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好评论罗伯特总结了我这一年,把“你对汽车品牌【小鹏】情有独钟”这个事给提炼出来了哈哈哈哈哈。我不否认我是小鹏汽车的粉丝,身边有太多的朋友在里头工作了,同在广州,风吹草动八卦就会传到你耳朵里,何况在智驾领域它还在风口浪尖弄潮,你没法不关注。今年他们最大的变化,非要总结,放在股市里,那叫“量价齐飞”。产品力是基数,营销是杠杆。产品力如果是负面的,营销杠杆越大越负面---比如曾经的德系第四强,已经销声匿迹了。而光是产品力好却也不够,传统品牌不明白为什么这两年输给了华为和理想,为什么小米火箭上升,为什么自己的产品好却卖不动---因为你在琢磨别人是1.0,自己是1.2,好像比它更好的时候,别人后面乘以了一个巨大的杠杆10,而你的营销杠杆是0.5。恰好就是在“好的产品上”,在营销上再做一些努力,事半功倍---小鹏今年的营销确实和往年不太一样了,技术向的深度剖析,续航直播老板下场推车,智驾的测评,各种发布会,在第一时间用真诚的沟通消除了用户的焦虑。它在极强的产品力后面,叠乘了一个不错的“杠杆系数”,撬动了命运的齿轮。这是从G6、G9到MONA、P7+,发生的最大变化--在对的时间,做了对的事情,一切水到渠成。顺便去翻了一下,23年的这个时候小鹏都说了些什么:销量稳住2W了,Xmart OS 4.5.0刚兑现完1024的52城计划,以及明日星舰X9预售破3W。同时也立了FLAG:端到端大模型全面上车,全国不限道路。是不是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24年太快了,快到年初的事,仿佛已经是三年前的记忆一样。去年12月,其实我心里的真实想法是:从1024到12月开了五十多城,怎么能在春节开二百多个呢? 24年“全国都好开”这种事,怎么可能呢?但后来事情的发展速度,还是超乎了我的预期:无限XNGP是5月份出现的,端到端上车的5.2.0,也就7月而已,站在24年的最后一天回头看,小鹏今年的FLAG已经全部实现,甚至提前实现了。前天其实说过,今年智驾风起云涌,从开城、端到端这一系列的变化里,小鹏每次都是第一位,友商看见后才纷纷开始跟进,这个耐人寻味的局面,原因就一个,大家误判了小鹏的速度。小鹏的智驾在业内领先这不是什么秘密,但大家所误判的地方在于,就是“没想到这么快”。前脚比十城、二十城,后脚小鹏200城了。前脚说开城不限道路,后脚小鹏端到端了。技术从规划到落地通常是以一年以上为周期的,在这短短的2024年里,你要是因为市场的节奏,一路被它牵着鼻子走,别说后端营销勉强讲讲“小鹏的故事我也有”了,前端的技术立项报告一个月推翻一次重来,还做什么玩意儿?而小鹏这个“快”的背后,何小鹏从年初开始每一次发布会都在苦口婆心:AI。很多时候大家对于“吹嘘式的宣传”过于麻木,已经忘记了“务实”是什么样,不愿意相信老实人的话,以至于到了发现“AI兵临城下”的时候,已经晚了---12月开始友商摸着小鹏过河,就是最好的例子。为什么是12月?这个月,openAI连续开了12个工作日的直播展示了最新的大模型进展,上一次openAI大规模展示革命性的技术是chatGPT,后来发生了什么大家都知道了---从22年的11月chatGPT至今,这一整个大模型发酵的过程中,我只能说,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当然作为长期观察小鹏品牌的博主,小鹏在AI上的一切“我没有觉得惊喜”,进入7月以后他的一切成果我都觉得只是“他应得的”,也就这样。真正的惊喜,是产品定义。我最早认识到小鹏的产品被低估了,是G6。我曾以为G9是对标Model Y的产物,G6比这小一号---直到我第一次去搜了G6的参数懵了,G6比Model Y还大,这玩的是哪一出?直到我发现小鹏的智驾主推车型就是G6,我又有点费解---说好的越贵越骄傲哪去了?直到我发现G6降价沉到了18W左右,确实让人不可思议。内卷的背景我是知道的,秦PLUS 798,秦L 998暴打合资我是很清楚的,任何品牌做出任何疯狂的降价动总我都不会意外,我意外的是G6被低估到了这个程度---昨天有朋友在评论区和我说,产品力不够才会降价,其实不是的。比G6便宜的车型,智驾没G6好;具备和G6等同的智驾水平、价格也有竞争力的,续航没G6好;智驾比G6强的---对不起,没有这样的产品。23年G6就是20W价位性价比之王,没有之一,但是销量上没有体现出来。G6值得和Model Y放在一起,那么G9呢?保时捷卡宴。有两件事支撑这个观点:第一件事,最早提出高压电池的就是保时捷,2017年我给保时捷写过E-Performance的深度剖析,就提到了高压电池包,但第一台把这个技术量产落地的,是G9。第二件事,小鹏G9在国内二十五六万大家不买单,在德国45W起步---下半年我甚至说过一个德国保时捷车主换G9的故事。我一度很担心因为G6、G9没有达到预期,小鹏会放弃这种超前设计的理念,市场不会接受这样的产品,但事实证明战略定力就是定力,不会因为短暂的消沉而偏移方向,事实也证明“超前仅仅是超前,当市场开始认识到时代的变化,他们会愉快地接受当下的技术”。然后上半年X9做了一次教科书级的产品定义展示,年中是小鹏MONA M03,到了年底,P7+出现了,一路爆种。这当中的过程很有意思。G9、G6我事实上是后知后觉的,一直到2024年,我发现G9还在一路吊打其他人,发现天玑竟然把G9给迭代了,才开始认识到这个产品比想象中的强---就在你们说XX品牌背刺车主的时候,已经进入第三年的G9本来都是快被淘汰的老人机了,结果它依然有着市场上最新的体验。年初X9第一时间给到我真正意义上的惊喜,并不是因为“它破圈了”,而是因为我有二娃,我特别关心这个产品,“我是X9典型的人群”。我不代表主流市场的态度,但实际上X9在三月份一战成名,有些东西隐隐约约已经要破土而出了。年中MONA M03出场就大火,它所定义的用户人群里认可它,我当时觉得“小鹏的产品定义火候到位了”。但没想到真正让我意外的,是年底的P7+。没有人,我能说整个网络没有人,认识到这是一台什么样的车。何小鹏只是在发布会上简单提了一嘴,我相信很多人听过就忘了,没有真正记在心上。车长从小到大,车的价格天花板、地板都是一路走高的---越大越豪华,这很容易理解对吧?在P7+出现之前,这个尺寸的“地板”,是奥迪A6L。P7+出现之后,把这个地板直接往下打穿,从42万+拉到了18.68万。从奥迪A6L到P7+之间,你们不用找了,我遍历了整个市场的产品,是一片巨大的空白,没有其他候选的产品。你要是同时参考一下奔驰E级、宝马5系,就更有意思了。你竞争是这么个玩法吗?你卖44万,我卖40万行不行?39.98万行不行?它一口气,18.68万。你说它是产品力不行所以卖便宜---对不起,P7+的配置与舒适性全面超越这个级别的BBA。这就是“降维打击”最真实的写照了。在我研究完知道这个结论以后,我觉得它的爆火是注定的。
我为什么要讲这件事呢?当你以为小鹏只有AI的时候,它的产品定义,已经是大师级的水准了。当你觉得小鹏只是造车不错的时候,它已经在飞行器、机器人展开了整个版图。当你觉得它只是一家在2024年还算成功的科技公司的时候,它的AI,还在持续加速它的进化。昨天我说什么来着?战略可能会让你输一次,输两次,但是它能让你持续地赢很多很多次,这个效应,已经开始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