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0月,时值金秋,但此时的蒋介石却在和傅作义谋划着一场阴谋,二人坚信,只要这个计划能实施成功,那么不仅可以打击解放军,还让整个国军当“中兴”,同时,又能极大的振奋国军军心,更重要的是,能使面临愈发颓败局势的国军转败为胜。
想到这里,蒋介石和傅作义不由得得意洋洋,甚至开始幻想计划成功之后弹冠相庆的场景了。
是什么计划能让这二人如此忘形呢?这一切,得从当年的9月份开始说起。
一、为扳局面不择手段1948年9月16日,我华野大军正式向津浦、胶济两铁路的交会点,也就是连接华东、华北地区的枢纽济南城发起进攻,济南战役由此打响。
济南是华东战场上的重镇,只要济南掌握在手里,那么蒋介石就可以实现屏障徐州,同时隔断华东、华北解放区的联系,因此,济南务必不能有失。
而为了保住济南,蒋介石以10万余的重兵守备,并命爱将王耀武坐镇,还安排了徐州的3个兵团共计17万人北援,目的就是确保济南城的万无一失。
此外,济南在国军的经营下,城防极其坚固,被王耀武自诩为“固若金汤”,但即使如此,王耀武还是不放心,又把自己嫡系的74师(重建后)中的7个连空运至济南城,来加强防守力量。
不过,虽说国军做足了万全的准备,但正义却不属于他们,自然胜利的天平也不会向他们倾斜。
在济南战役开战不久,华野便成功争取了国军吴化文部2万人的起义,这就给王耀武了致命一击,随后,华野大军经过八个昼夜的攻坚激战,最终拿下了济南城,王耀武本人也被生俘。
济南战役胜利的同时,我军在东北战场上也是捷报频传,至当年的10月,锦州、长春相继解放,国军的据点就只剩下一座孤城沈阳。
至于华北战争,我军同样也占据上风,山西的太原,被徐先前率1兵团牢牢围住,另外华北野战军的2兵团和3兵团,则在杨得志和杨成武的率领下分别开往冀东、绥远方向,如此部署,使得傅作义相当的疲于应付。
总体来说,当时随着我军的节节胜利,使得国军的形势是江河日下,而这导致国军内部是人心惶惶,就连傅作义都不由的对部下哀叹“该怎么办才好”。
如此局面,自然让蒋介石极为头疼,他迫切需要一场胜利来稳住人心,但胜利哪有那么容易?
与我军硬碰硬,这想都不要想,真要能在硬碰硬中占便宜,那也不会有如今的局面,因此,只能来点偏门的。
思来想去,蒋介石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当年10月的一天,蒋介石亲自来到傅作义所在的华北“剿总”司令部,二人对着地图密谋半天后,终于把这个“好办法”确定成型。
什么“好办法”呢?这说起来,也是我军无意间露出的一个破绽。
众所周知,解放战争时期我军有四大主力,即西野、中野、华野和东野,这四支野战军,也就是后来一野、二野、三野和四野。
而在1948年10月前后,四大野战军正在各自的战场上与国军鏖战,其中,西野在彭老总的率领下正在西北与胡宗南斗智斗勇,而中野和华野,则正与国军对阵于淮海,东野那就不用说了,当时正在和国军全力决战于辽沈。
当然,除这四大野战军外,还有我军的华北野战军,也就是聂荣臻领导下的原华北军区野战部队。
华北野战军当时在哪里呢?前文我们讲过,华北野战军的第一兵团正在围困山西太原,而第三兵团则去了绥远,只有第二兵团,在冀东和冀中一带。
而这就是破绽所在,要知道,在1948年的5月,毛主席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正式移驻至距离石家庄不远处的西柏坡,也就是说,位于冀中地区的西柏坡,是当时我军的心核心地区。
正因为如此,蒋介石和傅作义的计划便是派一支奇兵突袭石家庄,然后向西直指我党中央的所在地西柏坡。
而之所以蒋介石和傅作义认为该计划有极大可能会成功,是因为当时我军四大主力都远离中央在不同战场上,哪怕是距离最近的,也有千里之遥,如果要赶回来,起码得四天以上。
至于华北野战军,两大主力兵团一个在太原一个在绥远,只要行动迅速发起突袭,就算这两大兵团回来,那么也晚了一步。
仅从这一点,就能看出蒋介石这个计划之毒辣,他想趁着我军在冀中地区兵力空虚的时机,来一个突然袭击,一旦成功,那么就会让国军声势大振,毕竟,这里是我军我党的核心所在。
这还不算完,在蒋介石看来,这个计划一旦开始实施,那么我军只有两种应对结果,第一,仓促应战后损失惨重,第二,调主力回援,而一旦调主力回援的话,那么就会打乱我军在其他战场上的计划,甚至还会影响到全盘计划。
这么一来,蒋介石就可以趁机有喘息的机会,从而为反攻创造更多可能性。
所以,不管怎么看,这是一步稳赢不输的棋,正是因为如此,蒋介石和傅作义才会得意万分,不管此次计划是往哪个方向发展,反正对国军都是有利的,想到这里,蒋介石和傅作义很的不提前开始庆祝了。
但蒋介石万万没想到的是,毛主席却用了一招他意料之外的应对招式。
二、雄文退敌傅作义要偷袭石家庄和西柏坡一事,在最开始,我军这边并不知情,幸亏当时潜伏在北平地下党同志,在得知傅作义的计划后,及时将消息传递了出来。
而党中央在得知这一消息后,也是大吃一惊。
要知道,北平到石家庄,只不过区区600余里,并且当时保定以北的铁路基本上也都在国军的掌握之中,借助铁路加上机械化行军,那么敌军少则两天,多则三天,就会抵达石家庄。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在当年的10月25日,也就是党中央得到情报那天,傅作义的94军先头部队已经到了北河店(今保定境内)。
而我军这边正如前文所说,四大主力不在身边,华北野战军的1 、3兵团也不在附近,所以,当时的情况可谓是极为危急。
面对这种突发状况,毛主席、周总理、朱老总以及军委其他领导齐聚一堂,开始了紧急磋商。
磋商之后,一方面军事上做了相应的部署,同时还安排了紧急预案,也就是做好了中央机关撤离的准备。
而另一方面,毛主席也构思了一个异乎寻常的破敌之策。
什么破敌之策呢?当时面对紧急局势,毛主席并未慌张,反而告诉身边的人不要慌,而经过他的深思熟虑后,他拿起了笔,写了一封短短的文章,并将这篇文章交付新华社,以电讯形式即刻发表。
1948年10月25日,新华社播发了一则电讯,电讯的名字为《蒋傅军妄图突袭石家庄》。
新华社华北二十五日电:确息:当我解放军在华北和全国战场上连获胜利之际,在北平的蒋介石和傅作义,妄图以突击石家庄,破坏人民的生命财产,据前线消息:蒋、傅决定集中九十四军两个师及新二军三个师经保定向石家庄进袭。其中九十四军已在涿县定兴间地区开始破坏....华北党政军各首长正在号召人民动员起来,配合解放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的歼灭敢于来犯的匪军。
这则电讯前后仅有数百字,字数倒是不多,但却因为其中的“丰富内容”,起到了相当大的效果。
首先,电讯中准确指出了来犯敌军的兵力以及番号,其次,还把敌军的行动路线说的明明白白,最后的结尾则告诉敌军,我们已经做好准备严阵以待,就等着你们来。
众所周知,军事上想要达到奇袭的效果,那最重要的就是情报保密,这样才能让对手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仓促应战。
此外,若是想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那按照常规来说,就算知道了敌人来袭的情报,也应当装作不知道,这样才会让敌人进圈套后再“关门打狗”。
但毛主席的思路,自然不是一般人所能比的,他反其道而行之,一则“广而告之”的电讯,玩的就是“阳谋”,并且还生怕敌人不知道,不仅交代新华社紧急播发,还要求印在次日的《人民日报》上。
据时任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的安岗回忆,在当年10月25日那天晚上,忙完一天工作的他已经准备休息,结果刚睡着就听到了电话响,接起来一听,是时任新华通讯社社长胡乔木打来的。
当时胡乔木就告诉安岗,有一条消息需要明天必须见报,于是,胡乔木一边说,安岗一边记录,把新华社播发的那则关于我军队傅作义偷袭石家庄行动了如指掌的消息记了下来。
最后,胡乔木叮嘱安岗,不仅要印在第二天的报纸上,还要印成传单,最关键的是要送到前线,一定得让傅作义知道。
在我军的各种“努力”下,傅作义果不其然的看到了这则报道。
而当傅作义看清从秘书手中递过来的这份电讯后,犹如是一盆凉水从头顶泼了下来,让他呆坐在那里半天都没动。
期间,他不断地喃喃自语:
我兵力尚未集结完毕,人家就全知道了,军事机密不保,偷袭又岂能成功?
半天之后,傅作义才回过神来,他赶紧拿起电话打给秘书王克俊,要求务必不可轻举妄动,一切都以谨慎小心为上。
不仅是傅作义被吓坏了,就连他的部下也被吓破了胆,担任此次突袭石家庄行动的副总指挥刘华南(新2军32师师长)在看到这则电讯后就哀叹:我们自以为是一次极为秘密的行动,结果部队还未集结完毕就被对方知晓,此去怕是有来无回了。
临危不乱,以奇谋扼制毒计,这一手高明至极的阳谋,让敌人瞬间吓破了胆,也只有是毛主席这样的运筹帷幄,才能想出如此计策。
正所谓趁热打铁,为了扩大效果,紧接着,毛主席的第二则电讯出炉。
这第二则电讯,名为《华北各首长号召保石沿线人民准备迎击匪军进扰》,主要内容则是把来犯敌军的路线、进度等做了更详细的报道,而更神的是,电讯中还把自己的军事部署也进行了公布于众。
若说第一则电讯是为了让敌人吓破胆,那么第二则电讯,则是让敌人吓到“魂飞魄散”。
毕竟在军事上,几乎没有人会主动把自己的相关部署做详细介绍,并且还登到报纸上,最绝的,是报道中还光明正大的交代,要对来犯者“诱敌深入、聚而歼之”。
这样的结果,就是让敌人认为,我军确实是已经做好了万全准备,而非虚张声势,一旦他们前来,就会遭到痛击。
同时,在第二则电讯里,再一次的对华北人民进行了号召,一方面告诉大家不要慌,解放军已经有了御敌的准备,另一方面,则号召大家全体动员起来,为击退来犯之敌、保护家乡做出贡献。
并且,为了让华北人民有信心,电讯中还举例了不久前孟县歼灭傅作义部队的例子,告诉大家只要军民一心,那么再强大的敌人也不可怕。
那么,这第二封电讯有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呢?不仅有,并且效果简直是好到超乎想象。
三、军民合力共退敌在第二则电讯发出后,傅作义是真的怕了,他真担心自己会一去不回,所以他就请示蒋介石,要不要撤回来。
但蒋介石是一个不见棺材不掉泪的人,他强令傅作义继续执行计划,无奈之下,傅作义只能要求部队前进。
而就在傅作义出动之后,迎接他的,是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当时冀中、北岳两个解放区的百姓、民工以及地方武装和民兵等共20万人,纷纷主动承担起了阻击敌人的任务,开始构建各类阻击阵地。
短短一天的时间里,望都、唐河一带大小阻击阵地无数,而平汉铁路线上,也布满了民兵们埋下的地雷等。
到了10月26日下午,当九十四军121师的师长韩迪带着部队抵达徐水时,他上一秒还在为一路上顺利得意,认为很快就能抵达保定,而下一秒,一声巨响,让他的美梦当场破碎。
随着一个个地雷的引爆,不仅铁路瘫了,国军的汽车也被逐一炸毁,而巨大的爆炸声导致国军队伍里的军马受惊开始乱窜,顿时94军乱成了一锅粥。
而就在这个时候,早已埋伏在附近的华北军区部队以及民兵武装迅速冲了出来,一时间枪声大作,打的敌人晕头转向,不得不后撤,最终在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后,堪堪逃出我民兵的包围。
这还仅仅是开始,之后,敌军再度往保定推进,但却因为道路被破坏掉以及到处是地雷,致使敌军走的异常之慢,整整7个小时,才走了不到15公里。
此外,敌军还曾尝试利用骑兵开路,但他们没想到的是,我军这边早就组织过民兵开展学习了如何打骑兵的训练,而如今敌军的骑兵正好是练手的好机会。
所以,敌军的骑兵也遭到了阻击和拦截,什么绊马索、地雷等,民兵能想到的招数统统都给敌人招呼了上去,最终导致敌军损失惨重却进度缓慢。
到这这种程度,傅作义的部下是真正认识到了解放区军民的厉害,进展缓慢且损失惨重的尴尬境地,导致他们纷纷打起了退堂鼓。
时任敌军骑兵第四师的师长刘春芳,就数次向傅作义发急电想要撤兵,包括突袭行动副总指挥刘化南也有此意,甚至已经开始做班师的准备了。
而有了华北军民的齐心协力阻击前进,就为我军的主力部队回援争取到了宝贵时间,在当年10月26日下午3时,正在平绥路附近的华北军区野战部队第三纵队司令员郑维山,接到紧急任务,要他火速回援满城,以配合第七纵队阻击来犯之敌。
接到任务后,郑维山迅速带着部队出发,中间一刻不敢耽误,仅用两天时间,就走完了四天的路程。
而随着三纵抵达指定位置,加上其他主力部队也逐一回援到位,傅作义也意识到了偷袭石家庄的计划已经破产,最终,只得下令部队后撤。
而就在傅作义回撤的当天,毛主席的第三则电讯,即《评蒋傅军梦想偷袭石家庄》发表。
这则电讯,是三则电讯中篇幅最长的一篇,电讯以恢宏的气势、铿锵有力的措辞,把人民解放军严阵以待的气魄,以及华北人民保卫家乡、捍卫胜利成果的决心表达的淋漓尽致,彻底宣告了敌人此次袭击必将会失败。
三篇雄文退五师,毛主席用过人的胆色和犀利的文笔,上演了一出现代版的“空城计”,扭转了当时危急的局势。
而傅作义这边,却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不仅行动没有成功,反而折损了数千兵力和大宗物资,让本就有些离散的军心更雪上加霜,突袭行动副总指挥刘化南后来就回忆说,“部队返回驻地后,对“剿总”产生了极大的怨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