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是无情却有情:《金瓶梅》潘金莲潘姥姥母女关系深层解读

文一史二讲吧 2025-03-21 06:44:59

与施耐庵的《水浒传》大不相同的是,兰陵笑笑生给《金瓶梅》里的潘金莲安排了个妈,她就是那个似乎在书中无足轻重的角色——潘姥姥。有学者说潘姥姥这个角色实在是可有可无,拿掉她,也不会影响故事的情节和结构,我看倒也未必。

其实潘金莲和潘姥姥母女的关系史,在很大方面对塑造潘金莲这个人物,起到了非常至关重要的作用,绝非无足轻重和可有可无。

根据作者在书中第一回“景阳冈武松打虎,潘金莲嫌夫卖风月”的交代,潘金莲原本是清河县南门外潘裁缝的女儿,因为在家中排行第六,人称六姐。如果不是父亲在她七岁的时候不幸去世,潘金莲也有可能像那个时代的大多数女性一样,长大以后相夫教子,度过自己平淡幸福的一生。

父亲死了,天也就塌了。潘金莲命运的齿轮便开始了“吱吱嘎嘎”的转动。

潘金莲的母亲潘姥姥因度日不过,在潘金莲九岁的时候将她卖到了王招宣府里。说实话,现在的很多读者,对潘姥姥狠心地为了几个钱就将女儿潘金莲卖掉,颇有微词。

其实在那个年代,穷人家日子过不下去,卖儿鬻女几乎是个常态,我们大可不必站在现在的道德制高点上对她说三道四。而且,请注意潘姥姥也并不是在丈夫潘裁缝一死,就把潘金莲给卖了,这中间还有将近两年的时间差,原因在书中也说得很清楚,是“度日不过”,也就是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

没想到后来王招宣也死了,潘妈妈就把潘金莲“争将”出来。潘金莲卖给王招宣之后,理论上潘金莲的“产权”就到了王招宣手上。即便现在王招宣死了,也不改变潘金莲的“产权”关系,所以作者兰陵笑笑生在这里才会用了一个词“争将”,大概经过一番“斗争”,才把潘金莲的“产权”重新拿到手。

而重新拿到潘金莲“产权”的潘姥姥,转手又以三十两银子的价格,把潘金莲卖给了年近六旬的老头子张大户。而张大户觊觎潘金莲的美色,伺机将她给收用了。作者也不禁对潘金莲的不幸遭遇感叹道:美玉无瑕,一朝损坏。珍珠何日,再得完全?

张大户偷腥潘金莲,被他的老婆余氏发现之后,不得已只得将潘金莲无偿转让给了“三寸丁谷树皮”的武大郎,目的就是等到武大郎出门卖炊饼不在家的时候,还可以随时“踅入房中与金莲厮会”。

我们当然无意为潘姥姥推脱,毕竟潘金莲变成日后的样子,不管是好的方面,还是坏的方面,好的方面潘金莲成了一个多才多艺的女文青,坏的方面养成了做张做势、乔模乔样、搔首弄姿的不良习气。和她在王招宣府里和张大户家里,这两个大染缸里的浸染,有着很大的关系。

论者往往以小说的第七十八回“西门庆两战林太太,吴月娘玩灯请蓝氏”,发生的“轿子钱风波”来说明潘金莲对潘姥姥的刻薄寡恩,毫无母女之情可言。

原来潘金莲的生日那天,潘姥姥坐轿子到西门庆家来赴宴,却没有带钱出门,潘金莲和潘姥姥在大庭广众之下,因为六分银子的轿子钱,双方闹得有些不愉快,潘姥姥甚至被女儿潘金莲给骂哭了。

潘金莲最终没有替潘姥姥出这笔钱,还是潘金莲的闺蜜孟玉楼实在看不下去,替她付了这笔轿子钱。

在这件事情上,潘金莲的处理说实话确实有些欠妥,本来是自己生日的大喜日子,母亲潘姥姥专程过来庆祝,于情于理把这个轿子钱付了也是应该的。大概是潘姥姥的这种“精打细算”的寒酸像,暴露在众人面前,让潘金莲感到难堪,引起了潘金莲的反感,所以才会口无遮拦,出言不逊,让潘姥姥倍感委屈,不禁“呜呜咽咽哭起来了”。

不过潘金莲对母亲潘姥姥的最真实的态度,在小说的第八十二回“潘金莲月夜偷期,陈经济画楼双美”,终于让我们读者看到了。

西门庆死后,潘金莲和女婿陈经济的地下情就越发明目张胆起来。而就在小说的这一回,潘姥姥去世了。但是,现在这个家的话事人,当家做主的吴月娘,却以有西门庆的“热孝在身,不宜出门”为由,不允许潘金莲在潘姥姥出殡的那天,去送她老人家最后一程。

不得已,潘金莲和陈经济在一番云雨之后(注意是一番云雨之后,而不是一番云雨之前),拿出五两银子,让陈经济明天“打发抬钱,看着下入土内你才来家,就同我去一般。”

无情未必真豪杰,道是无情却有情。潘金莲与潘姥姥的真实关系,还真是一言难尽呐!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0 阅读:6
文一史二讲吧

文一史二讲吧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