然土耳其自己在瞎搞,但奈何市场太顺,1990-2008年,大家想一想是什么日子,美苏争霸结束,以美国胜出结束,全球化时代来临,再加上信息革命席卷全球,中国加入WTO,这是一个财富大爆发时代。
只要有点经济基础,谁的经济不腾飞?
当时,整个西方搞产业升级,过去那种落后的产业,自然就可以转移到其他国家去,这就叫做产业转移。在蛋糕迅速变大的过程中,土耳其也接受了西方的技术转让,利用国内的劳动力优势和工业基础,以及靠近欧洲的地理优势。只要当政者不傻,引进外资,投资建厂,赚钱就跟玩一样。
两害相权取其轻,通胀的确有很大的危险,但是如果紧缩的风险更大,通胀就不是那么难以接受了。
比如,上世纪90年代土耳其政府更迭频繁(10年内更换9届政府),联合政府为维持权力,常采取短视政策,扩大公共支出、提高工资和补贴以换取民意支持,导致财政赤字激增。
第二,通胀无法转移
我们前面提到了,乌克兰的资源很少,煤炭和石油都不行。所以,一旦大宗商品价格大涨,乌克兰无法转移成本。
比如美国,自己出口石油,但也是石油生产大国,就算油价涨到天上去,它的通胀其实也能压得住,因为自己也产石油。比如中国,虽然中国石油少一些,但煤炭多,大不了少用一些汽油,多用一些煤炭。还有的国家,比如澳大利亚,虽然没有太多的油,但我的铁矿石可以涨价啊。
还有的国家,比如日本,他们虽然也是资源非常短缺的国家,但是他们可以通过涨价来转移压力,因为它在技术上有优势。比如石油危机,恰恰成为了节油日本车打开市场的钥匙。
第三,外债太多,抢不了钱
我们要知道,土耳其的大多数债务不是本币债务,而是外币债务。本币债务,可以通过轻微的通货膨胀,就能收获很多钱,从而解除债务压力。
比如,中国现在通胀上涨10%,可能相当于从老百姓手里每人抽走10%的资产,自然能够很快还债,这就是通胀的作用。因为在中国,资本不是自由流动的 ,基本上大多数居民的资产都是以人民币计价的,跑都跑不掉。
还有一个例子就是美国,美债那么多,但美国人不怕,因为这是本币债务,真要还不上,印钞还债就是了。
但在土耳其不一样,对外负债,很难通过印钞来稀释。相反,外债太多,会导致本币贬值,进口商品价格上涨,资金外逃。而且土耳其没有外汇管制,居民可以自由持有外币。
所以,土耳其政府通过通胀收取的收入很少,只能增加幅度和次数,来征收费用,满足政府开支。
第四,实际影响小
由于土耳其没有外汇管制,实际上很多居民都持有外币,比如欧元、美元,这种情况下,重大交易,都会使用外币交易。
只有一些,日常的商品,可能会使用本币交易。即便使用本币交易,也会有很多对冲的措施。特别是现代这一批人,从小时候开始,就活在通胀中,怎么会轻易被通胀割韭菜?
也就是说,实际上,土耳其主权货币的信任度和流通度已经受限,所以,它贬值与否,自然对经济影响,也就没那么大。我们会担心隔壁的韩元贬值吗?不会~
说白了,降息本身既不是不懂经济学,也不是良策,而是无奈之举,两害相权取其轻而已。

全世界,那么多国家,都想学中国,走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
很少有国家,有中国这样大的人口规模,可以实现规模化制造;
印度倒是有人口,但是印度的国内统一性和中国差远了,先把土地革命搞一搞,再来说追赶中国的问题。而且,资源量相比较中国,也差远了。
有的国家,人不少,地方也不少,但资源不够;
有的国家,资源不少,人也不少,但没有内部运河,内陆经济无法与沿海连成一片;
有的国家,啥都有,但缺少了中国这样的文化与组织力量。
看完了土耳其,我想说,中国的成功似乎并不是什么偶然。尽管土耳其在很多地方与我们很相似,但从一开始,它就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