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东打仗有多猛?杨虎城三战三败,无奈对张学良说:六子你来吧

成成聊点过去的战争 2024-02-05 20:05:49

大家好,我是成成讲战争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将中,徐海东绝对是最神秘的存在。

徐海东因为早年作战身负重伤,自抗战开始后就一直远离战位,因此战绩不佳,对于他的军事能力、人生履历,后人了解甚少,远不及对粟裕、韩先楚、许世友这样少壮派将领了解的深入。

这的确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因为徐海东打仗实在是太精妙绝伦了,精妙到直至1940年日军还在反复研究这位早已脱离指挥位置的将领,对他十分忌惮。如果不是身体原因,说不定八路军里会出现两位徐帅!!

徐海东打仗真这么厉害吗?

在红军的诸多将领里面,绝对是名列前茅的存在,这样说,估计是不会有人质疑的。

这是因为,徐海东的战绩太“硬核”了!对徐海东的军事能力如此推崇,绝不是无中生有。且不说他率队大战汀泗桥、孤军长征到陕北,就单一把他到陕北之后的战绩拿出来,就足以让那些对其军事能力怀疑的人哑口无言了。

徐海东到底有多能打?东北军少帅张学良,17路军主官杨虎城都曾在他手下损兵折将。

这让张学良无比郁闷。

作为当时仅次于蒋介石嫡系的全国第二大军事集团——东北军,兵力20万且武器精良,飞机大炮应有尽有,但就是打不过仅有1万多徐海东指挥的红军部队。

杨虎城虽实力略逊于张学良。

可他是地地道道的“土著”,并以守城见长,曾有过坚守西安8个月的卓越战绩。陕北是他自己的地盘,所谓强龙压不过地头蛇,杨虎城为了自己“土著”的面子也会拼死抵抗。短时间内就让这的两位将军“万念俱灰,不抱希望”,那可不是开玩笑的。

毫不夸张地说,把这两位上将打得万念俱灰的人,正是徐海东。而且,就战绩而言,这二位不仅被打得万念俱灰,只怕从西安城楼跳下的心都有了。

这可不是夸大其词。杨虎城部下辖两师三旅,孙蔚如和冯钦哉两位师长刚交手两次就顿感大事不妙,便竭力劝说杨虎城,见其不听劝便开杨虎城始敷衍了事,说破大天都不愿意打下去了。不服输的杨虎城派出自己的3个警卫旅和红军交手,结果一打起来3个旅长俘虏一个,死了两个。

面对如此强悍的战力,让一向以陕西冷娃自居的杨虎城也敬而生畏,可不敢再打下去了。正因为如此,他对张学良到西北才没有反对意见——饿(我)是玩不转了,外来的和尚好念经,我看还是交给你小六子吧。

张学良自恃兵强马壮压根就没把徐海东放在眼里,他来陕北可不是走马观花的。

首先,他要用战绩立威,要让你蒋委员长看看我东北军的实力如何,不是吃素的。

再有,打垮了红军也可以震慑住各路诸侯,东北军便可顺势接管西北的地盘。奈何咱们这位少帅豪爽、仗义、英俊、潇洒,什么都好,就是这军事指挥能力实在不敢恭维。结果两个月里三次败北,损失两个师不说,榆林之战,更是把少帅打服气了。

猛虎对貔貅,东北军里最能打的与红军最能打的,究竟谁更胜一筹?

榆林桥战役,就是在陕北打服张学良之战中的第二战。

徐海东首战在劳山歼灭了东北军110师之后,发了横财,装备得到极大的改善。此时,他发现东北军把高福源的619团派到了榆林桥并开始修筑工事,又注意到619图案孤军前出,徐海东当机立断,决定吃掉高福源。

貔貅要对东北虎下手了。

众所周知徐海东因为打仗勇猛,有个“徐老虎”的外号,因此他与高福源的对决应该是华南虎斗东北虎。但考虑到徐海东湖北老家的华南虎几乎没有了。思来想去,还是用貔貅来形容徐大将军更贴切。貔貅喜敛财,只进不出的动物,徐海东率队长征,装备越打越好,大洋越来越多,到最后连毛主席都得写信给他借钱帮红一方面军渡过难关,他不是貔貅谁是貔貅呢?

徐海东长征一路,一路打,一路缴获,一路招兵,到达陕北的红25军居然比出发时的人还多,而且还装备达到了1个连6挺机枪的水平,让兄弟部队羡慕不已。

反观高福源,既然敢号称东北虎,其指挥能力,部队的装备自然也不差。

高福源所在的107师,实际上就是张学良的警卫旅——第7旅。东北军丢失东北败退入关后重新整编,蒋介石为了慰藉一众将领,将东北军原有的旅改为师,其实所属的兵力、编制都没改变。弹指之间就让凭空升一级的东北将领感激涕零,实乃政治高手。

619团下面有直属的迫击炮连、重机枪连,每个步兵连有轻机枪10听,比徐海东最精锐的红25军装备还要精良。但碰上徐海东这个“硬茬子”,高福源还是稍逊一筹,充其量是个老虎崽子的水平。

但是,绝不可掉以轻心。毕竟,高福源确实有两把刷子,从构筑的防御工事就能看出,榆林桥的防守可谓严丝合缝。

榆林桥位于甘泉以南40公里处,是个几十户人家的村镇,北靠山丘,南临洛水,公路穿洛水而过。这个地方只有南面地形开阔,易于进攻部队展开,也是高福源重点设防的地段。高福源是个勤勉的军官,深知“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的道理。他事先侦察了榆林桥的地形,是带着建筑材料去的,可谓准备充分。

10月20日进占榆林桥,619团立马开始抢修工事,几天时间就已初见规模。高福源的防御部署北面依托山岭,南面沿公路布防,挖掘壕沟,在壕沟上设置吊桥,并沿着壕沟构筑了一个大堡垒和一连串小堡垒,迫击炮和重机枪连立即进驻,形成对前方的严密防御。高福源把步兵主力控制在榆林桥南侧,退可以坚守村子——榆林桥南侧有一道简陋的寨墙,如果时间充裕,高福源肯定会把这道寨墙变成第二道防线。

不过高福源的部署已经很到位了,他也想到自己刚来这里,防御设施还很粗糙,如果自己遭遇到红军集中兵力的攻击恐怕坚守不了多处时间。为此,他在仅有的几天时间里,还抽出了兵力在榆林桥背面的后山上修了防御工事,并派一排步兵驻守。这样,万一榆林桥守不住自己可以弃村上山,凭借山上的工事死守一阵。鄜县距此仅40里,守鄜县的是107师师长刘翰东。高福源进驻榆林桥后特意亲信将此处情况告知,希望在危急时刻刘能来增援。

有了这样一个固若金汤的阵势,高福源仍有些放心不下,依然每天督促部队训练,抢修工事。然而,他不知道的是,这个阵势一亮出来,对面那头貔貅已经看出了它的破绽。

10月25天蒙蒙亮,大雾,619团的哨兵在朦胧中发现大量红军正在悄然接近,两军随即在外围展开激战,榆林桥战役就此打响。

徐海东准确的判断出高福源势必会以榆林桥以南,面对公路的正面为主要警戒方向,阵地前面还有一条洛河作为屏障,易守难攻。面对这种情况,他下令主攻的75师223团,78师分别从东西两面沿着洛河向榆林桥南侧东北军的阵地发起突袭。75师225团作为预备队。

徐海东的这一战术堪称“老辣”,东北军将注意力全部集中于南面,而红军沿着洛河而来,正打在东北军阵地的侧面,且不说如果运气好可以达到突袭的效果,即便是硬拼,这样打起来高福源前面的碉堡能挡住后面的射线,但侧着身子作战的东北军要多别扭有多别扭。

更重要的好处是两个师一个从东向西,一个从西向东,地理的阻隔和通讯的不畅致使双方的进攻时间无法统一。这本来不是好事情,但假如高福源因为先打响的一侧形势危急,抽调另一侧部队前去增援,而这时候削弱的一侧突然遭到另一个师红军的突袭,后果可想而知。

这个战术,和林彪的“一点两面”有异曲同工之妙。

力分则弱?那是兵力不足之时,现在徐军团长可是手握三个师的富裕兵力,就是分成几路打,任何一路打好了都能把高老虎的威风灭掉。

然而,红军刚开始的攻击并不顺利。

原来,突然泛起的大雾,让高福源心感不安,阵地前不仅增加了潜伏哨,更增设了流动哨,这警戒水平堪比《亮剑》里的李云东独立团了。

高福源

结果,两路红军刚摸上去就被发现了,偷袭不成只能便强攻。更致命的是高福源熟读兵法,面对危险他并没有把部队龟缩到寨内死守,反而在前一天晚上把配属给他的621团2营派了出来,开到洛河对岸建立警戒阵地。这个营并无战斗力,没有重武器,也不是高福源是配属部队,打光了不影响大局,却能把自己的防线纵深拓宽。

这一手果然管用,从西向东攻打榆林桥的78师,由于地形的限制不得不先解决掉2营。没有坚固工事的情况下,一个师打一个营,结果毋庸置疑。等打完这个营在攻打榆林桥,以619团为主的守军已经暂时击退了223团从东面的第一次进攻,以逸待劳,只能一声哨响,密集的子弹和迫击炮统统砸向了红军的队列。

78师只能被迫后退,在洛河对岸建立前进阵地与619团对射,但是,由于红15军团将大部分重武器都集中给了75师,78师凭借低劣的装备根本压不住敌人的重火力。

原本是强攻,现在却发展成了胶着战,进展艰难。

但是,此时的高福源也好不过道那里。

一交手就被吃掉一个营,损失不小,更重要的是,榆林桥原来配置的一部电台,恰好在此时故障,正在抢修时,发电机又被集中,结果成了只能收不能发的哑巴电台。这使得619团与鄜县的107师联络中断,无法报告红军来袭的消息。这半部电台也成了徐海东的战利品,他将其送给了毛泽东做礼物,史称红军在陕北有三部半电台,其中半部就由此而来。

面对这种不可捉摸的坏运气,高福源只能仰天长叹了。尽管如此,高福源还是很快就派出传令兵,寻找红军进攻的间隙,快马加鞭去鄜县求救。

然而,这几名信使都有去无回。因为,徐海东也怕遭遇腹背夹击,在攻打榆林桥的时候,派了一个步兵营在榆林桥和洛川之间警戒,监视洛川的东北军67军总部,同时派出军团直属骑兵团,在榆林和鄜县之间游动,监视鄜县敌军动向。这批高福源的信使,恰好撞进了骑兵团的警戒线中。

派出了求援的信使,高福源回过头来,指挥守军顽强阻击红军的进攻。

一个团顶两个师,即使是有预设工事也是吃力的事情。高福源不愧猛虎之名,只给团部留下一个警卫连,其余部队全部顶到最前面。这确实有效的扼制了红军的进攻,但也使东北军伤亡直线上升。

此刻,高福源并不担心伤亡,榆林桥守军有足够的防御纵深,即使撑到天明援军未到,他也可以在战况不利的情况下撤到后面的山顶阵地上去,在那里依托有利地形继续和敌人缠斗。

也许,此时的高福源心中会对后山的防守闪过一丝疑虑。但是他并没有选择增援后山那一个排。或许是因为兵力不足,或许这个无论调谁的部队从前线撤下来,都会引发混乱。

更重要的是,他觉得后方山势险要,除非是当地的土匪,没人可以抄自己后路。

以高福源对红军的了解,红军是不会选择和土匪合作的。

他预估的很对,但又完全错了,对的是红军没和土匪合作,错的是此时有一个红军将军正指挥着部队来包他的饺子,这个人虽然不是土匪,却让所有土匪胆寒。

十年之后,在东北一提他的名字,足以让绿林好汉谈虎色变。

这个人,就是后来的装甲兵副司令,开国少将贺晋年。

贺晋年

看起来文质彬彬的贺晋年,在关东大地上却是个“天杀星”的形象,被东三省各路悍匪誉为“剿匪王”。

如果说徐海东是只进不出的貔貅,那贺晋年就是一头穷追不舍的豹子。有一个著名的桥段是关于他的——1948年下半年,三江省布置工作,其中一项是“继续剿匪”,结果贺晋年回了一封只有四个字的著名电报——“无匪可剿”。

原来早在榆林战役开打之前,徐海东就给贺晋年的81师布置了任务——从榆林桥后面探出一条路来,在正面打响后偷袭高福源在山顶的预备阵地,再居高临下打榆林桥寨子。说白了就的断他的后路,在他的肚子里“瞎搅和”。

这活交给别人或许不合适,但交给略带“匪气”的贺晋年是再合适不过了、贺晋年在当地百姓的指引下,找出一条偷袭的羊肠小道。

贺晋年的81师轻取榆林桥北山,此时,正面战斗打得正激烈,东北军的碉堡已经被摧毁了几个,徐海东把骑兵团调了过来,利用骑兵团的冲击力配合223团试图突破619团防线,激战中高福源忙于排兵布阵堵漏,根本知道北山已经失守。

贺晋年居高临下一看,远处弹雨如梭,战况激烈,而整个榆林桥村寨就在脚下,像一块肥肉摆在眼前,遂大喜过望。81师没有重武器,贺晋年当即下令把东北军碉堡里的重机枪取来,亲自架在山坡上往村子里猛烈开火。

然而,此时的高福源并未惊慌失措,而是立即命令身边仅有的警卫连向山上反扑,自己返回团部试图用电报联系师部救援,但发报机仍然不能使用。当他再次走出团部,只见警卫连已经纷纷败下阵来。一个连怎么能顶得住一个师的攻击。高福源做梦都不会想自己面子这么大,居然招来三个师来对付他一个团。

此时,镇子里面的东北军已经乱作一团,81师、75师已经南北两面攻入了寨子,大批东北军纷纷放下武器投降。

西边泛起了朝阳,红军上下都松了一口气,认为随后国民党军很快就会崩溃。令红军意外的是在攻克寨子后,还有料想不到残酷战斗等待着他们。

高福源何许人也?猛虎啊,你闯到猛虎窝里,它能老老实实束手就擒吗?

被包围的高福源,率身边少数残军,硬是把这场战斗又托了6个小时,打到天亮,高福源手里还剩下两个阵地。一个是寨外南部与红78师对峙的一部分东北军官兵依然坚守在靠西的工事阵地上,另一个就是619团的团部。

寨外的东北军,主要依靠工事,但军心早已涣散,223团和78师两面夹击,很快就土崩瓦解。

但619团团部,可就是块难啃的骨头了。这里面有619团警卫连和第一连残部,还有团部卫士队,可以说该团的精锐,装备好,战斗力强,虽然吃了败仗,但在高福源的指挥下仍做困兽之斗。

10月25日天亮之后,徐海东命令预备队的225团上前,完成对619团的最后一击。

225团是75师两个主力团之一,也是红15军团最有战斗力的部队之一,完成这最后一击应该游刃有余,不成想,还是出现了意外。

按照计划,团长朗献民把部队分成两块,自己率领二、三营发动突击,由政委刘震指挥一营和团部直属连提供火力支援,并准备在突击队打开缺口跟进扩大战果。

红军其他部队未参战,因为这里的地形狭窄,容不下更多的人加入战斗。

郎献民的想法很简单,刘震指挥的掩护部队专打高福源的火力点,自己的突击部队把机枪集中在队伍前面,一边扫射一边往上冲,这样的火力配置,估摸着一个回合就可以打进东北军据守的窑洞,按照以往的经验,这一轮猛攻东北军就给投降了。

但是,郎献民这次有点小瞧高福源了。

高福源给残部下达的命令是——援军马上就到,放进院子里来打!

其实,他心里清楚压根就没有援军,仗打到这个地步,唯有尽忠到底而已。

守军不见得是牢不可破,但高福源在前一天的战斗中左肩中弹负伤,裹创喋血,持枪督战,面目狰狞。红军凌厉的攻势固然让人胆寒,但更怕这位随时让自己小命呜呼的军官。

恐怖让人心生畏惧,但更能产生战斗力,在高福源的督战下东北军官抵抗变得坚决而有力。而且,他的战术是对的。顺利冲进619团团部院内的红忽然发现要面对东北军强大的火力,顿时伤亡惨重。

轻机枪子弹有限,子弹已经所剩无几,狭窄的院落进一步限制了他们的战术动作,很多走完了长征的老红军却倒在了这个无名的地方。

刘震指挥的火力掩护此时已经毫无用处,红军冲进了院内,再打,就到伤到自己人了。

外面的红军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战友一个接一个倒下,终于败退下来。团长朗献民也在掩护部下撤退途中中弹身亡!

以刘震后来开国上将的身份,朗献民如果能活到授衔,至少也是中将。

由于团长和身边的官兵全部阵亡,遗体都没抢回来,刘震马上亲自带队发起第二次攻击。

起初徐海东并未到达战场,他十分了解朗献民和刘震的能力,此前的劳山一战可以轻松抓捕五六百俘虏,算得上是打东北军的专家了。所以,徐海东听到朗献民阵亡的消息后大吃一惊,匆忙赶来时,刘震已经把朗团长的遗体抢了回来。

按照以往的经验来看,朗献民和刘震在攻击前的准备相当充分,不但集中了绝对的兵力火力优势,而且进行了充分的政治攻势。红军战士不断的招呼东北军缴枪,喊“缴枪不杀,优待俘虏”等口号,一般情况下,面对这样优势的红军,又有外面那么多同伴做例子,窑洞里的东北军早该投降了。

没想到高福源及其心腹的疯狂督战,焕发了东北军新的斗志。窑洞的黄土坚固,对能量吸收能力极强,红军投射的枪弹和手榴弹只能破坏其表层,虽然也打死了几个官兵,一时间恐难彻底歼灭洞中的敌军,局面一时僵持在这里。

弄明白情况后,徐海东大怒,决定亲自坐镇指挥,拿下高福源。正在这时,有一架东北军的侦察机飞越榆林桥上空,还扔下两个炸弹。原来是,张少帅的空中支援来了,不过这点小动静而对整个战局来说根本于事无补。

也许是看到飞机让徐海东有了灵感——从地面攻不进去,那就从上往下攻啊。这可悠着点邪乎——红军没有飞机,何谈从上往下攻呢?的确可以。

这是陕北人当时的居住习惯造成的,他们住窑洞。所谓窑洞,不是修建的房子,而是在很厚黄土中“掏”出的房子。所以窑洞就是土坡的一部分,洞顶总是和周围的自然地形相互连接的。这就给接近窑洞的顶部提供了方便。

徐海东一边指挥红军封锁高部火力点,一边派人从周围山坡上向高福源窑洞的顶上冲。

窑洞

高福源把这里作为指挥部后,也在四面和窑顶陶了一些枪眼,但毕竟人少,总有火力死角,又遭到红军优势火力压制,三下五除二就被红军冲到了团部窑洞顶上。

势头正盛的红军立刻把手榴弹从窑洞的烟囱里扔了出去。几轮手榴弹过后,该守军带来巨大的双王,高福源也被炸伤,但他此时仍负隅顽抗,指挥部下向外冲,试图从院子里反攻房顶的红军。

无奈部下已经不听他的了。长时间的战斗,精力体力早已不堪重负,再遭遇雷霆一击,手榴弹的威力远大于团长的手枪,窑洞里的东北军丧失了斗志,举手喊着“缴枪”从窑洞里面往外奔,高福源也无可奈何。

10月25日下午2点,619团团部终于被红军攻克。

榆林桥之战落下了帷幕,貔貅和猛虎的战斗也分出了胜负。

此战,红军伤亡200多人,东北军也伤亡200多人,区别是红军俘虏了1800名东北军,经过教育大部分参加了红军,徐海东一仗下来,不但补充上了所有伤亡,还足足增编一个团(224团,团长韩先楚)。

这还是碰上了高福源这样玩命的对手。

怪不得蒋介石称徐海东为“文明一大害”,悬赏10万大洋要他的脑袋,仗要按他这个打法,国军的蒋军们可真的没活路了。

0 阅读:32

成成聊点过去的战争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