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下的花环》上映后,迅速在全国引起了热烈反响,电影中有很多感人至深的情节,比如一名叫做“小北京”的战士在前线壮烈牺牲后,众人才知道他原来是雷军长的独子,而在收到儿子牺牲的消息后,雷军长仅怔立三分钟,随后又投入到紧张的指挥作战中。
有道是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在电影的背后,真实的历史则要更加震撼的多。
自中越战争爆发后,部队首长把孩子送往前线参加作战比比皆是,而在这其中,牺牲的高干子弟更是不少,战后统计,至少有十几位高级将领之子,长眠在了南疆边陲。
“如果打仗,我上,咱们家能上的都上。”对越反击战打响前夕,时任云南保山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的刘斌,对妻子王昌群特意交代这么一句话。
“如果打起仗来,我不仅要上,咱们家能上的都得上”。
刘斌是山西人,早在19岁时就参加了革命队伍,曾跟随晋察鲁豫部队转战,战日寇、打伪军、反扫荡,凭借英勇多次立功受奖,仅二等功就得过三次,还被时任八路军总参谋长的叶剑英元帅亲自接见表彰过。
到了解放战争时期,刘斌在徐向前元帅的领导下,先后参加了临汾、晋中以及太原战役,而他所率的连队,永远是冲在队伍最前面,为此,荣获了“攻如猛虎、守如泰山”和“尖刀插入战果第一”的光荣称号。
新中国成立后,刘斌又率部奔赴朝鲜作战,而在回国后不久,也就是1953年,在一次庆功大会上,他认识了妻子王昌群,当时妻子为获奖战士佩戴红花,而在来到刘斌面前时,两人紧紧握住了手。
而这一握,就是一辈子。
1979年对越反击战打响后,刘斌就告诉妻子,不但自己要上场,家里能上的人都要上,他不仅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刘斌本人在前线担任指挥员,而他的妻子王昌群(当时已经转业到地方),则加入了接送伤员、转运物资的支前队伍之中。
不仅如此,刘斌的两子一女,同样也在父亲的要求下,主动奔赴前线。
刘斌的大儿子刘光,是在1978年刚刚参军入伍,而在战争打响后,他与父亲促膝长谈,没有留在后方,而是在父亲的支持下,毅然去了前线。
出征临行之际,刘光给母亲王昌群写了一封信:
“妈妈,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告诉你,我们已接受任务就要开赴边境,要过文山,可以看看你和爸爸了,战斗是我渴望已久的事,请你不要为我担心,我一定要经得起考验,也一定能胜利回来,我为能参加战斗感到光荣、自豪!”
抵达前线之后,刘光被分配到了侦查连,作为新兵,他的进步速度极快,仅仅五个月的时间,他就成了一名侦查“老手”。
在一次穿插行动中,刘光和所在的连队与越军遭遇,正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面对敌人如雨点一般的火力覆盖,刘光果断操起一挺机枪,不断输出火力压制住了敌人,成功掩护战友安全突围。
因为作战勇敢,刘光迅速得到提拔,并被选送去深造,在1981年,以优异成绩完成学业的刘光,却做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
当时云南军区机关领导对上过战场还成绩优异的刘光十分看重,想把他留在机关工作,但刘光对此选择了谢绝,他坚决要求要重返前线。
在刘光的一再要求下,他终于又回到了前线。
但在1981年12月5日,刘光在带着战友执行任务时,因为遇到了雷区,作为干部的他,为了避免战友牺牲,选择了独自排雷,而在排雷过程中,不幸牺牲,时年22岁。
刘光牺牲时,他的弟弟刘明刚参军一年,考虑到刘光已经牺牲了,所以部队领导就准备把刘明调离前线,但作为父亲的刘斌,却表示不同意。
当时他就说,“我们部队的烈士亲属有好几个,为什么不先照顾他们?”
对于父亲的安排,刘明没有丝毫意见,而在1983年,刘明的服役期将满之际,听到部队又要参加攻坚战的他,毅然申请留队,并主动担任了尖刀班的班长。
而在1984年7月13日的一次防御作战中,刘明不慎被敌人的炮弹击中后壮烈牺牲,年仅21岁。
得知小儿子也牺牲了,王昌群悲从中来,昏迷了多日。
而就在刘光牺牲的半个月后,刘斌的女婿,也就是刘斌女儿刘丰的丈夫陈加丰,向上级递交了申请上前线的请战书,他要以“半子”的身份来继承家风,完成烈士未能完成的壮志。
“雷军长”原型——160师师长张志信《高山下的花环》中,雷军长是一个绕不过去的人物,他的冲冠一怒,以及他在得知儿子牺牲后的短暂失神,都让人印象深刻。
而对于他的原型人物,一直有不同的看法,但公认最接近的,则是54军160师师长张志信。
对越反击战打响之后,张志信动用了一次“特权”,把他在南方参加集训的儿子张力调到了自己的部队,原因是儿子一心求战,因此,张力成了160师的一名侦查班副班长。
而为了不让别人得知张力是自己的儿子,在出征前夕,张志信特意扣下了张力手上的手表,这块表是张力的最爱,为此他还有些不高兴。
出境作战后,张力极为英勇,曾两次荣立战功,而在1979年2月27日,却发生了意外。
当天,张力与战友一起执行侦查任务,而在行至一处山坳时,与越军小队遭遇,由于敌人处在暗处而张力等人处在明处,因此敌人猛烈的火力压得我方根本抬不起头。
眼看这么下去不是办法,张力就就决定隐蔽前进,打掉敌人的暗堡。
但就在他借助石头的掩护向暗堡方向前进时,另一处暗堡里的敌人突然发起攻击,重机枪扫射出来的子弹,狠狠地打在张力的身上。
因为地处丛林,加上有敌人火力压制,导致张力根本无法得到及时医治,一个多小时后,失血过多的张力越发感到虚弱,他明白,自己剩下的时间不多了。
直到这个时候,他才拉住班长的手,告诉他,自己是师长张志信的儿子。
同时,张力还艰难的告诉班长,“请回去之后,对我爸爸说,儿子没有让他丢脸,告诉他不要太难过,一定要照顾好我的妈妈”。
张力
由于当时在密林深处,不得已之下,张力的遗体被就地焚化,战友们带着他的部分遗骸,回到了部队。
但当张力所在的连队把张力牺牲的消息电报只师指挥所时,没有一个人敢把这个消息告诉张志信。
因为大家都知道,张力是师长的独子,并且还是在师长30多岁时才有的孩子。
并且,张力在部队里表现的十分优秀,每每与人提起,师长都开心的像个孩子,而如今要是让师长知道张立牺牲了,不知道他会有什么反应。
所以,时任160师政委的李兆贵就要求知情人员,暂时不要把这个消息透露出去,等到随后再找时机告诉师长。
但有道是纸包不住火,师部指挥所里有几个年轻的参谋,是张力的至交,他们为张力的牺牲感到十分伤心,尽管强忍着,但还是被张志信看出了异样。
当张志信问他们怎么回事时,参谋们一直哭却不肯说,问到最后,张志信也发火了,“我是一师之长,我的决定关系到战士们的生命,所以,不管发生什么样的事情,都必须告诉我”。
看到瞒不住了,李兆贵这才说了实情。
而当听到儿子已经牺牲的消息后,纵然是见惯了生死的张志信,也是差点没承受住,身子陡然晃动起来,直到三分钟后,他才平复了情绪。
他艰难的说,“有战争,就会有牺牲嘛,张力,死的其所”。
由于战事紧急,张志信没有同意大家提出的为张力隆重安葬的请求,而仅仅是命人挖了一个坑,插上一块木牌就把张力的遗骸埋葬了,一直到战后,张力才和其他烈士一样,安葬在靖西的烈士陵园中。
而在张力牺牲的30年后,也就是2009年,早已退休在家的张志信,在一天早上醒来后告诉妻子,说他又梦到儿子了,所以,他想趁着自己还在世,去靖西看一看儿子。
妻子十分担心张志信的身体,因为当时张志信身体已经出现多处病症,所以她担心丈夫在路上有个三长两短。
但张志信的一句话,让妻子泪流不止。
“昨晚我梦到儿子,儿子在那里生气,他埋怨我在战前非得把他的手表扣下来,所以我想去亲自还给他”。
就这样,老两口一路搀扶着从家里出发,足足在路上走了12天,这才终于到达靖西烈士陵园。
看着定格在三十年前的儿子的照片,张志信老泪纵横,他自言自语的说,“爸爸这辈子最骄傲的事情,就是有你这个好儿子,你没有给党和国家丢脸”。
英魂长留天地间除了刘斌之子刘光、刘明,以及张志信之子张力之外,还有多位出身将门的烈士,仅有性命和事迹可查的,就是十多位之多。
广州军区司令员、开国少将江燮元,曾任四野4纵12师师长,塔山之战中,他率部扼守塔山与敌激战六个昼夜,硬是挡住了敌人11个师的进攻,而此战,也让江燮元一战成名,他麾下的34团、36团,分别被授予“塔山英雄团”、“白台山英雄团”等光荣称号。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后,江燮元不仅率部上了战场,还“开后门”把他的两个儿子也送上了战场。
临出征之前,他告诉儿子,“不立功,就不要来见我”。
就这样父子三人齐上阵,而在谅山一战中,这位曾经的四野名将再次打出军威,一举拿下越南北塞地区,并全歼了越军主力。
与此同时,他的两个儿子江鲁平、江南平也没有给父亲丢脸。
其中,在老山轮战期间,担任侦察连连长的江鲁平,为抢救受伤的队友,不幸被越军的高射机枪打中,身负重伤后,仍坚持指挥战斗,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而在1979年高平之战中,负责穿插任务的我41军里,就有四个高级将领之子牺牲。
其中,41军副军长毛宇的独子毛晓东,在夺取809高地时被机枪击中,不幸壮烈牺牲,41军参谋长曲奎之子曲宁江,当时参军还不到一年,在往高平穿插的途中,为吸引敌人火力,也不幸牺牲。
而在他牺牲的前几天,他才和父亲曲奎刚刚见过面,当时部队正在急速行军,所以父子二人没有说话,只是对望了一眼就此别过,而这一别,就是阴阳两隔。
与曲宁江牺牲在同一天的,是41军362团团长姜永锡的独子姜利民,在战争爆发前,上级考虑到姜利民的母亲身体不好又没人照顾,所以已经批准他转业,但他拒绝了转业安排,毅然上了战场。
就在曲宁江牺牲的当天,姜利民带着战友为后续部队开辟通道,而在开辟路上,他被敌人击中后牺牲,年仅28岁。
还有,41军121师政委周开源的长子周伟牺牲在了高平。
不止是他们,曾任50军150师副参谋长的耿进福,他的两个儿子耿军和耿晓康,在一天之内相继牺牲,50军149师446团团长曹从连,在望远镜里亲眼看到儿子曹辉倒在了敌人的机枪之下。
这个名单还有很多,写这些并不是为了说明他们的身份有多特殊,而是因为这些将门虎子,真正做到了为保家卫国舍身忘死,他们的牺牲,值得我们所有铭记,而他们的英魂,也将长留人间,守卫这片他们热爱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