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月,随着三大战役结束,中央军委下达了《关于野战军番号改按序数排列的决定》,伴随着这份决定的下达,原西野、中野、华野和东野这四大野战军,正式更名为一野、二野、三野和四野。
从地名区分,到如今的按序数排列,这就标志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建设工作上,迈入了正规化的新阶段。
而四大野战军的司令员,仍由彭德怀、刘伯承、陈毅和林总担任,不过在副司令员的配置上,却出现了一个十分奇怪且有趣的现象。
此种奇怪现象,总结一句话就是,一野设了副司令等同于没设,三野的副司令员干着司令的活儿,至于二野和四野,干脆就没设副司令。
这是咋回事?
一、特别的副司令员
副司令,顾名思义,就是非正职司令,从职务设置上去看,副司令通常是军事主官(也就是司令)的副职,也可以称作为司令的副手。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副手可不是助手,二者虽仅有一字之差,却在工作职能上、职务级别上差了很多。
既然是副手,自然是协助军事主官完成或者完善某些工作的,而就我军在战争时期的情况来说,一支部队设不设副司令,取决于几种情况。
首先是部队的作战任务繁重或者是作战范围较为宽广,在这种情况下,单凭军事主官即司令一人,显然无法兼顾多面,也无法更好的完成任务,所以,就需要设置一位乃至多位副司令进行工作上的分担。
这就好比一个公司,在总经理之下配置有一位或者多位副总,每个副总各自分管一块业务,这么一来,就能有效的推进工作,促成工作的更好完成。
当然,公司与部队肯定有很大的区别,所以公司的副总与部队的副司令,在职能上自然也有不同之处,不过,基本原理和意义还是比较接近的。
尤其是一支部队里,军事主官坐镇核心统筹全局,而副司令则具体负责战役计划的落实与实施,这就跟一个公司里,具体分管诸如销售、财务的副总性质差不多了。
总而言之就是,副司令的第一大作用,就是起到为军事主官分担工作的职责。
其次,则是因为形势上的需要,比如为了团结新的有生力量(尤其是起义部队),那么就会结合形势,配置合适的人选担任部队的副司令。
这一点,在解放战争时期尤为明显,随着国军的每况愈下,以及我军的节节胜利,不少深明大义的国军将领转投至我军之中,而这些起义的将领,有很大一部分都带着原有的部队,因此,为了吸纳他们以及团结、照顾他们,通常都会把起义将领设为副司令。
这一点,在一野(西野)中就有现成的例子。
1942年,原国军三十八军军长赵寿山将军,因不满蒋介石消极抗日,便在彭德怀的介绍下加入我党,之后,在1945年,赵寿山将军率旧部于河南洛宁起义,最终在1947年,经董必武精心安排,顺利抵达晋冀鲁豫解放区,并在当年7月通电全国起义。
赵寿山将军的起义,在当时意义十分重大,原因就是他是解放战争初期,第一位弃暗投明加入我军阵营的国军高级将领,而他将在我军中担任何职务,会对广大国军将领时一种积极的影响,所以,对他如何安排,毛主席也是十分慎重。
最终,毛主席将赵寿山将军调任至彭老总的西野,担任西野副司令员一职。
赵寿山将军的例子,就是团结起义将领的很好证明,而通过对他的安排,也让更多的国军将领看到了希望,从而在后续的战争中,越来越多的国军将领弃暗投明。
而那种因作战任务繁重、作战范围广,以及军事主官坐镇统筹、副司令具体执行的例子,则在三野(华野)就有很好的体现。
当初华中野战军和山东野战军合并为华东野战军时,军事主官便是陈毅陈老总,而副司令则为粟裕,这种配置,一直到华野改编为三野之后也是如此,只不过粟裕在副司令这个职务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第二副政委职务(第一副政委是谭震林)。
而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陈、粟二位各有特长,其中,陈老总资历老、威信高,能让众将服气,所以由他担任军事主官统筹坐镇华野,最为合适不过。
而粟裕这边,则长于军事,善于一线指挥作战,因此,他与陈老总搭档无疑是能起到1+1大于2的效果,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优势互补。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配置,让华野在成立之后,打了多场漂亮仗,陈老总负责统筹安排,解决后顾之忧,而粟裕则专注于战役本身,二位紧密的配合,使得华野捷报频传,故而,就有了“陈不离粟、粟不离陈”的说法。
而这里就出现一个有意思的情况,陈老总在担任华野司令员期间还兼任了中野的工作,并且有一段时间工作地点都在中野,这就导致了粟裕虽说名义上是华野副司令,但却担负了绝大部分司令的工作,因此这就是为何会说三野副司令等于司令的由来了。
所以,设不设副司令,是要根据一支部队具体情况来决定的,而一个适合的副司令,不仅能为军事主官分担工作,更会与军事主官形成互补,形成积极影响。
二、一野副司令等于没设
前文讲到,赵寿山将军在起义之后,被安排至彭老总的一野(西野)担任副司令,但需要注意的是,赵将军的副司令,是西野的第二副司令。
也就是说,除他之外,西野还有第一副司令,谁呢?正是张宗逊。
所以这么一来,西野就有两位副司令,赵将军的情况我们前文已经做过介绍,而之所以张宗逊会担任西野的第一副司令,则与西野的由来以及他本人的资历有关。
西野的前身,是西北野战兵团,而西北野战兵团的前身,则是驻陕甘宁解放区的野战部队,也就是陕甘宁野战集团军。
从陕甘宁野战集团军时期开始,张宗逊就担任了集团军司令员一职(此前为晋绥军区第1纵队司令员),之后,陕甘宁集团军番号撤销,改编为西北野战兵团,彭老总出任司令员,而作为曾是这支部队军事主官的张宗逊,由他担任彭老总的副手,自然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这样的安排,其实正符合了平衡山头的结果,加上赵寿山将军这样的起义将领,所以西野就出现了两位副司令员。
但我们都知道,彭老总是我军历史上,少有的军政一肩挑的首长,他的能力不用过多赘述,在八路军时期长期担任副总指挥(实际主持八路军总部大部分工作)这点就已经很能说明,因此,就彭老总的能力来讲,是不怎么需要副手过多分担他的工作的。
再者,西野组建之后,部队的总人数并不多,最初仅有两万多人,之后增加了晋绥军区第3纵队,才达到了四万多人,一直到1948年年初,才不过七万多人而已。
这点人数以及较为缓慢的扩军速度,与兄弟野战军部队比起来要差太多,当然这背后也有很多因素,但不管怎么说,就这点人马,依彭老总的能力,一个人完全能兼顾周全,所以也就不需要副手来为自己分担什么了。
所以我们就看到,一野的两个副司令员,张宗逊大部分时间都在前线,毕竟他当时还兼任着一野1纵的司令员职务,而赵寿山将军,则多数时候在总部工作,也就是说,彭总一个人基本上把事情都料理的清清楚楚了,因此张、赵二位,只需要执行就成。
因此,这就是一野设了副司令,却“等同于”没设的原因。
三、二野。四野干脆不设
一野和三野,不管有什么特殊情况,但总归都设有一位或者两位副司令员,但二野和四野,却压根儿没设此职务,两大野战军全都没有副司令员。
要知道,二野成军之际,好歹也有九个军,这可比一野成军时要强不少,而四野那就更不用说了,正式使用四野番号时,拥有足足四个兵团百万之众。
如此庞大的部队规模,难道不应该更需要副司令员分担工作吗?但实际上,不管是二野还是四野,都没有副司令员这个配置。
至于原因,两个野战军各有不同。
先说二野,二野在成军之前,番号是中原野战军,也就是中野,当时中野师设有副司令员的,并且还是两位,一个是陈毅陈老总,一个则是李先念。
而中野的前身,即晋察鲁豫野军区部队,同样也设有副司令员,分别是滕代远和王宏坤。
另外在1945年,徐向前徐帅,也曾担任过晋察鲁豫军区副司令员一职,而上述这五位,之所以没有最终成为二野的副司令,则各自有各自的原因。
其中,王宏坤是因为徐帅的到来和上任,他便开始专注于晋察鲁豫军区六纵的工作,之后又随刘邓大军南下,自然就不再担任副司令员职务。
而徐帅和滕代远,则是因为刘邓南下后,加上晋察冀军区与晋冀鲁豫军区合并为华北军区,因此,徐帅和滕代远便就地转隶进了华北军区,归聂帅领导,分别担任华北军区的第一副司令员和第二副司令员。
并且,当时中原军区也已经成立,这么一来,徐帅和滕代远就不再是中原军区的人了,自然也就不可能继续担任中原军区的职务,更不会在后来成立的中野中任职。
所以至此,这二位就和中野没太大关系了。
而中野成立之际,李先念作为中原军区的主要创建者,他担任副司令员也是应该的,至于陈老总,主要是去协调工作,并非是长期任职。
到了1949年2月全军整编之际,中野改为二野,而此时的陈老总已经回归三野,李先念根据中央建设地方的指示,则去了湖北担任省委书记,开始了大力建设湖北的工作,也就是说,当时的他,已经从部队转到地方了。
而陈、李二位的离开,就造成二野在成立之际没有副司令员,之后随着形势的快速发展,二野再设副司令员也没有太大的必要,况且有刘、邓二位的配合,基本上军、政工作都搞定了,所以,二野自此就没有再设这一职务。
至于拥有百万大军的四野为何不设副司令员,归根结底,与四野逐步正规化,以及麾下四大兵团均具备独立作战能力有很大关系。
东北我军在林总的指挥领导之下,不仅人数快速增加,同时质量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尤其是经过数次各种形式的整训之后,使得东北我军变得极强。
强到什么程度呢?举两个小例子。
第一个,东野入关之后,奉命进攻傅作义部驻守的一座城,而原先对此城久攻不下的兄弟部队则在协助东野的同时观摩学习。
战后,兄弟部队就有将士回忆,东野不仅胆子大,并且战术得当,进攻能突破,突破了还能守住,全程下来,战术动作标准的就跟上课一样。
第二个例子,发生在平津战役期间,当时东野一个小股部队包围了一个国军据点,当时由于是后半夜,国军并不知道包围他们的是哪支部队,依旧顽强抵抗,试图击败对方后突围。
但等到天蒙蒙亮,这支国军部队的军官趴在墙头上一瞧,看见围住他们的解放军带着狗皮帽子,这才知道是东野大军,当即士气大跌,不一会就举起了白旗宣布投降。
通过这两个小例子就能知道,四野在当时确实相当之强,而这都得益于部队军事主官对部队的不断打磨,使得部队快速成长,最终成为一支无论军事素养还是士气面貌都趋于正规化的部队。
而这样的四野,下面的四大兵团自然是完全可以独当一面的,因此,最需要的是各大兵团配置副司令员以协助、分担兵团司令员的工作,而事实上也是如此,四野麾下的四大兵团,每一个都有副司令员。
至于四野总部则并不需要重复设置,一来林总的能力有目共睹,二来,还有罗荣桓、刘亚楼这二位的配合,三人组成了“林罗刘”黄金组合,这样的组合,已经能解决几乎所有的军事问题了,完全没有必要再另设一位副司令员。
归根结底,四大野战军之所以在副司令员这个配置上有所不同,完全是出于各自内部的情况不一样而形成的,同时,对于各大野战军不同的特点,毛主席和中央军委也也没有僵硬死板,而是具体情况具体对待,采取了灵活多变的方式处理,体现了高超的管理用人艺术。
胡说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