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岁的马叔有多年的糖尿病病史,一直以来都坚持吃药控制着,自我感觉血糖控制得挺好的。可是,就在前几天,马叔因为身体不适去医院检查,结果查出来慢性肾病。这让马叔无法接受,他觉得他的血糖一直都在达标范围内,为什么还会招来糖尿病并发症?
在糖尿病的治疗与管理过程中,许多患者都抱有这样的疑问:如果血糖已经控制平稳且达标,是否就能够完全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呢?答案可能会让很多糖友失望了。
首先,我们必须肯定血糖控制达标在糖尿病管理中的关键意义。
长期的高血糖状态会对全身的血管、神经等组织器官造成渐进性的损害,是引发各种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当血糖能够稳定地控制在目标范围内时,这种损害的进程会显著减缓,大大降低了急性并发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高血糖状态的发生风险,同时也对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以及心血管疾病等的发生与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遏制作用。大量的临床研究与实践都已证实,良好的血糖控制能够为患者带来诸多益处,显著提高生活质量并延长预期寿命。
然而,即便血糖控制平稳达标,也不能绝对地断言就不会发生并发症。
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过程,血糖只是其中的关键因素之一,但并非唯一因素。
高血压与血脂异常在糖尿病患者中极为常见,它们与高血糖相互协同,共同加速了血管病变的进程。高血压会增加血管壁的压力,损伤血管内皮细胞,而血脂异常,尤其是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会促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导致血管狭窄与堵塞。
所以,即使血糖控制良好,如果高血压与血脂异常得不到有效控制,心脑血管并发症如冠心病、脑卒中等的发病风险依然会居高不下。
另外,糖尿病病程的长短也是影响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因素。
随着患病时间的推移,即使血糖一直维持在较好水平,身体各器官在长期糖尿病的微环境影响下,其功能也可能逐渐出现一些难以逆转的改变。例如,糖尿病肾病在患病 10 - 15 年后,即使血糖控制理想,仍有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这是因为长期的代谢紊乱已经在肾脏的微血管与肾小球等结构上留下了痕迹,随着时间的积累,这些潜在的损伤可能逐渐显现并进展。
遗传因素同样不可忽视。某些糖尿病患者可能存在遗传易感性,即使在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其发生特定并发症的风险仍可能高于其他患者。例如,一些家族性糖尿病患者可能有较强的心血管疾病遗传背景,即使血糖达标,其患冠心病等心血管并发症的几率相对较高。
此外,不良的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缺乏运动、长期精神压力过大等,也会削弱血糖控制达标所带来的益处,增加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吸烟会导致血管收缩、痉挛,减少组织器官的血液灌注,同时还会增加血液黏稠度,促进血栓形成;酗酒会损害肝脏功能,影响血糖的正常代谢调节,还可能直接损伤神经与心血管系统;缺乏运动则会使身体的代谢机能下降,肥胖风险增加,不利于血糖、血压与血脂的综合管理;长期精神压力过大可引起体内激素失衡,导致血糖波动,间接影响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综上所述,虽然血糖控制平稳达标是糖尿病管理的核心目标,且对预防并发症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但不能因此而忽视其他相关因素。
糖尿病患者在努力控制血糖达标的同时,还需密切关注血压、血脂等指标,积极改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并干预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只有这样,才能在与糖尿病的长期斗争中,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障自身的健康与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