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黄埔核心区沿江现状。贾自豪/摄
在广州,老黄埔更像是一只基本盘面不错,但短期存在分歧的股票。
基本面在于:老黄埔人口密度高,地铁线路多,距离珠江新城-金融城-琶洲与科学城足够近,仅8-10公里15-25分钟车程,可就近承接四城外溢;地铁7号线开通后,还可以承接番禺部分地铁沿线的客源。
但又因城市界面差点意思,让人有些意难平。
不过,短暂的分歧将很快过去。20年以来的南拓,码头、造船等临港产业将逐渐疏解至南沙。特别是广州新一轮城市战略规划的实施,给了老黄埔结构调整的机会。这片广州东最优质的滨水岸线,正迎来高光时刻。
今天我们来深度捋一捋老黄埔的现状与未来。这是全网最详细剖析老黄埔前景规划的文章,值得你收藏研读。
01
老黄埔天生好地段
老黄埔地段禀赋优异,现状看起来虽有点凌乱,但其实上限高。
这里面的逻辑在于:几百甚至上千年来所形成的广州城建规律,就是以水兴城,城因水兴,沿江东进。
老黄埔处于黄金内湾入口,拥有大江大山的自然本底:
沿江岸线长约43公里,纵深约500米,是珠江流经广州江面最开阔的区域。6个江心洲岛串珠成链,10条垂江河涌水系成网,塑造了珠江东十公里黄金岸线独一无二的生态景观价值。
而且,老黄埔处于珠江北岸,南望江景,相对比海珠北面望江,景观更好,更具价值。
珠江黄埔段江面开阔。贾自豪/摄 珠江黄埔段江面开阔。贾自豪/摄
从交通联系来看,珠江北面陆地广阔,路网密集,理论上交通便利度更高;相比被大江切割或水网密布的海珠番禺,珠江北面的路网开发难度也低一些。
更重要的是,老黄埔与同处珠江北岸的天河紧密相连;再往前追溯,江北的越秀、荔湾,形成了广州城建发展沿珠江北岸一路东进的历史脉络。
历史地来看,老黄埔自唐以来就是广州最重要的对外出海口。以南海神庙、扶胥古运河为代表的历史遗迹,见证了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
而过去四十年来,依托老黄埔划出的西区而成立的广州开发区,成为外资登陆中国市场的“桥头堡”,助推了广州对外贸易新一轮的腾飞。
老黄埔沿江片区所交织的地理、人文、城市发展沿革等多重因素,也让这样一种买房认知成为市场共识:从未来看,老黄埔鱼珠片的天花板似乎更高。
实际上,从政企投资效益来看,与市区联系更紧密,地铁线路密集的老黄埔,相对比往山里造城更有效率。
也正因这种天然禀赋,广州对老黄埔的历次规划级别都比较高。比如广州第二CBD、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的组成部分。规划概念多,层级高,也说明老黄埔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地方。
广州第二中央商务区规划范围
黄埔临港规划概念效果图
02
史诗级战略利好,破题有了希望
老黄埔未来发展,关键在于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土地发展空间的问题,这里有两个抓手:旧改和土储;二是存量产业提质升级和做大做强增量产业的问题。
过去五年来,黄埔区已率先在旧改领域,以及鱼珠湾、护林路沿线、乌涌口湾区国际创新中心等3个商务区,取得了节点性突破。
眼下,老黄埔更为迫切的战略命题在于:区域规划升级,提高协调解决问题的话语权,从而争取更多的资源倾斜。
这也是去年以来广州新一轮城市战略规划谋划东部中心,“主抓黄埔、开拓增城”,“再造新广州”的战略内涵之一。
这也意味着,在广州战略规划层面,依托东部中心建设新广州,正式成为与广州中心城区、南沙新区平起平坐的实体规划。
回顾广州城市规划史,东部中心之于老黄埔,可以讲是史诗级的战略利好。
东部中心之于广州有多重要?
官方明确提出,东进发展依然是广州城市战略的主线,是广州市顶层设计近期要实现的核心目标。
这必然要求提升东部中心的顶层设计“咖位”。据悉,广州拟将东部中心从市级平台提升为省级重大发展平台;未来,还将争取进一步升格,为地方发展赋能。
省市层面赋予东部中心如此高规格待遇,底层逻辑在于:
东部中心产业基础雄厚、科技创新实力强劲,“车芯显药”四大战略新兴产业链已初具规模,未开发土地空间巨大,黄埔增城两区优势并行,资源互补,可以引领广州产业体系向新的质态跃升。
东部中心不仅是实体产业重镇,也是轨道枢纽:广州东部腹地广阔,轨道交通发达,通过现有新塘站、增城西站,在建增城站以及规划中的黄埔站,四大铁路枢纽链接华南、华东、东南沿海地区,承接资源相对多,发展空间和潜力更大。
东部中心获得前所未有的重视,足以说明当前“东进”对于广州经济和城市地位的突围,相比“南拓”更为迫切。广州只有发展好现在,才能行稳致远。
03
产业成形起势,优先承接东进势能
在东部中心总体规划中,老黄埔片区所规划的“广州海丝城”,作为东部中心的“双核”之一,承担起东部中心营造现代化城区的重要任务。
经过一年的深化设计,近期海丝城的战略谋划、发展定位、产业规划、实施路径等关键性问题正式敲定,为推动老黄埔焕发新活力提供了“线路图”。
规划明确,海丝城在广州整体沿珠江东进战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性中间区位”,将作为承接东进发展势能优先度最高的地区,持续导入外部创新资源,转化并服务科学城、知识城等新兴产业区。
事实上,近五年来,海丝城积极引入新经济新业态,产业结构和产业规模明显优化壮大。截至目前,海丝城集聚企业预估超4000家,每年实现工业产值超千亿,其中规上企业超200家。
基于现有产业基础和未来构想,海丝城规划方案提出了三大产业发展思路:
其一,优化城市品质,补足城市服务短板。着重补足城市服务和市民生活服务功能,新增承载国际交往活动的空间载体,打造具有黄埔海丝产业特色的产业活动品牌。
其二,联动科学城、知识城,以“总部+园区+研究院”强化科创转化带动作用,促进东部中心产业协同。
其三,前瞻性谋划未来产业,做大增量:突出现有存量项目和存量资源的特点和优势,同时培育新兴的未来产业,争取在下一轮产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为此,海丝城谋划构建“336N”产业体系,即围绕3个发展逻辑,面向3大经济领域,聚焦6大重点产业方向的20个细分领域,打造N个应用场景。如下图所示:
空间结构上,海丝城将规划形成“长滩四岛,六园十苑”的功能布局。
其中产业空间体现为“一滩六园”,即:沿珠江鱼珠到庙头段打造一条11公里的科技长滩,布局现代服务业和科研孵化园区。
另外,打造6个现代产业园区载体:护林路沿线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研究园、枢纽商务区、电子商务园、智能网联汽车园、将军山数创园、穗港先进制造园。
广州海丝城功能布局示意图
从城市形态来看,未来的海丝城,将会是一座全新的、人文特色突出的滨江新城——
区别于摩天大楼扎堆而略显单调的珠江新城,海丝城将适当保留部分海丝文化与工业文化遗产,以自然的立面材质与色彩,塑造亲水宜人的滨水风貌,展现“一江通古今、一城传千年”的历史厚重和城市形态。
广州海丝城沿江城市风貌概念示意图
04
高铁新城:黄埔高能级核心崛起
当然,城市战略规划都是长期的规划,需分步实现。在全力加速推进现有旧改项目基础上,黄埔区务实地提出了海丝城近期重点开发区域,并制定了实施线路图:
其一,双岗至庙头2.6平方公里沿江狭长地块。
计划在黄埔大桥两侧塑造4公里海丝新岸,形成围绕文冲船厂与黄埔电厂的两个核心板块,实现“服务-科创-制造”的高效链接,建设具有创意和文化品位、高质量的复合产业园区。
同时优化临江大道东延线等滨水区路网结构,亮出滨江一线,充分提升滨水区段开发价值。
双岗-庙头地块规划概念效果图
其二,以规划黄埔高铁站为核心,推动周边9平方公里用地全面提升,谋划黄埔高铁新城片区,打造站城一体的城市新地标、科创新高地。
黄埔高铁新城规划定位为,打造集枢纽站、高端商务、科创研发、精品商业、综合体育、文化休闲、生活配套等7大功能于一体的开放共享综合枢纽商圈。
高能级的规划定位,需要高质量的交通和产业支撑。
规划提出,发挥片区内已落地在建的多家大院强所优势,围绕枢纽站点,沿护林路东西向发展数字未来产业,南北向发展科创服务产业,打造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高地。
黄埔高铁新城功能布局及现有重点项目分布示意图。
未来,黄埔高铁新城片区,将成为海丝城的“大脑中枢”。
截至目前,护林路轴带5公里已集聚省市区科研机构共13家。特别是中科院旗下的大湾区纳米院总部、大湾区空天信息研究院总部,以及广东腐蚀科创院、国机智能研究院,为黄埔产业迭代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中国软件CBD、中国智能网联国家创新中心、中国游戏软件谷等11个重点产业园区,目前已落户亿航智能、统信软件、百度阿波罗、云徙科技等多家重点龙头企业,引领带动数字产业化进程。
交通方面,规划提出强化黄埔高铁枢纽站周边集散能力,优化交通组织、加密规划次支路网,打造区域30分钟可达的立体交通网络和高效便捷的轨道交通系统。
相比双岗-庙头狭长带,黄埔高铁新城以乌涌为中轴线、以护林路为两翼所形成的“十”字型商务区,开发空间规模更大,资源要素也更多。
比如,轨道交通线网通达,汇聚9条线路,其中近期建设线路预计4条(28+19+37+广中珠澳高铁)。
向北,通过丰乐路和开放大道两条双向8车道,以及地铁7号线和规划37号线,形成与科学城-知识城的纵向联结;向南,则与乌涌口湾区国际创新中心相呼应。
可以说,未来黄埔高铁新城-乌涌口这条轴线,才是黄埔区的核心,是能级最高的区域。
黄埔高铁新城并未停留在纸上。今年伊始,黄埔启动项目土地收储,近期广园快速北侧多宗地块已陆续征收,为新城建设提供了要素保障。
接下来,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全面铺开建设.....在可预期的未来十年内,随着黄埔高铁新城的崛起,护林路沿线将迎来脱胎换骨的巨变。这里也必然成为广州投资热点区域。
黄埔高铁新城北片规划概念示意资料图,以实际建设为准。
05
就近享受新城崛起的红利
新城崛起,无疑是一次造富运动。
对于普通工薪阶层来讲,参与分享新城红利的便捷方式,就是购买新城核心区的优质房产。而掌握核心区资产,事实上也是普通人相对最稳妥的长线投资途径。
尤其是,黄埔高铁新城规划范围内,全新住宅极为稀缺,目前仅1个新盘:保利招商华发·中央公馆。
保利中央公馆在黄埔高铁新城规划区位。
项目采用半开围合式布局,6栋47层高塔楼设计,1栋、3-5栋3梯6户,2栋2梯4户,可售总货量1442套。
这么点货量,却吸引了保利、招商、华发三家央国企联手开发,说明项目区位优势和区域发展前景足够诱人。
三大实力央国企操盘,也为打造区域全新标杆之作带来了更多可能性,产品期待值早已拉满。
比如,高颜值的类玻璃幕墙外立面,半开围合点式设计确保每一栋最大尺度的通风采光视野,以及泳池、地下会所、黄埔区文化馆等高品质配套,都是亮点。
可以肯定的是,保利中央公馆是黄埔区乃至广州东,难得的“六边形战士”。
关于项目的特质和独家规划细节,我在此前《深挖保利黄埔地王,全网都搞错了》一文中,已有详细梳理,没看过的移步前文查看。
今天只想强调两点:
其一,项目紧邻大沙东双地铁站和黄埔高铁枢纽,汇聚线路高达10条,均在500米内,换乘超级便利。尤其是,黄埔枢纽站最近的商品住宅,仅中央公馆一家吃独食。
其地铁优势,在整个黄埔以及广州东,堪称NO.1。这种强地铁盘的属性,也会让保利中央公馆的目标客源,会有较强的排他性。
其二,在海丝城核心区,保利中央公馆是片区内拥有滨河公园景观最多的楼盘。
项目东南侧紧邻宽约70米的乌涌,以及黄埔荔枝公园、黄埔儿童公园,南向500米范围内无高层建筑遮挡,视野开阔,两大公园尽收眼底。
保利招商华发·中央公馆东南向景观视野。
在绿意葱茏的科学城,公园景观算不了什么。但在老黄埔,干净养眼的大面积滨河公园景观,却相当稀缺。何况“一河两园”叠加,尤其还是南向景观,更为珍贵。
各位,在老黄埔核心区,同时拥有南向一河两园景观的楼盘,你还能找出第二个吗?
这种景观特质,也将为项目带来一批注重居住环境的改善客源。
从地铁+景观两大优势来审视项目户型面积段,显然是十分精准匹配的。
保利中央公馆作为老黄埔首个实用率超100%的新盘,迭代创新设计了5个户型,面积段涵盖约81平-159平三至四房。100平以下户型占比将近65%,火力集中于刚需。
左右滑动查看
综合来看,保利中央公馆集齐了高达8个红盘因素,也是其核心价值支撑点——
核心区地段+高能级规划前景+强势地铁配套+片区稀缺滨河园林景观+高颜值外立面+一线央国企操盘+片区首个户型新规产品
以及最重要的:就近承接珠金琶CBD、广州科学城、新塘以及番禺的外溢客,潜在客源足够多,想不火都难。
事实上,保利中央公馆作为去年的黄埔地王项目,自地块挂牌起就引起了市场极大关注,它的每一个节点,都能挑动市场神经和情绪,热度持续不衰。
这正是核心区王炸楼盘的特点。保利中央公馆就好比一只下限较高,上限没有天花板的优质成长股。短期价值不低,但同时还有持续不断的利好支撑其行稳致远。
据悉,保利中央公馆本月内很快就要开放售楼部,预计本周有机会进行内部品鉴会,请大家保持关注。我们先拉个群,感兴趣的朋友不妨进群蹲一下。注:群满后加微信hpguancha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