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年邓稼先妻子追踪去过核爆心人员的情况:以为李旭阁是漏网之鱼

静心的历史 2022-04-22 17:08:00
前言

1986年6月24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同时刊登了“两弹元勋邓稼先”的相关事迹,把邓稼先所做的工作和贡献全部公开。

这一天,邓稼先的妻子许鹿希接到了无数电话,他们的第一句大都是,

“许鹿希,邓稼先还还活着吗?为什么他做了这么多的事情,现在一下子都在报纸上刊登了?”

许鹿希匆忙翻开报纸,看到了刊登的邓稼先事迹,她绝望了,她知道,邓稼先的日子已经不多了。

图丨邓稼先

邓稼先的“神秘任务”

说起邓稼先和许鹿希,算是青梅竹马。邓稼先的父亲邓以蛰和许鹿希的父亲许德珩是世交,还都是北京大学的教授,两家来往很多。

只是许鹿希小时候身体不好,父母就比较少带她去邓家玩耍,不过,她可没少听说邓稼先的名字。

有一次,父母从邓家做客回来,跟许鹿希说,“邓家那个男孩顽皮得很,他的两个姐姐都穿戴得整整齐齐招待客人,只有他坐在家里大门的门框上。”

1936年邓稼先考入崇德中学,认识了比他大两级的杨振宁,两个人一见如故,很快成为好友。

图丨杨振宁(左)、邓稼先(中)

1947年,邓稼先考入美国普渡大学研究生学院,1948年邓稼先赴美之前,引导邓稼先入党的袁永厚对他说,“天快亮了,你先别走。”

邓稼先一下子就明白了老领导的意思,他坚定地说,“将来国家建设需要人才,我学成之后一定回来!”

当然,祖国这边等待着邓稼先的不止是他的领导,还有已经跟他恋爱了的许鹿希。

1953年,许鹿希从北京医科大学毕业后,和已经归国3年的邓稼先结了婚。

这大概是他们最幸福最甜蜜的一段时光,在许鹿希眼里,邓稼先是那种“能够为家人创造幸福感”的男人。

图丨许鹿希、邓稼先

有一次,邓稼先听说颐和园有个菊花展,4点开完会后,他赶紧叫上许鹿希直奔颐和园。

两个人紧赶慢赶,过去以后,正好看见菊花展览室关门,实在进不去了,两个人就在颐和园万寿山逛逛。

知道邓稼先喜欢丁香花,许鹿希提议,“我们去看看,哪里的丁香花这么香?”

于是,两人在月光下寻着花香相依而行,许久,邓稼先说,“我们如果永远这样多好。”

听了邓稼先的话,许鹿希觉得,这是任何山盟海誓都比不上的甜言蜜语。

然而,一切美好幸福在1958年戛然而止,这一年秋天,钱三强找到邓稼先,“国家准备放一个‘大炮仗’,你是否愿意参加这项必须要严格保密的工作?”

图丨钱三强

邓稼先欣然接受。回到家后,邓稼先草草吃过晚饭,沉默了一会儿,便上床休息了,许鹿希看出了他的不对劲,“你怎么了?”

邓稼先没说话。深夜,他翻来覆去睡不着,看着窗外的月亮,邓稼先翻身脸朝向许鹿希,“我要调动工作。”

“调哪儿去?”

“这不能说。”

“做什么工作?”

“这也不能说。”

“那你给我一个信箱的号码,我跟你通信。”

“这不行。”

许鹿希忍不住哭出声,“你到底干嘛去,做什么事情要下这个决心?”

邓稼先依旧没有正面回答,他只说,“家里事情我都管不了了,一切都拜托你了。”

那一夜注定是个不眠夜。

图丨邓稼先一家

从这一天开始,邓稼先便经常一个电话打回来,说他要马上出差,许鹿希不会再问他任何问题,只是默默地帮他收拾好行李。

邓稼先没有了个人行踪,不能发表学术论文,不能公开做报告,不能出国,不能与朋友随便交往,他成为一个彻彻底底的“神秘人”,神秘到连自己的妻子都不知道他身在何处做着什么。

有很多人对此表示不解,有亲朋好友认为邓稼先“眼睛长到天上去了”,不屑于跟他们来往,把他们一家骂得一塌糊涂。

孩子们也不理解自己的父亲,因为邓稼先能够给予的陪伴实在太少了,他们就像是单亲家庭的孩子一样,生活里只有母亲一个角色。

还有人不嫌事大,传邓稼先和许鹿希已经离婚了。这些委屈,许鹿希只能强忍下去,她自始至终都相信着自己的丈夫。

图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点,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几天前,邓稼先的母亲下了病危通知书。

当时,许鹿希给九院的党委书记打了个电话,说邓稼先的母亲病危,希望邓稼先能回来看一眼。

书记对她说,“现在任何事情,邓稼先都回不去,一旦可以回去,我们立刻派人送他回去!”

说这话的时候,书记已经让人给邓稼先买好了机票,只要原子弹爆炸成功,立刻就让邓稼先上飞机。

10月16日原子弹爆炸成功后,组织马上安排邓稼先回北京。到了北京西郊机场,已经等候多时的汽车,直接将邓稼先拉去了医院。

邓稼先的母亲已经昏迷多日,可能是母子连心,这一天,母亲醒了。邓稼先紧紧握着她的手,大声呼喊,可她什么都听不到。

后来,邓稼先使劲捏捏母亲的手,在他捏的时候,母亲的手动了一下,她知道儿子回来了。

图丨邓以蛰一家

在原子弹爆炸这个举国欢庆的日子里,邓家却沉浸在悲伤之中,因为邓稼先的母亲走了。

而原子弹爆炸的大功臣邓稼先,却没有办法将这份骄傲告诉临终前的母亲。后来有一天,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严济慈到许德珩家中做客。

许德珩拿出刊登着原子弹爆炸的报纸问,“谁有本事能把中国的原子弹搞出来啊?”

严济慈饱含深意地说了一句,“你去问问你女婿?”,两人心照不宣地对视一眼,哈哈大笑。

这时候,许鹿希包括邓稼先的家人,才隐隐猜出邓稼先之前“神出鬼没”,是去搞原子弹去了。不过,邓稼先自己不提,大家也不会多问。

图丨美国总统约翰逊

很快,大洋彼岸也得知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消息,美国总统约翰逊为了安抚各地人民,声称“红色中国爆炸的原子弹是一颗非常拙劣的原子弹,大家不必慌张”。

事实上,我国在最开始就确定了要自力更生,因此,我们采用的燃料是铀235,而且是內爆式,而其他国家都是钚239,远没有我国先进!

眼看声明不奏效,美国又开始谎称“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是由一位美国科学家参与研制的”。

1971年,杨振宁希望回国探亲访问,因为当时中美没有建交,杨振宁只能先到巴黎的中国大使馆办理签证。

得知消息后,周恩来指示驻巴黎的中国大使馆,只要杨振宁申请中国的入境签证,都立即办理。

签证办下来后,杨振宁马上定了机票,从巴黎飞去了上海。到了上海以后,接待人员让他把需要见面的亲朋好友列个名单,名单中就有邓稼先的名字。

图丨邓稼先、杨振宁

杨振宁见到邓稼先后,问他在哪工作,邓稼先想了想,说“京外单位”。杨振宁不明所以,回去后问了弟弟杨振汉,说“京外单位”究竟是什么单位。杨振汉哈哈大笑,说中国根本就没有这个单位。

待了一段时间后,杨振宁决定返回美国,登机前,他抓紧时间问了邓稼先这个问题,“据说,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有一个美国人在参与研究?”

面对这个问题,邓稼先有些为难,否定,会泄露邓稼先参与原子弹研制工作的秘密,肯定,自己岂不是在撒谎?

情急之下,邓稼先回答说,“你先上飞机吧,这个问题,以后我再回答你。”

送走杨振宁后,邓稼先便给周恩来打了报告,当天晚上,周恩来指示邓稼先,尽快答复杨振宁:中国的原子弹、氢弹都没有任何外国人参与研制。

邓稼先坐在桌前,连夜给杨振宁写了封信,信件送达时,正好是第二天晚上,上海方面正在为杨振宁践行,在欢声笑语的宴会上,杨振宁看着信痛哭流涕。

图丨邓稼先(左)和赵敬璞合照

1985年邓稼先患上直肠癌住院,那时候,直肠癌已经不是绝症了,只是邓稼先因为长期从事核武器研制工作,骨髓中有了放射线。

所以一做化疗,白血球和血小板就马上跌到零,全身出血,连耳朵里嘴里都是。

中国的核试验已知的是45次,还有一次是空投预试,氢弹从飞机上投下来,降落伞没有打开,直接掉到了地上,幸好没有爆炸,但是摔碎了,核弹非得找回来不可。

一百多个防化兵去找都没有找到,邓稼先就亲自去找,找到后,他就用双手捧起碎弹片,受到了放射线的侵害。

那一天,一向不爱拍工作照的邓稼先破天荒地拍了一张纪念照,可能是意识到这事会对自己的身体有影响,邓稼先才在上车返回前,和二机部副部长赵敬璞一起拍了照。

图丨中央军委决定对邓稼先解密

1986年6月,医院给中央军委递了一份报告,报告中说已经没有办法挽救邓稼先的生命,让家属准备后事。

中央军委给出意见:邓稼先隐姓埋名,做了一辈子牺牲,要在他去世前,对他解密。

6月24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同时刊登了邓稼先的相关事迹,这时,许鹿希才真正意识到:邓稼先的日子不多了。

7月29日,邓稼先对许鹿希说,“不希望在未来的发展中,让其他核大国把我们落下太多.........”

然后,他便开始全身大出血,许鹿希紧紧拉着邓稼先的手,“你的血流尽了......”在她悲凉的哭泣声中,邓稼先的手慢慢冰凉。

许鹿希不可置信地问,“20多年的等候,就是这样吗.......”

图丨邓稼先在病房接受劳动奖章

“漏网之鱼”——李旭阁

邓稼先病逝后,许鹿希便开始追踪当年到过核试验爆炸中心人员的身体情况,她悲哀地发现,其中不少都是患肿瘤患癌逝世。

只有李旭阁,当时的他没有相关疾病,身体看上去也没什么异常,许鹿希一直庆幸地以为,李旭阁就是那个例外。

直到2001年4月,李旭阁被确诊为肺癌,许鹿希悲痛地对李旭阁的妻子耿素墨说,“以前我还以为李司令是所有到过核爆心人员中的‘漏网之鱼’。”

李旭阁是1964年初夏被张爱萍选中,作为随身参谋,参与中国首次核试验的。

图丨张爱萍与李旭阁向周恩来报告

经过3个多月的戈壁同风雨、昼夜共勘察,8月24日,张爱萍告诉他,“经请示总理,任命你为首次核试验办公室主任。”

李旭阁又惊又喜,他不知如何作答,这时,张爱萍问他,“你知道我为什么任命你当办公室主任吗?”

李旭阁耿直地说,“可能是因为我有在战争年代打仗的经验,也有领导机关工作的经历吧。”

“对头,不过这只是其一。其二是你好学习,热爱学习又善于学习,这是我最看重的,从5月底你跟我出差以来,我就发现你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很爱学习,一有空就看书,有不懂的地方就虚心请教,自己又主动观察积累,很好,处处留心皆学问。”

就这样,只上过小学四年级的李旭阁参与到了核试验的工作中,9月,李旭阁亲自起草并亲赴北京,呈送《关于首次核试验准备工作和试验零时的绝密报告》。

身为此次核试验委员会的密使,也可以说是试验总指挥张爱萍的密使,李旭阁被两架军用专机接到了北京。

图丨托举原子弹的铁塔

10月16日,原子弹爆炸成功,整个试验基地都沉浸在喜悦之中,可张爱萍还惦记着托举原子弹铁塔被炸的情况及其周围的状态。

李旭阁明白张爱萍的意图,主动请缨,要求第二天乘直升机到爆炸中心,在空中视察现场实况。

张爱萍反对,“不行,太危险了,现在爆心核辐射和核污染超标千万倍,对身体损害太大了!”

李旭阁坚持,“科学家说没事,只要防护得当,我穿上防护服,带上防毒面具,问题不大,再说,‘舍不着孩子套不着狼嘛’!”

几经要求后,张爱萍才同意放行。

图丨李旭阁从爆心侦察归来

第二天,爆心废墟上仍然有没有散尽的核尘埃,探测仪器还没进入核心圈,指针便指向了尽头。

李旭阁置若罔闻,平静快速的换上防化服,带上防毒面具,登上直升机,向着爆心飞去。

飞行至铁塔上空时,李旭阁让飞行员在空中悬停,自己伸出身子向下俯瞰。一直停留了10多分钟,从不同角度完成所有的拍摄,直升机才安全返航。

2001年,李旭阁被确诊为癌症,对于37年前的决定,李旭阁一点都不感觉后悔,他只觉得义不容辞,感觉自豪和骄傲。

图丨“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部分)

1999年9月,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授勋大会召开,时任第二炮兵司令员的李旭阁收到了请柬。

当时,机关同志们都为之震惊,因为此前从没听说过李旭阁有过这样一段经历。

这是国防高科技发展史上十分辉煌的历程,李旭阁怎么会缄口不谈呢?

可李旭阁觉得这再正常不过,身为一名军人、党员,就像一粒沙子,熔铸在砖里,锻铸在长城上才能体现作用。

0 阅读:10

静心的历史

简介:欢迎大家关注静心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