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初心是什么?最早的原始社会似乎就是生存技能的传承。到了后期,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提升,更多的经验转移到了文本。到今天,应试教育彻底让教育脱离了实践环节,过多的注重成绩排名导致了教育彻底的文本化演变。
可以看到,国内的九年义务教育和三年的高中教育,完全背离了教育的初心,纯粹只是为了把人进行分类。被高考宠幸的人才有资格获取一些获取优质学习资源的名额,那部分人获取“主角光环”,即使本身才能和才华并没有得到什么提升,但是,取得了踏上优质工作岗位的资格,进而在优质的岗位上得到真正的学习、成长的机会。
反过头来,试问那些被高考淘汰的人,十二年的教育经历给予了他们什么?他们的能力真的不足以涉猎优质工作岗位?试问,教育是否真正教会了他们思想和写作?教育是否真正让他们掌握了足够生产技术,使得他们生活能力超过了那些没有受过教育的人?教育是否真正让人掌握了实践和探索的技巧,使得每个人在各个生活领域里依旧都有所建树?……
然而,当主角的光环被撤掉后,当无数的大学生毕业后不再有光鲜的工作岗位,重新回到人生的起点甚至无法与社会融合的时候,当高校里不少光鲜亮丽的少女只能靠色相来换取前途的时候……
试问,教育给了人什么?每个人可有自己清晰的求学路,并为之锲而不舍地付出并进步?各级纸醉金迷教育官员们本身是否懂得如何去学习进步?还是投机于各种低级的社会规则单纯谋取利益?
最彻底的教育改革,还是应该打破高考的“独木桥”。让每一个受教育者都清楚自身的长处,并选择一个或几个自己擅长的领域、不用受过多学科干扰的去学习、进步。让教育从繁重的做题、考试的低级趣味里解放出来,让每一个受教育者眼里有光、心中有求学的方向,而不是被高考的学科绑架被动的去接受。
高校里的每一个专业,都该敞开独立的招生考试渠道。与其一大堆人浑浑噩噩地吃同一锅高考“大锅饭”,最后靠高考志愿填报开“开盲盒”招收的学生未必就是最适合专业的,真不如让每一个专业都可以从各自专业的学生里选拔最顶尖的专业人才。同时,也给了每一个求学者更多的接触专业学习的机会。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终将培养一些没有人生方向的“死魂灵”。只有理论和实践真正意义的结合,语文让每个人借助文字掌握阅读各个领域书籍、理论的技巧,理化生更多的不是被动去接受“过去式”经验书面解题,而是让受教育者学会带着浓厚的兴趣在各个自然科学领域里探索与成长。同时,懂得运动、学会让身心轻松愉悦健康的生活,更胜过为了一个渺茫的前途而让生活葬送在繁重背书、考试、做题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