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豁出去”,你的抑郁症马上就能好一半

诺来看健康 2025-02-11 04:08:37

前言:

生活中有一个看似矛盾的现象:那些不吃药、选择豁出去的抑郁症患者,往往康复得更快、更彻底;而那些依赖药物、过度关注自我症状的患者,却常常陷入反复发作、频繁换药的困境。这并不是说药物毫无用处,而是想强调一种心态——一种勇敢、放下、不纠缠的心态。抑郁症不应仅仅被视为一种疾病去治疗,而应看作是一次自我成长的机会。这才是抑郁症的本质。

以下是一位病友的分享,希望能为大家带来启发。

正文:

在与抑郁、焦虑、强迫症的抗争中,我逐渐领悟到一个重要的疗愈本质——那就是“接纳”。接纳痛苦,接纳不完美,接纳生活中的无常。这与佛学中的“随缘”和李宏夫老师在《战胜抑郁》一书中强调的“平等心”不谋而合。

西医的治疗思路往往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依赖药物或物理治疗,试图通过外部手段解决问题。然而,这种方法往往只能缓解症状,无法触及问题的根源。我曾尝试过多种药物和物理治疗,但效果并不持久。许多病友都听说过森田疗法,我也曾深入研究过。相比于其他心理疗法,森田疗法对神经质症状的应对确实更为实用。然而,它也有一个明显的弊端——缺乏具体的实践方法。

森田疗法的核心思想可以用八个字概括:“顺其自然,为所当为”。

对于这八个字,我想分享一下我的理解。首先是“顺其自然”。什么是顺其自然?我的理解就是接纳、允许,用《战胜抑郁》书中的话来说,就是“不对抗、不排斥”。面对当下的问题、痛苦、症状,不要与之对抗,不要排斥,不要过度关注、纠缠或试图解决。归根结底,我想大声喊出来的是——“不管它”。接下来该做什么呢?就是去做你该做的事,该吃吃,该玩玩,该睡睡。

为什么我们不想吃、不想睡?因为我们放不下。但当我们努力将目光集中在当下的事情上,我们就可以做到不管症状了。这就是“为所当为”的含义。

相反,如果我们选择对抗,试图消灭症状,那实际上是在自我毁灭。你对抗的是谁?你消灭的是谁?那是我们自己。我们所进行的所有用力、对抗,都是自我斗争和内耗。这不就是自我毁灭吗?这就是我们一直走不出来的原因。

洪水需要疏导,而不是试图堵住。即使你能暂时堵住,洪水终究会冲垮你,并带来更大的伤害。

空气中的灰尘,不用管它,它自会落地。如果你去对抗,只会激起更多的灰尘。

所以,一切要懂得顺其自然。

如果我们非要认定是自己的大脑出了问题,神经系统出了问题,或是神经递质减少造成的,那相当于给自己判了“死刑”。因为走这条路,你永远走不到尽头。

我服用的药物种类繁多,具体名称不便透露,但前前后后尝试了十几种,持续了近八年。朋友们可以想象,吃了八年的药,病情却没有好转,甚至到后来我感觉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越来越差。这说明什么呢?在这八年中,我认识了许多病友,也听过许多病友的故事,几乎没有听说过有人通过吃药彻底治愈。我特别强调,这并不是说药物完全无用,而是它无法根治。

我说这些是希望病友们能早日认清自己的问题。如果你正在接受药物治疗,这很好,但除了吃药,我希望你也能同时进行心理建设。因为这是你人生中必须补上的一课。如果你还没有开始吃药,且症状尚未达到无法忍受的程度,那就试着从心理调整开始,重新建设自己的心理,改变自己的认知,提升自己的心态。多看看佛学、道家思想的书籍,坚持运动,学习正念、冥想。这些方法可能是我们最好的解脱方式。

我特别推荐病友们阅读李宏夫老师的《战胜抑郁》一书。书中关于如何培养正念“平等心”、佛学的无常观、道家的顺其自然思想,以及如何改变思维方式的内容,讲解得通俗易懂且具有实操性。

书中的观息法练习、誓言练习、净化练习,都给我带来了巨大的改变。森田疗法让我明白了应对抑郁、强迫症的道理,但真正帮助我做到并达到这种状态的,是书中的方法。

《金刚经》讲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句话告诉我们,世间的一切现象都是无常的,如同梦境、泡沫、露水和闪电,转瞬即逝。我们不应执着于任何事物,包括我们的痛苦和症状。只有放下执着,才能真正获得内心的平静。

最后,我发一个愿:愿所有病友早日康复!

0 阅读:116
诺来看健康

诺来看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