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文经典讲演录》11:希罗多德的《历史》

永哥历史 2024-06-12 08:48:10

1、《历史》是希罗多德创作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西方历史学的奠基之作。该书主要记述了希腊和波斯之间的战争,即希波战争(公元前499年-公元前449年),但其内容不仅限于战争,还涉及地理、民族、宗教、风俗等方面的丰富信息。

2、《历史》由九卷组成,每一卷都以希腊神话中的九位缪斯之一命名。希罗多德不仅描述了希腊与波斯之间的军事冲突,还通过大量的旅行和考察,记录了许多他所了解到的关于古代世界的知识和传说。因此,这部作品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还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和人类学信息。他的写作风格生动、细腻,富有趣味性,被后世誉为“历史之父”。

3、《历史》受到批评最多的就是它许许多多题外的陈述和议论,被认为是这部著作的一个主要缺陷。例如,在第三卷里,希罗多德说到黄金和白银的价值(1:13);说到印度人吃人肉的习俗(男人或女人生病时,最亲近的朋友就会把他吃掉);说到印度人在野地里交媾,男人的精液是黑色的;说到印度一堆一堆含金量丰富的的金灰土是一种比狗大、比狐狸小的蚂蚁在挖洞时刨出地面的,等等。

4、以前,历史学家把希罗多德《历史》里的许多叙述材料当笑话来谈,认为是无稽之谈。例如,他提到印度有一种掘金的蚂蚁,比狐狸还大,但没有狗大;阿拉伯有一种长着翅膀的蛇,专门危害乳香;还有一种羊,尾巴巨大,牧羊人必须在它的后腿绑一个木制的小车,它的尾巴才不至于老是拖在地上。但是,现在人们意识到,希罗多德运用的是一种有闻必录的方式记载人和事,他记述的事情虽然听起来很荒唐,但他一定会告诉你,希腊人是这么说的,腓尼基人是这么说的。

5、希罗多德所说的历史不是人们一般所说的“信史”,而更接近于“调查发现”的意思。这么一来,读他的“历史”时,现代新闻报道的那种“真实”或“证实”也就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发生了有人这么认为、这么传说、这么相信的事情。这样的事情本身就值得历史学家去记录下来,这正是希罗多德的记事特征。

6、我们阅读历史的前提是明确的,那就是,人类的过去是有意义和有趣的。无论我们认为重构历史是为了保持对伟大事件的记忆,还是为当下提供教训,抑或是扩大对人性的理解,我们都能在希罗多德的《历史》里感受到一种努力发现过去的执着和传播有趣发现的热忱。

7、希罗多德几乎一生都在各地旅行,他越过地中海到达埃及,并通过巴勒斯坦到达叙利亚和巴比伦;他前往马其顿,到过希腊群岛的所有岛屿,还航行到达黑海以及多瑙河;他也到过埃及,对埃及似乎比对任何其他地方都更感兴趣。在旅行期间,他收集了许多“个人发现”,他听人叙述神话和传说,记录口述历史,并记下他所见过的地方和事物。

8、希罗多德的旅行与一般人的旅行比起来有所不同。对一些人来说,旅行原是为了洗涤他们居家生活中所沉淀和积累下来的厌烦和乏味。对另一些人来说,旅行也是一种修行,用来重新确认人与人之间那种以好奇和理解连接起来的无形的关系。对希罗多德来说,旅行更是一种实地探究的方式,他发现的不仅是与历史事件有关的材料,还有许多看上去与这些历史事件并无直接关联的多元文化材料。他把不同的材料放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混合式的历史,其中有历史事件的叙述,也有风土人情和趣闻轶事。

9、幸福是一种人生的意义,而恰恰是人生故事的结局才决定人生是不是具有幸福的意义。古代哲人把美德比喻为名贵的香料,碾碎焚烧的最后时刻才最能散发出芬芳。美名也是一样,死亡是一个肉体存在被碾碎的时刻,但也是一个人因美名而被人称为幸福,散发芬芳的时刻。但愿我们的人生都有这样幸福的结局。

10、在巴比伦人的生活中,只有一件被希罗多德认为是丢人的事情,那就是每个女人都得在活着的时候到爱神庙里去,以妓女的身份献身一次。经历这一仪式的女子必须留在庙里,直到有个陌生男人把钱放在她的膝间,并且将她占有之后,方可返回家中。

11、希罗多德《历史》中的许多细节能够让我们从人类文化学,而不是一般的道德眼光去看待一些我们认为是“下流”“低级”甚至“淫秽”的古代社会习俗。不仅古希腊人、巴比伦人那里有这样的习俗,古印度人那里也有。

12、平等强调的是人跟人一样,既然如此,一个人就没有理由坚持自己与他人不同。自由则强调,每个人都有理由,甚至有充分的理由与他人不同。平等导致集体主义,而自由则导致个体主义。在强调自由的社会里,会更容易出现“杰出”人物:哲学家、艺术家和作家;在强调平等的社会里,实现平等原则的唯一可能,就是大家都一样平庸。

13、没有永久强盛不衰的帝国,也没有永远强大无敌的权力。所有的权力都会因某种原因而崩溃,而所有的崩溃总是有着相似的原因:权力导致权力的无度和失控;强权的君王把自己看得无所不能,最后身败名裂。

0 阅读:0
永哥历史

永哥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