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冤亲王恢复帝号,高龄剩女风光出嫁:记成化年间的大明郕王家族

楼哥看明史 2024-08-06 13:45:28

前言: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正月十七日,毁誉参半的“土木堡战神”兼“瓦剌留学生”朱祁镇驾崩,终年三十八岁,谥曰“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庙号“英宗”。

五天后,皇太子朱见深登基称帝,即明宪宗。又过了五天,宗室元老、英宗叔父、宪宗叔祖、襄王朱瞻墡上奏,请求将郕王妃汪氏迁出诸王馆。这位老王爷的理由很简单,近日陛下的弟弟德王朱见潾已经出府,男女有别,岂能混住?

上曰:“叔祖所言良是。但郕王妃寡居,孤女未嫁。始自西内迁居外第,盖先帝盛德事也。今若他徙,无所于归。其勿复徙。”—《明宪宗实录卷一》

郕王妃汪氏剧照

襄王殿下在英宗朝备受恩遇,但这一次显然马屁拍到了马脚上。宪宗的回复很隐晦,他提醒叔祖注意,这位郕王妃从宫中迁出,和先帝有关。我们现在要是把她赶出诸王馆,难道让她自生自灭?谁能承担这样的舆论后果?

那么这位郕王究竟是何许人也?上到皇帝,下到亲王,都对他,乃至他的家人如此忌惮呢?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

从郕戾王到景皇帝

朱祁钰,明宣宗朱瞻基庶次子,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二月封为郕王,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七月奉旨居守北京。

孙太后剧照

一个月后,御驾亲征的明英宗朱祁镇,在土木堡兵败被俘。消息传回京师后,英宗生母孙太后命郕王监国,同时册立英宗庶长子朱见深为皇太子。但此后瓦剌人押着英宗,在大明境内四处叫门,孙太后不得不将其“尊”为太上皇帝,改立郕王为新天子。

意外登基的朱祁钰尽心尽力,把皇帝这一份职业做得风生水起。不但击退了瓦剌人,也迎回了太上皇帝。不过他此后将朱见深降封为沂王,改立自己亲儿子朱见济为皇太子。接着又炮制了所谓的“金刀案”,意图对兄长赶尽杀绝。

景泰帝朱祁钰剧照

随着朱见济的夭折,朝堂之上为了是否复立沂王为太子,一直争论不休。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正月十六日深夜,太上皇帝发动政变重新登上皇位,在诛杀了景泰朝第一功臣于谦后,将朱祁钰仍废为郕王。

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二月十九日,郕王朱祁钰去世,年仅三十岁,谥曰戾,以亲王礼将弟弟葬于金山。谥法“知过不改”曰“戾”,一个十足的恶谥。

艰难的平反之路

在天顺朝,有关朱祁钰的话题自然是一个禁忌。然而到了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八月,宪宗下旨谕祭故少保、兵部尚书于谦,又封其子于冕为府军前卫副千户。眼见得朝堂风气有变,终于有人站出来为朱祁钰鸣不平。

兵部尚书于谦剧照

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五月,湖广荆门州学训导高瑶毅然上疏,请求为朱祁钰追加庙号。州学训导,不过是个正八品的芝麻绿豆官,然而高瑶用了三个反问句来彰显朱祁钰的功劳,可谓是掷地有声:“祸乱何由而平?黠虏何由而服?銮舆何由而还?”

今者灾异迭见,无乃天之动威,亦以彰郕王之功欤?伏望皇上特敕礼官集议。追加庙号,以尽亲亲之恩。则伦纪以厚,而天心可回矣。—《明宪宗实录卷四十二》

礼部认为郕王庙号“非臣下所敢轻议”,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状元、左春坊左庶子黎淳跳出来大骂高瑶,并且随手扣了两顶大帽子:“一诬先帝为不明,一陷陛下于不孝”,要求对其进行严惩。眼见得此时先帝势力强大,现在平反还不合时宜。不过宪宗没有理睬黎淳,还回了这样一句话:“景泰已往过失,朕不介意”。

明宪宗朱见深剧照

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天灾不断,巡按直隶监察御史杨守随上言要求“明谥法”。然而杨大人唠唠叨叨半天,没有说到点子上。改郕王改谥号没问题,但以什么身份呢?亲王还是皇帝?所以宪宗还是没有同意,表示“所言事俱处分已定”,认为给叔父平反之事还要再议。

随着宪宗对朝政的把控力越来越强,为叔父平反的时机也越来越成熟。成化十一年(公元1475年)十一月,宪宗册立第三子朱祐樘为皇太子,随即决定恢复郕王的帝号。

在写给廷臣的敕书之中,皇帝让当年的夺门功臣、日后的奸臣石亨等人来背锅,称他们“妄兴谗构,请去帝号”。先帝“寻知诬枉,深怀悔恨”,之所以没有给郕王平反,是因为“不幸上宾,未及举正”,也就是没来得及。最后宪宗轻飘飘地表示,既然老爹想过这样做,我现在帮他做了,那就是大大的“孝”。

祖、父有欲为之志而未为,子、孙善继其志而成就之,此所谓孝。间以帝号之复,质诸圣母皇太后。亦云此先帝本意,宜即举行。朕祗服慈训,敦念亲亲。诞告在廷,用成先志。其郕王可仍旧皇帝之号。—《明宪宗实录卷一百四十八》

景泰陵

十二月十七日,百官为朱祁钰拟定了谥号: “恭仁康定景皇帝”。当月二十四日,英国公张懋代表皇帝前往景泰陵,为景皇帝行上尊谥礼。

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二月,朝廷对朱祁钰陵寝的殿庑、斋房并祭器等物进行增修,使其能符合帝陵的标准。

郕王家人的生活

当年朱祁钰去世之后,除王妃汪氏以外,所有妃嫔都惨遭殉葬。其实英宗本来连汪氏都不想放过,但内阁大学士李贤极力劝谏,认为汪氏当年反对易储,因而被废黜,还请陛下开恩。

景帝崩,英宗以其后宫唐氏等殉,议及后。李贤曰: “妃已幽废,况两女幼,尤可悯。”帝乃已。—《明史卷一百十三·列传第一》

汪氏与朱祁钰剧照

朱祁钰共一子二女,一子即曾被册立为皇太子的朱见济,二女则都是汪氏所生。英宗复辟之后,汪氏逃过殉葬的劫难,随即带着两个女儿出居诸王馆。

念在当年反对易储的恩情,朱见深及其母周氏,经常邀请汪氏入宫相聚,史称双方“相得甚欢”。倒是英宗气量狭窄,曾派人去讨要玉玲珑系腰,汪氏一怒之下将其丢入井中,还放出话来:“七年天子,不堪消受此数片玉耶!”

汪氏“性刚执”,出宫之后吃斋念佛,还影响到了两个女儿要跟着“矢志不下嫁”。成化四年(公元1468年)的时候久旱成灾,工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刘定之向朝廷上奏,请求为郕王之女尽快安排婚事,这样才能阴阳调和天降大雨。

今郕戾王妃女虽以蒙宽恩有素,臣愚以为其女若已及笄,皇上宜命礼部依宗室诸王女例为之婚配。此诚祖宗列圣所望于皇上者也。先王仁政使民内无怨女,况于宗室亲近乎?无怨旷亦和阴阳,致雨泽之理也。—《明宪宗实录卷五十四》

固安郡主剧照

这种观点,我们现代人觉得荒谬,但是宪宗可不会觉得刘定之是在开玩笑。考虑到此时汪氏长女已经二十一岁,放在古代已经是妥妥的高龄剩女,确实需要尽快安排婚事。

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二月,宪宗封侄女为固安郡主,命其下嫁仪宾王宪。郡主当年曾被封为公主,故而宪宗命“资送悉如制从厚”,也就是嫁妆加倍。至于郡主府,则由原吏部尚书蹇义的赐第改建而成。

明代郡主仪宾是从二品,按理也应该上朝。但是自太祖开国以来,郡王仪宾都在各自宗藩的封国,没有人待在京师,上朝礼仪班次自然也无从谈起。礼部给出的方案很简单,正常给牙牌,排在武官正二品的都督佥事下面就行。

庚子,礼部奏:“郕府仪宾王宪宜给牙牌朝参,其班次列二品都督佥事下。”从之。—《明宪宗实录卷七十七》

明代牙牌

除了安排固安郡主风光出嫁,宪宗又命汪氏的兄弟汪智袭职锦衣卫带俸指挥佥事。

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御马监太监刘永诚去世,享年八十二岁。刘永诚曾扈从朱棣北征,因历镇西陲有功,被边人称为马儿太监。

不过人死如灯灭,虽然宪宗赐其祠额为“褒功”,但户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彭时立刻跳出来要求籍查刘永诚的庄田。经过一年的清查,刘永诚所占武清县河东地五百多顷(合五万多亩),仍给郕府。

结语:宪宗敢于平反于谦,敢于恢复叔父郕王的帝号,再加上善待曾经跟自己夺嫡的德王,足可见其政治格局之大,远非其父英宗可比。不过有一点我们要声明,朱祁钰虽然被追尊为皇帝,汪氏的身份依然是郕王妃。

郕王妃汪氏剧照

明孝宗朱祐樘弘治四年(公元1491年)二月,固安郡主去世,终年四十三岁。葬祭标准,视其堂妹、英宗第八女嘉祥长公主例,一切恩典悉从厚。仪宾王宪也在当年去世,其子王道封为锦衣卫世袭百户。

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十二月,郕王妃汪氏去世,享年八十岁。经府部大臣及翰林院儒臣、科道官的商议,其丧葬之礼“宜如皇妃礼从厚”,并与景皇帝合葬于景泰陵,谥曰“贞惠安和景皇后”。

此后朝廷每年在正旦节、清明节、中元节、万寿圣节、冬至节,以及景皇帝、景皇后的忌辰,都会派人祭祀景泰陵。但是郕王一脉的故事,至此全部结束。

16 阅读:3002
评论列表
  • 2024-08-11 14:24

    皇帝朱见深真乃英旷阔达的圣明君主也

  • 2024-08-11 13:05

    历史是人心写成的,景泰帝大功于社稷,不可能一直顶着郕戾王的帽子的

  • 2024-08-11 22:46

    景泰的女儿怎么能是成化的侄女

    用户10xxx54 回复:
    我也发现了,明明是堂妹,成了侄女[笑着哭]
  • 2024-08-12 04:34

    景泰帝的女儿是明宪宗的堂妹!!怎么是侄女,小编乱来!

  • 2024-08-13 03:23

    固安郡主应是宪宗的堂妹,怎为侄女?

  • 2024-08-18 17:32

    搞错了吧?景泰帝,汪皇后的女儿应该是宪宗帝的堂姐妹,怎么会是侄女呢?

  • 2024-08-22 19:56

    小编乱来的发表文件见多了,见怪不怪了

  • 2024-10-12 15:21

    宪宗对他叔叔的女儿干了啥,变成侄女了

  • 2024-08-14 14:37

    固安郡主堂妹嘉祥长公主,有错吗?还说的那么起劲,我也是醉了

    凌风 回复:
    来来来,解释一下这句:“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二月,宪宗封侄女为固安郡主,命其下嫁仪宾王宪”。

楼哥看明史

简介:主攻明史,希望能用不同的角度,看不一样的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