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7月5日,近日,电影《消失的她》引发热议,房地产界版本的“消失的它”也正在上演。
一、消失的房企房企在“消失”,千亿级别的房企,从2021年的43家,到2022年的20家,再到2023上半年的7家。
在这仅剩的7家里面,房企也有了变化,曾经的“招保万金中华龙”大名响当当,如今“金”的“龙”退出了,取而代之的是“碧”和“绿”,或许未来就会被叫做“招保万碧绿中华”,听起来还有点“青山绿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味。此外“百亿房企”数量同样在减少,上半年销售额超百亿元的房企数量有78家,较2022年同期减少7家,较2021年同期减少54家。
房企在“消失”,购房者也在“消失”,随着楼市重归平淡,居民购房意愿也在降低。
近期央行公布的《2023年第二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未来三个月,仅有16.2%的居民打算购房,这一比例大幅低于今年一季度的17.5%。复盘今年上半年的楼市成交量,经历了2月和3月的短暂复苏,第二季度就开始持续下滑,其中刚需购房明显减少,楼市就靠着改善需求勉强支撑,然而改善住宅尤其是高端住宅的体量,却难以支撑起庞大的房地产市场。
同时,认为房价要上涨的居民比例也大幅下降,对下季房价,15.9%的居民预期“上涨”,大幅低于上季的18.5%,认为房价还会继续下的的比例却在上升。已经习惯了“买涨不买跌”的购房者,至少大多数是这样,有多少会选择在房价走势不明朗的前景中买房,本来收入预期也不乐观,万一买了不是要亏钱吗?出于这样的心态,接下来的第三季度,购房者或还会继续“消失”。
房企和购房者都在“消失”,房地产供需两端的主体都“消失”了,楼市低迷也就很正常了。下半年,“消失”了的还会回来吗?
对于房企而言,或许“消失”了的就很难再回来了。从2021年到2023上半年,千亿房企数量大幅减少,究其原因,暴雷的房企太多,经历了一场“大浪淘沙”,房企也在“优胜劣汰”,能坚持下来的房企“剩者为王”,虽然2023上半年千亿房企数量仅剩7家,但保利和万科却迈入了2000亿阵营。随着房企淘汰赛的继续进行,未来房企分行也会将继续,好的更好,差的或许就要真正“消失”了。
综上所述,房地产界版本的“消失的它”正在上演,“消失”的房企和购房者会回来吗?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