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血压,普利和沙坦有啥区别?

锐锐说健康 2025-01-05 13:16:41

普利类和沙坦类药物是临床常用的降压药物,普利类药物属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代表品种包括依那普利,福辛普利等,沙坦类药物属于血管紧张素2受体拮抗剂,代表品种包括替米沙坦、缬沙坦等,普利和沙坦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不同靶点,因此,药理作用接近,不良反应也类似,但是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定区别

一 不良反应的区别

普利和沙坦共同的不良反应就是会引起干咳、血肌酐的升高、高血钾和血管神经性水肿,妊娠期和双侧肾动脉狭窄者禁用,不同之处在于:沙坦类药物引起的干咳副作用发生率要低于普利类,因此,若使用普利干咳副作用明显,可尝试用沙坦替换。其次,普利类药物引起的血管神经性水肿的副作用比较多见,而沙坦类此种副作用较小,因此,若降压方案需要由普利类药物切换为新型降压药沙库巴曲缬沙坦,需要在停用普利类药物至少36小时后方可启用沙库巴曲缬沙坦,其目的就是为了避免血管神经性水肿的发生,而如果从沙坦替换为沙库巴曲缬沙坦,可直接替换,不需要间隔36小时。

二 作用机制的区别

虽然普利和沙坦都作用于RAAS,但是作用靶点还是有所区别,沙坦抑制血管紧张素2与其特异性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普利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而减少血管紧张素2的生成,普利除了抑制RAAS之外,还会升高缓激肽水平,缓激肽水平的升高有助于心血管保护作用,但同时,咳嗽和血管神经性水肿的发生率也会增加。沙坦类药物不影响缓激肽水平,因此干咳和血管神经性水肿的副作用少见。

三 临床应用的区别

1治疗高血压

在降压效果方面,相比于普利,沙坦类药物因引起咳嗽和血管神经性水肿的的副作用较少,患者的耐受性更强,接受度更高,依从性更好,血压更容易达标。

2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慢性心衰

普利和沙坦在降压之外,还具有心脏和肾脏保护作用,因此,特别适合用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慢性心衰等心血管疾病和慢性肾病的人群,对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慢性心衰的患者,普利或沙坦的作用不仅仅是降压,更重要的是改善这些患者的预后,预防心梗的发生和复发,降低心衰住院风险和死亡率,尤其在治疗心衰领域,相比于沙坦,普利类药物在心脏保护领域的地位更高,最新心衰指南建议:普利类药物对于轻中重度心衰,无论是否合并冠心病,均可获益,若不耐受普利,可选择沙坦作为替代。

0 阅读:32
锐锐说健康

锐锐说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