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到评论区里有人说,让我写写汉文帝刘恒,那今天就写一下这位皇帝。刘恒,很多人认为他是因为幸运,才成为皇帝的,也有人认为是因为他的仁厚,才成为一代明君圣主的。能够有这样看法的人,只能说你根本不了解刘恒究竟是怎样一个人,是怎样一个皇帝!正所谓“文治武功”,汉武帝突出了一个“武”字,而汉文帝则突出的是一个“文”字,大汉论文治之能,几乎无人能出其右,而汉景帝刘启治世,就是完全照搬了老爹的一套办法,当然还没学好。在此基础上,汉景帝也做了一些扩充,汉景帝在位时,并没推翻“黄老”和“和亲”的国策,而是采取了继承,但对于宗室诸侯,却亮出了屠刀,通过晁错的削藩策,把以吴王刘濞为首的几个诸侯都给收拾了。
提到汉文帝刘恒,就不得不提到他的母亲薄姬,她没有吕雉的刚毅,也没有戚夫人的妩媚,因此尽管被刘邦召入后宫,但除了生下刘恒外,就没有什么能被人记住的事情。刘恒被封为代王,年纪幼小就在舅舅薄昭的护卫下,前往自己的封地就国了,很多诸侯王都是到了一定年龄,才会去封国就国的,而刘恒没有在京城多享几天清福,反而去了发代地,这个对抗匈奴人的前线。因为在薄姬看来,就在京城看上去风光,实际上确是危机四伏。远离了京城,从表面上看,是去了苦寒之地受罪,也可以说是远离了是非和纷争。艰苦的环境,可以磨砺一个人的心性,刘恒在代地的几年,完成了从一位王子,到一位内敛君王的蜕变。
当“诸吕之乱”被平息的消息传来,代王刘恒并没有丝毫的兴奋,常人看到的平定叛乱,在他眼里不过是陈平、周勃这些功臣们对刘盈血脉的屠杀,谁能说得清他们下一个要对付的人,究竟是谁呢?当初陈平、周勃的使者来请他勤王的时候,他就选择了拒绝,因为在他看来,少帝尽管年幼也是孝惠帝刘盈的血脉,不过是失去权柄的老臣和野心勃勃的诸侯要从吕氏手里夺取权力罢了。吕雉活着的时候,他们没有这个胆量,但吕雉去世后,吕禄和吕产都是无能之辈,陈平、周勃这些人,怎么能安心受人驱使呢?年轻气盛的齐王刘襄、朱虚侯刘章及刘兴居成了被利用的对象,由他们出手,陈平、周勃就不会落下乱臣贼子的名声,就算失败了,他们还可以来个反攻倒算,也可立于不败之地。
陈平、周勃对于齐王刘襄是不放心的,这位盟友的手段狠辣,看看刘章就足够让人胆寒了,为了利益,对于自己的妻子也可以手起剑落,真是后生可畏!因此当大家提出让齐王刘襄继位时,陈平、周勃都表示反对,有人说淮南王刘长,他们也不赞同,但是必须选出一个人来才行,因为国不可一日无君,否则他们就不是大汉功臣,而是大汉罪臣了。经过考量,他们最后选择了刘恒,正是这个决定,让代王刘恒从此走上了巅峰,但你知道为什么是刘恒吗?简单点来讲,在他们看来,和刘襄、刘长这些人相比,这位王爷无能,好利用,好控制,仅此而已。换个角度来讲,你是希望你的领导精明一点好,还是无能一点好呢?如果你能够想明白了这个道理,就明白陈平、周勃选择代王刘恒的原因了。
刘恒的表现和陈平、周勃的预期很像,这个王爷贪生怕死,不止一次的问自己的安全能够得到保障吗?周勃回答说:“您尽管放心,如今南北军都在臣的掌控中,没有乱党敢作乱的!”实际上刘恒最担心的不是什么吕氏乱党,而恰恰是周勃这个所谓的“安汉兴刘”之臣!刘恒让自己的舅舅薄昭,代表自己去京城和周勃谈判,内容除了保障刘恒的安全外,就是答应陈平和周勃的条件,恢复这些重臣的权力,这也是陈平、周勃等人期望达成的目的,如果说造反自立为王,别说他们了,韩信当初也没有这个本事!
汉文帝到京城附近五十里的地方停了下来,先让宋昌去打探消息,到达渭桥的时候,发现包括丞相在内的大臣们都来迎接,才返回高陵向刘恒复命。刘恒到了渭桥的时候,周勃立刻凑了上来,对刘恒说:“陛下,臣有机密大事要向您单独密奏!”宋昌把周勃拦了下来,他笑着对周勃说:“如果您想说的是公事,现在直接说就行了,如果是私事就请免开尊口,天子没有私事!”周勃只好献上了玉玺,刘恒说:“我们到了京城代王府再说吧!”随后带着随从数人,进入代王府邸,为什么他没有直接进入皇宫呢?因为皇宫里还有位汉少帝在里面,刘恒怎么能直接进去继位呢?陈平、周勃没对汉少帝下手,因为毕竟那是孝惠帝刘盈的血脉,名义上的皇帝,刘恒自己也不想动手,他把这件事安排给了刘兴居和太仆夏侯婴去办,刘兴居是刘襄、刘章的弟弟,而夏侯婴则是刘盈的恩人,就这样汉少帝三兄弟被劝走,刘恒也在几番推辞后,继承了大位。
汉文帝封赏有功之臣,周勃为右丞相,陈平为左丞相,灌婴为太尉,所有参与平灭诸吕之乱的人皆被封赏。同时刘恒任命宋昌为卫将军,统领南北二军,张武为郎中令,负责护卫皇宫,保证自己的安全。从这两个举动中,陈平看出刘恒绝不是一个无能之辈,而是一个深藏不露的厉害君主,于是他对周勃说:“看来你我都看错了代王,他是隐而不发,实则藏万雷霆万钧之势!我们以后都要谨慎小心,千万不要捞人话柄为好!”周勃点点头,嘴里说着:“听你的,听你的!”实际上,他根本没往心里去,依然是我行我素,丝毫不把汉文帝刘恒放在眼里。
袁盎对周勃说:“丞相,您虽然位高权重又是开国之臣,但毕竟是臣子,陛下虽然年轻,却春秋鼎盛是天下之主,你怎么能对陛下显露出骄横之色呢?这不是君臣失位,惹祸上身吗?”周勃听了袁盎的话连连点头,从此对汉文帝的态度,开始尊敬起来,过了一阶段又说自己身体有病要告老还乡,这种说辞不过是对汉文帝的一种试探,汉文帝同意了周勃的什么请求,于是朝堂上就剩下了陈平一人。陈平这个人本来身体就不好,当国家大事全都压到他一人身上的时候,就彻底吃不消了,加上他的年岁太大,仅有的一点生命烛火,也逐渐熄灭,一年之后便病逝。
谁来做丞相呢?刘恒当然想任命自己的亲信,但迫于形势又把把周勃找了回来。不过过了几天,便颁布了列侯就国诏令,要把那些在京城混吃混喝的列侯们,都打发到自己的封地去。京城里声色犬马,什么都好,没有人愿离开,于是汉文帝便要周勃做个表率,周勃不想离开,但也没有办法,只好正式卸任。但周勃总是担心汉文的会对付自己,因此在家里整天甲胄在身、刀不离,这些事都被人报告给了刘恒,于是周勃被下狱,罪名是谋反!周勃后来找到薄昭,向薄太后求情,才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在刘恒的不懈努力下,陈平病死。周勃成为布衣,而灌婴则战死在沙场之上,曾经的铁三角的不复存在。
至于诸侯王,刘恒对他们也是格外优待的,首先是齐王刘襄和弟弟刘章,他们本来就是被陈平、周勃欺骗的,本来谈好由齐王刘襄继承皇位,陈平、周勃则掌控权力,双方里应外合推翻吕氏,但后来一切都变了,两个老家伙把代王刘恒拥立为皇帝,齐王刘襄出力最多,却明升暗降,把齐地一分为三,分给了刘章和刘兴居,他有苦说不出,最后郁郁而终。而济北王刘兴居不甘心束手待毙,想起兵造反,可这一切都在刘恒的意料之中,汉文帝刘恒立刻集中优势兵力,迅速平定了叛乱,刘兴居自杀,济北国废除设郡,收归中央派官吏管理。而齐国也被一分为六,彻底从第一大诸侯国,变成了小国,这就是分而治之的办法,和主父偃后来为汉武帝提出的推恩令,有异曲同工之妙。
至于淮南的刘长,那个被称为“塞项羽”的好兄弟,刘恒是格外看重的,一有风吹草动,立刻就把他押解进京。当大臣们都劝刘恒杀了刘长的时候,他对大家说:“我这个弟弟脾气不好,一定要让着他,千万不要让他受了委屈,那样的话,就是我这个做哥哥的不是了!你们这些大臣,不要陷我于不义之地!这样吧,把他发配到蜀地去,好好反省几年!”可淮南王刘长这个人脾气暴躁,哪受过这点委屈,在半路上竟然绝食而死。当淮南王刘长的死讯传来,刘恒大哭说:“弟弟的死,都是我这个做哥哥的不是!”刘恒将刘长的三个儿子全都封王,把淮南国也一分为三,至此又一个诸侯国被分解了。
如果说汉武帝刘彻是致刚,那汉文帝刘恒就是致柔,人太过刚直则易断,致柔则可以无往而不克,和汉景帝强行推行削藩策相比,汉文帝刘恒对付诸侯,用的是温水煮青蛙的办法,济北王刘兴居、淮南王刘长的叛乱,一个被迅速平定,一个则是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比汉景帝险些被吴王刘濞的叛乱推翻,不知要高明多少倍!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