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支持消费的政策陆续出台,包括消费贷、生育补贴等等。
中国人的钱,去哪儿了?为什么要刺激?这意味着什么?
一边,大家总在说,好穷,没钱。政府也说,要扩张总需求,积极开展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扩大消费。

另一边,中国每年有将近1万亿美元的贸易顺差。对岸的老特,天天说咱们占它的便宜。

为什么中国人明明赚钱了,老百姓却没钱消费!连孩子都养不起,那么钱去哪里了呢?
1,钱从未消失,只会转移
按理说,一个人的收入是另一个人的支出,不应该会有如此大的缺口。从逻辑学上来看,即便真的存在缺口也是不对的,因为这会导致资源的浪费。
支出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生产性支出,牺牲当前的享受在未来产生更多的回报,也叫投资;另一类是消费性支出,往往是即时享受,属于消耗性。
所以,答案非常简单,当生产性支出占比较多,或者是生产性支出并没有获得理想的收入,消费的压力就会被挤压。
我举一个例子,大家就知道了。
老王,用自己的存款20万,买了一辆网约车,然后开始跑滴滴。按理说,他应该有20万的净资产,可是这个时候让他拿出来2万块钱,都很难,因为他的钱变成了固定资产。
又比如说,老张在银行存了50万,那么他的财富刘备储存下来了?没有!
其他人会把老张的钱贷出去用掉,在资本本就稀缺的背景下,不可能让资源空转。所以,钱从来都没有消失,只是转移了。
又比如说,农民工老钱每年能赚20万,却舍不得吃喝,把钱都砸在儿子的教育上。
居民是这个道理,国家也是这个道理。当一个国家,投入了过多的投资以后,用于消费的现金流就少了。
刘强东曾经说过一段比较经典的话:盈利的企业可能会倒闭,一家亏损但现金流为正的企业,是不会倒闭的。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了吧,为什么中国每年有1万亿美元的贸易顺差,但我们却感觉到没钱消费?
因为大量的钱被用来建设固定资产,包括公路、铁路、学校、医院、机场、地铁、住宅、设备、汽车等等。
这些固定资产的支出是相对固定的,比如地铁一公里3亿,但由此带来的收入是不确定的。
当收入下降的时候,或者是收入增速不及预期的时候,收入无法覆盖现金支出,就会形成通缩螺旋。
再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建设一条高速公路的成本是300亿,假设一年收20亿,才能回本,结果经济不好,大家都走国道,只收到了15个亿,问题就来了。
第一,高速公路公司的员工收入会降低,他们的支出也就会减少,带动其他行业收入下降;
第二,高速公路,不愿意继续投资新项目,那些建设高速的工人失业,也会减少支出。
2,两大蓄水池:地产与股票
我想,很多人都想要知道,我自己也没投资,为什么也会受到影响呢?因为有两大蓄水池把大家的资金卷进去这一轮固定资产投资周期了。
第一个大的蓄水池就是房地产,对应的是铁公基。大家不要以为,你买了房子就只是买了房子,其实周边的商业街、超市、学校、地铁、医院,都是隐性的支出。
在一套房子的建设成本中,建筑成本可能只有15%,银行赚15%,开发商赚15%,剩下50%以上,都是政府通过卖地收入拿走了,拿去干嘛?当然是用来投资各种固定资产了。
这些固定资产,可以带来居民收入的增长,进而带来房价的上涨。但投资的作用是双向的,可能带来正向作用,就有可能带来负向作用。
第二个大的蓄水池就是股市。从IPO募资来看,最近十年大概有3万亿。

但再融资就比较多了,多的年份就有1.5万亿以上,最起码有10万亿。加上lPO,最近十年,A股至少抽走了15万亿。

如果说房地产对应的是铁公基等基础设施的投资,那么股市更多对应的是设备与人员的投资。
但,他们共同的特点,都在于投资周期长,并不能立马变现。且资产的价格波动比较大,对居民的资产负债表影响极大,进而影响居民的消费活动。
当股民的钱被套在股市,本质上,就是在支撑整个社会的设备与人员投资活动。
3,理性与抉择:通缩螺旋与消费刺激
既然消费取决于投资收益的多寡,为什么还要去刺激消费呢?赚多少花多少,难道不应该才是经济的正确打开方式吗?
这几年存在一个波动非常大的东西,那就是资产的价格,它决定了居民消费的欲望。
资产价格越高,资产负债率越低,消费欲望越高。相反,资产价格越低,资产负债率越高,消费欲望越低。
而一个人的支出是另一个人的收入,这就很容易会导致通缩螺旋,经济持续下滑。可是,这种基于悲观预期给予的资产定价,很可能是错误的。
这种过于悲观造成的恐慌,可能会导致自我验证,人吓人会吓死人的。越是恐慌,就越会抛售,造成经济秩序混乱,经济越差。
所以,政府往往需要刺激消费支出,以保障基本的就业情况。释放的财政逆周期调节,打断通缩螺旋,是十分必要的。
有了工作,就不会乱。只要不乱,就有调控的机会,以时间换空间。这就是为什么,国家宁愿搞一些浪费,也要维稳的原因。
就像我们前面举的例子,农民工老钱只需要熬到老钱的儿子,从知名的985院校毕业,就会开始反哺自身。
居民如此,国家也是如此。只要我们最新培育的新兴产业,可以发展的顺利,经济周期自然就迎来上行阶段。
4,展望一场史无前例的大牛市
看完上面的内容,想必对目前整体经济状况,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知,那这对我们的财富有何影响?
这里,我一个黄金的例子来描述经济投资周期,对居民财富的影响。
假设黄金的开采成本是1500美元左右,短期波动并不大,当黄金价格跌到1500美元以下,企业亏损,会很难过。
当金价上升到1600美元,企业利润是100美元,当金价上升到2000美元的时候,企业利润是400美元,当金价上升到3000美元的时候,企业利润是1500美元,增长了15倍!
经济也是如此,当下,我们由于承担了比较多的固定支出压力而感到十分沉重,但是,一旦我们的新兴产业获得突破,那么,固定资产的边际效应就会大幅上升(当然成本也会上升,但速度会下降,表现为经济复苏而房价低迷,利润扩张)。
届时,整个社会就进入了收获阶段,固定资产投资下滑,消费占比上升,一场史无前例的大牛市,就会来临。而且,不再是以前那种快牛,而是慢牛。
一方面,是因为经济结构升级以后,更加靠近消费者,抵御价格波动的能力上升。
另一方面,投资者成熟且金融渗透率高,不再允许出现暴涨暴跌。
在这场新的牛市中,会有三个主角,其一是科技,其二是医药,其三是消费。
只没那么快而已,但就中国目前所具有的国际比较优势与规模效应来说,基本上就是时间问题了。
那么,会有一些标志性的事件。比如,中国突破了euv光刻机制造,中国实现了载人登月等等。
一场新的革命,就像去年1月份一样,直接引发中国科技资产的价值重估。只不过,区别在于,现在只是美好的预期,而未来将会有实际的需求验证。
希望大家,都能在这一轮财富之路上赚钱。
风雨同舟
作者应该去医院吧
用户13xxx98 回复 03-30 18:46
有确切消息:去医院的路上就己经放弃抢救了!
海上一叶
人都没了钱都烧去吧
用户14xxx65
作者好无知儿子985毕业开始反蒲,结婚买房都要钱,投入更多
Supr文序 回复 03-26 22:26
那他儿子就是扶不起的阿斗,我亲培养毕业以后,工作、挣钱、结婚不得靠自己吗?
用户42xxx57 回复 03-26 21:59
[笑着哭][笑着哭]
用户10xxx80
只有少数前沿企业赚大量的钱,这些人钱太多,只会高端消费,结果钱又被少数做高端生意的人赚。而低层群体永远缺钱。
孤狼 回复 归心阁主人 03-26 21:21
做高端生意的人赚了大钱都润出去消费了。
归心阁主人 回复 03-26 19:49
做高端生意的也要吃喝拉撒,也要各种各样的服务消费,社会财富就是在这种彼此依存与互动中实现流动增值。
大庸
你是喝酒没有菜啊?还是睡着了在做梦啊?
排骨菌
裤衩都亏没了 牛你妹啊
一叶知秋
说这种话的人根本就不懂经济,资金只有流通才会产生更大的效益。地产等固定资产最终只会禁锢经济的发展。任何通过固定资产投资来提高GDP都不可能长久,也很难给普通老百姓带来财富效应,只有可能造就一批暴富投机者。
无所作为
少数的人拿走了大量的钱!少数人消费基数又太小,多数人没钱消费。
忆江南
一坨史无前例的大牛屎
消失的渡渡雕
我只知道16年进了吹嘘有牛市的A股,结果从此当了亏钱的金融消费者,这次消费确实很刺激,投入20万,目前还有6万!
堂果爸
作者:当股民的钱被套在股市,本质上,就是在支撑整个社会的设备与人员投资活动。 真的神经病,被套牢的钱是无效资金!只有活跃的钱才是有效资金!套牢跟投资屁关系都没有!
崔先生
儿女大学以前比较好养,花的钱不多,学杂费、衣食玩具旅游等都是小钱,大部家庭养的起。最打开支是工作到结婚这个期间,要买车买房,要彩礼,都是大额列支,家庭基础薄的,基本被掏空,甚至负债。指望儿女工作挣钱后反哺父母,基本是空中楼阁,不反补就不错了。父母的财产是儿女的,儿女的财产永远不属于父母。
longxiaobai
万一钱转移出去不参与国内循环咋办?
用户34xxx22
牛个屁
野身文神
豹懒得偷窥你[呲牙笑]
踏雪寻玫
这几天降温,你又淋了雨。
倾 城
一巴掌呼死你![得瑟]
用户98xxx64
巨大顺差有百害无一利!
用户10xxx85
坑坑坑
江峰
大家在网上消费,网络上少数人赚钱,这些少数人的钱去哪里了?
用户16xxx16
银行赚钱太多了,包括利息和费率
用户14xxx51
穷的越穷,富的越富。
will
牛b
用户92xxx59
有道理
用户10xxx22
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用户11xxx90
钱不是去了欧美就是去了非洲或者东南亚!
寿卿山人
做嫁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