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要解决宗室问题有多难?明明有很好的方案,却没有人愿意担责

楼哥看明史 2024-08-05 10:37:46

前言:明朝的宗室负担之重,在历朝历代中足以名列前茅,甚至位居第一。崇祯朝内阁次辅、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之一、明末著名科学家、农学家、政治家徐光启,曾经写过一篇《处置宗禄查核边饷议疏》,里面展示了宗室人口的递增速度:

万历甲午年的时候,即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在世的宗室数量有六万二千人。而到了万历甲辰年,即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这个数量已经增加到八万人,增长率接近百分之三十。

徐光启剧照

按照这个比例进行推算,到了明末,宗室人口数量大约在二十二万人左右。按照祖制,每一个宗室都有对应的岁禄,朝廷虽然对其打了很多折扣,比如以形同废纸的大明宝钞来代替本色米,或者干脆予以拖欠,但毕竟人口基数大,负担依然非常沉重。很多人认为,明朝的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养了那么多不事生产的宗室。

那么有没有提出过解决宗室问题的好办法呢?其实是有的,比如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进士戚元佐提出来的方案。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最终没能落实到位。那么戚元佐到底说了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

明代宗室爵位体系

洪武二年(1369年)四月,开国皇帝朱元璋下诏编撰《祖训录》,制定封建诸王国邑及官属之制。洪武三年(1370年)正月,定王府官制。

燕王朱棣剧照

当年四月,封建诸王,诸子分别封为秦王、晋王、燕王、吴王、楚王、齐王、潭王、赵王和鲁王,侄孙一人封为靖江王。在和群臣解释的时候,老朱表示诸王的任务是藩屏皇室,保卫国家,所以并不是我有何私心。

上谕廷臣曰:“昔者元失其驭,群雄并起。四方鼎沸,民遭涂炭。朕躬率师徒,以靖大难。皇天眷佑,海宇宁谧。然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今诸子既长,宜各有爵封,分镇诸国。朕非私其亲,乃遵古先哲王之制,为久安长治之计。”—《明太祖实录卷五十一》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八月,朱元璋下诏皇太子、亲王的封爵之制。其中皇太子嫡长子封为皇太孙,其余诸子年十岁皆封郡王。亲王嫡长子年十岁立为王世子,其余诸子皆封郡王。

太祖朱元璋剧照

考虑到大明王朝必将“千秋万代”,朱元璋对于郡王的子孙后代也做了“妥善安排”,除了嫡长子袭封以外,其余诸子及其后代将世代降封,一直到奉国中尉为止。

郡王子授镇国将军,孙授辅国将军,曾孙授奉国将军,玄孙授镇国中尉,五世孙授辅国中尉,六世孙以下世授奉国中尉。—《明太祖实录卷二百四十》

除了男性宗室外,皇帝的女儿封公主,其夫封驸马。亲王之女封郡主,郡王之女封县主、孙女封郡君、曾孙女封县君、玄孙女及以下封乡君,其夫皆封仪宾。

当年闰九月,朝廷更定了宗室们的岁赐禄米:亲王一万石,郡王二千石,镇国将军一千石、辅国将军八百石、奉国将军六百石,镇国中尉四百石、辅国中尉三百石、奉国中尉二百石。公主及驸马二千石。郡主及仪宾八百石、县主及仪宾六百石、郡君及仪宾四百石、县君及仪宾三百石、乡君及仪宾二百石。

桂林靖江王府

以上待遇标准,仅适用于太祖系宗室。而朱元璋大哥朱重四的后代,即靖江王一脉宗室,待遇要降级:“靖江王府比正枝郡王递减一等”。

宣德元年(1426年)的时候,朝廷更定了宗室的品级,其中镇国将军为从一品、辅国将军为从二品,其妻封夫人。奉国将军为从三品,其妻封淑人。镇国中尉为从四品,其妻封恭人。辅国中尉为从五品,其妻封宜人。奉国中尉为从六品,其妻封安人。郡主仪宾从二品、县主仪宾从三品、郡君仪宾从四品、县君仪宾从五品、乡君仪宾从六品。

祖制能不能改?

早在明朝中叶,即明孝宗朱祐樘弘治年间,宗室问题已经令朝廷不堪重负。弘治十五年(1502年)的时候,户部指出河南岁存税粮1270240石,本处诸司并各王府岁支1165390石,缺额140000石。山西岁存税粮1501472石,本处诸司各王府岁支1798766石,缺额290000石。

孝宗朱祐樘画像

如果不能开源,那就只能节流,朝廷,或者是地方有司的对策就是“拖延”。比如到了嘉靖年间,光山西一省就拖欠了一百四十七万余石的宗禄。

朝廷也在努力应对,比如将宗室禄米中的大部分本色米折算成大明宝钞(官方汇率),以减少税粮支出。又比如限制宗室们的妾媵人数,以起到计划生育的作用。又比如严格限制冒封,以尽可能减少宗室爵位。但所有的一切,看起来都是治标不治本,远不及戚元佐的方案,能够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我们来看一看。

祖制可以改!

戚元佐一上来就指出现在“宗藩日盛,禄粮不给”,如果不早做规划,将来的形势只会更加糟糕。紧接着戚元佐又指出现在低级宗室的惨状:“共室而居,分饼而膳”,甚至很多人年过四十而不能成亲,以至于身强体壮者“劫夺于郊衢”,而体弱多病者则只能“窜入于舆皂”。所谓的舆皂,指的就是贱役。

明代亲王府大门

对于“祖制不敢擅更”的说法,戚元佐予以了严厉的驳斥,认为“法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而且戚大人不打嘴炮,直接上干货:

洪武初年亲王岁禄五万石,但太祖皇帝此后认为现在不但“子孙众盛”,而且“天下官吏军士亦多”,直接削减到一万石。其中地处边疆的代王、辽王等亲藩,岁禄更是只有五百石。这是“高皇帝令出自己,而前后之言已不符矣。”

成祖朱棣靖难之后,也没有遵守《皇明祖训》规定的亲王岁禄,比如唐王岁禄五千石,韩王岁禄二千石,肃王只有七百石。这是“文皇去国初未远,而祖训之文亦不尽守矣。”

成祖朱棣剧照

你看看,太祖、成祖,本朝两大顶流,都没有遵守祖训,后世的皇帝还能超过他们?而且祖训里面说得明明白白,亲王要“搜兵备武”,郡王子孙要“一体任用升转”,自靖难之后哪一朝做到了?这是“高帝祖训,列圣已难悉遵而行之矣。”

祖制怎么改?

在列出了一条条干货之后,戚元佐总结指出,宗室问题已经如此严重,陛下、各位大人难道还要胶柱调瑟吗?我虽然见识不广,但也草拟了五条对策,请陛下圣裁。

限封爵

在戚元佐看来“生不必限,封则可限”,因为限制生育根本就是脱裤子放屁。天下藩王那么多,朝廷哪来的人力物力去一一核对?

大明建国已经二百多年,开国之初的那些亲藩,实话实说,和当今天子之间是血缘已经很远了,必须要进行限制。简单来说,亲王嫡长子袭爵不变,剩下的儿子数量不论多少,都只能册封四位郡王。而郡王嫡长子袭爵,其余诸子只可封二人为镇国将军。

周定王朱橚剧照

这一条对于某些生育能力极强的亲藩来说,确实作用很大。比如有十四子的周定王、十三子的周简王、二十五子的周惠王,如果施行了戚元佐的方案,整个周藩的宗室人口必然大大下降。

除了亲王、郡王,对于将军、中尉,戚元佐也有对策。将军有嫡子,允许二子降一级封爵。如果没有嫡子,那就只能降级封一名庶子。而中尉则不论嫡庶,都只能降封一子。

当然考虑到宗室们的生计,朝廷可以给一笔一次性的补助,亲王之子六百两、郡王之子四百两、将军和中尉之子二百两。在戚元佐看来,这是给低级宗室一条出路,毕竟现在很多人早就连饭都吃不饱,还谈什么体面?

且闻今之贫宗:慵工隶卒,无所不为。匿名执役,甘心捶楚。若显拔缙绅之列,而均受举劾之公。分授四民之业,而平以市官之法。此大公至正之道,何辱之有?—《明穆宗实录卷三十二》

议继嗣

根据历朝惯例,郡王无嗣,不得援兄终弟及之例,止许本支春祀。但是亲王一爵,可以由亲弟、亲侄继袭,这被戚元佐认为是毫无必要。

明代亲王冕服

亲王以天子之次子的身份,朝廷“崇之以体貌”,使其“子孙相继,世世富贵”,这当然没有问题。但等到亲王大宗绝嗣,那就是“统绪已绝”,让其本府宗室奉祠祭祀,使香火不泯就可以了,又何必搞什么兄终弟及?

今后亲王绝嗣,只可推一人管理府事,不得冒请复继王爵。

别疏属

按照祖训的说法,郡王六世孙以下“世授奉国中尉之职”。这样“世世不改”,岂不是无穷无尽,与大明王朝终始万世?

而在戚元佐看来,这样做太荒谬了,即使是太庙,也要遵循“亲尽则祧”的原则。比如大明太庙之中,只能放九块先祖的神主牌位。一旦超过这个数量,就要按照亲疏远近奉安到后面的祧庙里面。那些奉国中尉,从亲王来推已经七世,早就是“卑属”,朝廷何必大包大揽?

太庙

戚元佐的对策很简单,奉国中尉嫡长子,朝廷给一百两做出启动资金,此后四代子孙每代再给一百两。其余的儿子,那就让他们自生自灭。

今后奉国中尉受封再传而下不必赐封,止将所生第一子给银一百两,使为赀本,传至五世而止。其余悉听自便。—《明穆宗实录卷三十二》

议主君

如果对男性宗室做了限制,自然也要对女性宗室一视同仁。具体来说:亲王之女止封其三,郡王之女止封其二,将军、中尉之女各封其一。

明代固安郡主剧照

对于没有受封的女子,朝廷自然也有给予一定的补助,即“给以婚资”。具体来说:亲王之女二百两,郡王之女一百两,将军之女八十两,中尉之女五十两。

至于仪宾,既然已经有了职事诰命,即所谓“列之官阶足为荣宠”,那岁禄就不必给了。

议冒费

对于冒妾子女、擅婚子女、革爵子女以及一应庶人,既然允许他们可以“各从生理”,那就不必再给口粮。但是考虑到其中很多人“年老废弃”,还有不少人“家贫无业”,不建议一刀切,可以将以前者“俱各照旧”,只针对本方案出台以后出生的那些宗室。

换句话说,以前朝廷做的太多,对一些庶人后代,以及不符合标准的宗室,都会给予补助。虽然看上去数量不多,但架不住积少成多。

神主朱翊钧画像

举个例子,齐王朱榑,太祖朱元璋第七子,早在永乐四年(1406年)就已经削爵废为庶人。但他的子孙后代如果去世,朝廷要给男性丧仪一百两,侍妾六十两,十岁以上到十五岁的女子六十两,六岁以上三十两,五岁以下十两。我们提一句,明神宗万历年间,齐庶人一脉男性宗室就有四百多人。

结语:综合本文的梳理,戚元佐的方案可谓从根本上掘了大明宗藩的根,自然也引起了朝野舆论大哗。礼部尚书高仪指出“元佐所奏凿凿可行”,但这件事情太过重大,臣肩膀太窄担不起,请陛下通行各王府将此事“虚心评议”,然后大家再开会商议。

这可真是搞笑,就比如企业要“优化”员工,先来听取员工意见,你愿不愿意被优化呀?这不是扯么?哪家王府会同意这样的方案?

对于亲王来说,除了长子袭爵外,只能封四个儿子为郡王,剩下的岂不是都要啃老?老子自己的岁禄都打了折扣,哪有钱给他们啃老?对于地方有司官员来说,王府的岁禄我可以拖欠挪用,你这方案一施行,我还怎么中饱私囊?

所以一个很好的方案,因为触动了宗室和官员的利益,根本就得不到施行。

4 阅读:943
评论列表
  • 2024-08-10 09:59

    皇帝自己没有担当,都怪臣子不作为?

  • 2024-08-10 09:09

    明亡于东林,实亡于咎由自取

  • 2024-08-10 11:54

    到奉国中尉的儿子后就成平民,除宗籍,亲王只有嫡子才能成郡王其他封镇国将军,郡王以下降爵,

楼哥看明史

简介:主攻明史,希望能用不同的角度,看不一样的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