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祥子就是我们大多数打工人命运的真实写照。
要实现阶层的跃升,谈何容易。
骆驼祥子也幻想逆天改命,也曾拥有“雄心壮志”,那是在他用了整整三年时间,省吃俭用买下了平生第一辆车的时候。
骆驼祥子就幻想着“鸡生蛋,蛋生鸡”这样的好事,照这样干下去,再干上两年,最多两年,他就又可以买辆车,一辆,两辆……到时候他也可以像人和车厂的老板刘四那样,开个车厂,完成阶层跃升,这当然是我们现在的说法。
在当时,管这个叫“光宗耀祖”。
但是,后面的结果我们都知道,到了小说的最后,祥子已经完全堕落成了一个行尸走肉,成了一条孤魂野狗。

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祥子,不知陪着人家送了多少回殡;不知何时何地会埋起他自己来,埋起这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而之所以骆驼祥子一直困在社会的底层,除了外部的客观原因,我们姑且不论。我们单说骆驼祥子自己的主观原因。
首先,祥子祥子自幼生长在乡间,没有读过书,几乎与生俱来的保守狭隘的小农意识、局促狭窄的视野,制约着他看世界的眼光,使他无法接受新鲜事物,比如对把钱存在银行里吃利息,祥子是拒绝的;比如像曹家的佣人高妈那样把钱拿出来放“印子钱”,祥子也是拒绝的。因为“他觉得钱在自己手里比什么都稳当。不错,这么着是死的,钱不会下钱;可是丢不了也是真的”。这就是祥子对金钱的态度。
当然,也更让祥子看不清自己所处社会的本质,使他以为只要凭借个人奋斗就可以过上好日子。
祥子的个人奋斗,是建立在自己的力气、年纪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上。他在生活中几乎没有朋友,和其他的车夫关系似乎也并不融洽,“祥子不想别人,不管别人,他只想着自己的钱和将来的成功。”因此他拼命地拉活,甚至抢活,导致与同行关系紧张。“一来二去的骆驼祥子的名誉远不及单是祥子的时候了。”

尽管在祥子的身边就有老马这样活生生的例子,“在老马身上,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将来”,但他并不甘心,他宁可一厢情愿地相信:“同是在地狱里,可是层次不同”。有句话说的好:生活是最好的老师。
其次,祥子也没有人和车厂老板刘四那样的手段。刘四,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个京城老炮,年轻的时候当过库兵,开过赌场,买卖过人口,放过阎王账。而他也拥有干这些营生所应有的资格和本领——力气,心路,手段,交际,字号等等。在黑白两道都有朋友,都吃得开。说不定心狠手辣的刘四,还杀过人。
而刘四的这些资格和本领,所谓的“厚黑学”,祥子几乎是一样也不具备。这也是刘四看不上骆驼祥子的最重要的原因,祥子在他眼里充其量就是个能够给他挣钱的好“牛马”,当他的人和车厂的优秀员工没有任何问题,但是祥子要想跟虎妞结婚,当他的女婿,和他平起平坐,那是连门都没有。祥子和刘四根本就不是一路人。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