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柏拉图的《苏格拉底对话》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著作,记录了他的老师苏格拉底与各种人物的对话。这些对话以苏格拉底为主要对话者,通过问答的方式探讨深刻的哲学问题。柏拉图通过这些对话,不仅记录了苏格拉底的思想,也发展了他自己的哲学观点。

2、《游叙弗伦篇》是柏拉图的“对话”之一,对话是这样开始的:苏格拉底在他即将受审的法庭外面遇见了游叙弗伦,他是一位预言家和宗教专家。苏格拉底问他为什么上法庭来,他说他来控告父亲犯了杀人罪。苏格拉底觉得很惊讶,于是问游叙弗伦,你怎样能确定你的这种告发行为能和你的宗教责任(虔敬)相符合?于是,他们之间展开了一场有关“虔敬”和“不虔敬”的讨论。
3、阅读《游叙弗伦篇》,它比较容易引起在两个相关问题上的联想。第一个问题是,神喜欢的就一定是对的吗?神说好,就一定是好的吗?神说谁是坏人,你就必须把他当作坏人吗?第二个问题是,倘若你的亲人做了违反神意或法律的事情,你就该检举揭发他吗?为什么在美国法庭上,不要求亲人充当犯罪“证人”,而是让亲人作为“利益相关方”来回避案件?
4、在这样的对话中,出现了一个所谓的“游叙弗伦困境”。简单地说就是:一、好的事物之所以好是由于神(所有的神或某个定于一尊的神)指定它们为好;二、神规定某些事物为好的是由于那些事物本身就是好的。这两个说法只能取其一,不可能并存。
5、如果取第一种说法,那么好的事物也可以是坏的,只要神说它是坏的即可,事物没有本质的好坏或善恶之分,全凭神的一句话便可决定。但如果取第二种说法,那么事物本身是有好坏本质之分的。神是正义的,所以必然认好的为好,坏的为坏。神其实并没有创造好或坏,也不能改变好或坏的本质。
6、“游叙弗伦困境”的哲学意义在于:一是道德独立性:如果道德标准独立于神,那么人类可以通过理性和逻辑来发现这些标准,不需要依赖神的启示或命令。二是神圣命令论:如果道德标准依赖于神的命令,那么道德变成了对神的顺从,而不是对客观标准的遵循。
7、《美诺篇》也是柏拉图的“对话”之一,对话由来自色萨利的贵族美诺提出美德是否可以被教授开始,苏格拉底回答说,我们需要先知道什么是“美德”,然后才能知道美德可不可教。于是,他们便展开了一场关于什么是美德的讨论。
8、在讨论美德是否可以被教授时,苏格拉底和美诺探讨了美德与知识的关系。苏格拉底提出,如果美德是一种知识,那么它应该是可以被教授的。然而,苏格拉底认为美德不可教,并以雅典城里的领袖人物为例,说父亲有美德,但儿子却不然,这样的事多得很。要是美德可教,为什么不先把自己的儿子教好?
9、最后,苏格拉底和美诺讨论了美德是否源自于天赋(神赐)还是通过学习获得。他提出了一个假设:美德是神赐予人的,所以“好人是天生的”。如果是这样的话,美德也是不可教的。如果神不将美德赐予某个人,他学来的也不是美德,而只是“正确的意见”,而正确的意见和美德不是同一回事。正确的意见就像知识那样,是正确行动的好向导,因此我们必须把正确的意见转变成为我们能够牢靠掌握的知识。
10、《辩词》也是柏拉图的“对话”之一,记录了苏格拉底在雅典法院为自己辩护的演讲。这部对话是苏格拉底被控亵渎神灵和腐蚀青年罪名的审判记录。通过这篇对话,柏拉图展示了苏格拉底的智慧、辩护技巧和哲学信念。
11、苏格拉底是因为犯了思想罪而被处死的,他犯的是独立思想罪和自由言论罪。在苏格拉底那里,独立思想包含两个方面:第一,独立思想是一种“自我一致”的思想,既不是“别人怎么想,我也怎么想”,也不是“别人怎么想,我偏不那么想”。独立思想是坚持思想的始终一贯,也就是“自我的一致”。苏格拉底把“自我的一致”当作最高原则,他不怕与“众人”矛盾,只怕与自己矛盾。
12、第二,独立思想是一种有道德立场的思想。苏格拉底的道德立场表现为良心反抗,它的对象是政治权威、社会习俗、成规戒律、教义式的思想束缚等。独立思想者是凭借自己的理性和道德一以贯之的人,他对一切更高真理或更高道德权威不盲从,因此也常常有道德个体的思想反抗。
13、在《辩词》中,苏格拉底表现出了一种理性而有良知的立场。他说“不”,不是出于某种内化了的教义式绝对道德命令,而是出于两种可能的道德结论的矛盾:一个是由独立思考并通过辩论得到的结论;另一个是由众人或法庭所下的结论。
14、在苏格拉底的社会里,他忧虑的是权威(法官、政治人物)太容易因为害怕众人而迁就他们,因而权威的决定经常会颠来倒去。而独立思想者的诘问正是为保持思考的前后一致,道德原则也必须一以贯之。
15、《克里托篇》也是柏拉图的《苏格拉底对话》之一,讲述了苏格拉底在狱中与朋友克里托的对话。对话发生在苏格拉底即将被执行死刑的前夜。克里托来探望苏格拉底,并试图说服他逃离监狱,以避免被处死。

16、克里托提议用金钱贿赂狱卒来帮助苏格拉底逃狱,并认为这样可以让苏格拉底继续过有意义的生活。克里托提出了几个理由:逃狱对苏格拉底的朋友和家庭更好,不会被认为是懦夫,而且如果苏格拉底死了,对他的朋友和学生们将是巨大的损失。
17、苏格拉底的回应:苏格拉底首先感谢克里托的关心,但他强调自己必须遵循正义,而不仅仅是为了生存而逃跑。苏格拉底提出要以理性和道德来决定行动,而不是被情感和恐惧驱使。18、苏格拉底通过问答法,引导克里托承认一个关键原则:我们应当尊重和遵守公正的法律。苏格拉底认为逃狱是一种对法律的不尊重行为,这不仅是对法律的背叛,也是对雅典社会契约的破坏。苏格拉底认为法律是社会秩序的基础,逃避惩罚就是对法律的否定。苏格拉底认为,生存本身并不是最高的善,最高的善是生活在正义之中。他选择接受死刑,而不是逃避,因为这符合他的道德信念和对正义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