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煜医生揭露医疗黑幕之后,病人患者该何去何从

马跃成 2021-04-22 18:14:46

三分之一的病人是治死的,三分之一的病不治就能好

最近这段时间,关于医院、院长、医生和病人,以及看病吃药的消息不少,汇集起来,可以说,既关系到人们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发展。看病和去医院是每个人都少不了的,但是,在这人命关天的行业里,竟然有这么多的事情,真是让人不可理解。

看过这篇文章之后,应该能让我们重新思考,我们应该怎么办?我们又能够怎么办呢?好无奈,也好期待啊!

最近,落马的医院院长和主任们可不少,前天,江西一家中医院的院长书记双双落马,这样的情况还是比较少见的。

前一段时间,山西大同一家医院的医生丰某自曝从业十几年来收受回扣50多万一事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可令公众无法理解的是,这位医生从2018年就开始向医院纪委举报自己收回扣一事,可他们却一直没有处理!而医院方面说,该名医生“偏激”,不过,当地纪委已经介入调查了。

其实,这些事件也都是相互联系的,都是发生在医院的事情,医院的人也都心知肚明,并且每家医院也都差不多。围绕的也都是医药回扣问题,这是发生在医院上游的一些腐败现象。

而最近,北医三院肿瘤科的张煜医生反映的事情,却让人怒不可遏,他们上面吃回扣,下面还要恶意治疗,谋财害命啊,

4月18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肿瘤内科张煜医生发表《写给我挚爱的国家和众多的肿瘤患者及家属 —请与我一起呼吁,请求国家尽早设立医疗红线,遏制肿瘤治疗中的不良医疗行为》的长篇文章!

在文中,张医生以一名当事人,从专业的角度,对今天在中国肿瘤治疗方面的黑幕,做了大胆的揭露,他说,虽然我自己指责这类黑暗的事件遭受到了很大压力,但如果我不爆料出来,一定会有更多无辜的患者失去生命,个别医生的犯罪行为将使我们全社会来承担医患矛盾的加重!

这应该是第二个将医患矛盾的主要方面指向医院的文章,通常我们都是认为医患矛盾的主要责任在病人家属,所谓的“医闹”也应运而出,很多医院还增加了各种防护设备,安检措施也大大加强,一个医院搞得像如临大敌一样,保安成群结队。把病人不当病人,都当成了坏分子,这是啥事啊。

张煜医生的文中内容很多,国家卫健委已经表态要进行调查。张煜医生讲到,关于癌症的治疗有很多不规范的治疗方案,而这些方案,甚至对治疗有害无益,本来专业机构有严格的治疗程序,可是有些医生却要违背规范,自行其是,目的昭然若揭。

张医生说,在过去1年多时间里,仅仅我自己就遇到了几十家医院超过百例的肿瘤患者接受了不当甚至错误的治疗,即明显违背了肿瘤界公认基本原则的治疗,其中部分是非常恶劣的行为。这些不良医疗行为无一例外地导致患者的花费大幅度增加,并对患者带来伤害和痛苦,甚至有部分患者因此死亡。

更有甚者,高度怀疑有的科室制定了统一的策略,不遵从最权威的肿瘤治疗指南(中国CSCO指南、美国NCCN指南或欧洲ESMO指南),对肿瘤患者故意不采用标准治疗方案而改用其它方案,并且有充分证据表明这种方案更改对患者是有害无利,因为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花费、毒副反应甚至死亡率。可能有高达1/5以上的患者被更改了标准治疗方案,当然,小错就更多。

坦率地说,胡乱更改标准治疗方案可谓肿瘤治疗中危害最大的一种行为。很多抗肿瘤药物本身非常好,却被一些医生甚至三甲医院医生滥用。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两方面:一是专业知识不足,一是经济利益所致。

有一组数据很能说明问题:全国每年因癌症死亡的人数是200万,有80%的癌症患者在有意或被迫接受着超过疾病治疗需要的“过度治疗”。90%以上的癌症患者没有得到良好的治疗方案,符合规范用药者仅为20%。

“这些数字令我震惊,癌症患者中竟有如此多的人不是死于自己的疾病,而是死于自己的恐惧和不正确的治疗。看起来,我们最大的不幸不在于遭遇癌细胞的侵袭,而在于我们被中国式的癌症观念包围着,同时还接受着中国式的癌症治疗。这种医疗环境正在造就一个悖论:医学越是发达,越是剥夺患者的主动性和判断力,越是造成病人的恐惧和错误。”

所有死亡的癌症患者中,三分之一是被吓死的,三分之一是治死的,只有三分之一是真正因病而死。

去年,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樊代明院士讲,其实,在通常来看,三分之一的病不治也好,三分之一的病治也治不好!只有三分之一的病治了才好。比如最常见的感冒,感冒是我们治好的吗?许多感冒不治也好。但是,我们基本上,只要有头疼、发烧、流鼻涕,肯定就会看医生吃药了,哪有不看病的道理,过了几天,病情好转了,还以为是医生这药真灵。

前几天,还报道过,一个老人去医院挂了个专家号,大夫给开了几十块钱的药,老人还发火了,说,你给我开的药费,没有挂号费多,糊弄谁呢!还跟大夫干起来了,干起来还不算,非要让医生给开几百块钱的药才算了事。可见,中国的医疗问题,已经成了社会现象。

人民日报社记者凌志军身患癌症后,结合自己的治病过程,写了一篇文章《重生手记:一个癌症患者的康复之路》,2007年,他被诊断为“肺癌晚期”,且已经转移颅内。当时多数医生认为是恶性肿瘤,不立即手术会贻误“最佳治疗时机”时,凌志军决定静养;当肺内阴影变小被多数医生认为无关紧要时,他决定接受病灶切除手术。两次他都“赌”对了。

“癌症只是一种慢性病”。著名肿瘤临床专家何裕民颠覆了中国人“癌症是绝症”的惯性思维。他说,“很多肿瘤患者不是死于肿瘤,而是死于对肿瘤的无知、高度恐惧以及恐惧本身带来的盲目应对。应该理性对待、善用智慧以合理防治。”

凌志军认为:“我们最大的不幸在于被中国式的观念包围着,同时还接受着中国式的治疗。”他认为,我国癌症治疗体系可能存在致命的弊端,人们对癌症的认识也存在致命的偏差。“只要我们不恐惧,不盲从,不走上错误的治疗之路,就已有66%的机会远离死神。即使我们的肿瘤已经到了中晚期,也可以长期与癌共存。”

在治疗期间,凌志军发现,病人们花了钱、排了长队、内心所期待和倚重的一流医院的“特级专家会诊”,才不足三分钟。医生冷漠地“你等着吧”的“诊断”几乎就是一纸死亡判决书。手术、化疗等高科技治疗和开“天价特效药”,是不同医生的相同手段。

他查阅了很多资讯,确认中国有很多癌症患者被过度治疗。他的一个朋友,身体棒,腰包鼓,结果从发病到治疗仅三个多月就去世了。这样正反两方面的例子,我们身边也都有不少。前些天,一个朋友的父亲去世,他们家在农村,家庭条件不是很好,父亲在7年前,就被医院认为,活不过半年了,老人说,家里没钱,啥也不看了,回家等死吧,结果,这么一等,就等了7年。

十年前,身边4个同事和朋友因为癌症去世,年龄都不大,从发病到去世,短的半年,长的也就5年时间里。

有一篇文章认为,目前中国对癌症的关注还远远不够,普通人不习惯,也不敢进行定期的肿瘤检测,相当讳疾忌医。这篇文章,就是美国作家凯茜•埃克的患癌历程。21世纪前的美国,人们还没有养成良好的癌症意识,凯茜拒绝接受正规的医院治疗,最终癌细胞扩散到全身而亡,让人无限惋惜。

1996年4月,就在49岁生日的前几天,作家凯茜•埃克(Kathy Acker)在自己的左胸附近发现了一个小小的肿块,于是她去做了一个常规的活组织切片检查。自1978年那次有惊无险的良性肿瘤事件后,她一直对自己的健康保持着很高的关注度,只不过这一次,情况不同了。

医生们建议她做乳房肿瘤切除手术,配合放射治疗,但凯茜却要求把两个乳房都切除掉,并拒绝了任何进一步的医疗手段。她想的是,一次性把它们都拿走吧,这样我就可以完全摆脱(癌症)了。她把辐射看作邪恶的东西,看不见的射线进入体内,没有人知道除了癌细胞它还会杀死些什么。后来,医生发现癌细胞已经扩散到了淋巴结,他们强烈建议她马上开始化疗,凯茜拒绝了。她担心自己的头发会掉光,牙齿会脱落,她担心自己的肌肉会猥琐,最后变得像个老太太。

1996年秋季快结束的时候,她开始着手写《疾病的馈赠》,这是一篇讲述抗癌过程的长文,她希望最终能将其扩展成一本关于她和治疗者们的邂逅的书。1997年的6月,凯茜回到了伦敦,她开始考虑搬到一个不那么压抑的公寓里去,甚至咨询了按揭贷款的事。可不久后,她的背部和右手臂出现了严重的刺痛。夏天渐渐过去,凯茜的病情一天比一天严重了。她没办法消化食物,稍微活动一下便会感到疲倦。她知道自己的病情已经十分严重,但还是想要出院。

11月27号,感恩节那天,凯茜的情况表明她已经走到了生命尽头,在朋友的围绕下,她渐渐停止了呼吸。

回头再看张煜医生的文章,很多人都很担心,有网友就说,看了!这哥们有种,这种真话也敢说,今后在圈里咋混啊,不过我佩服!让这种草菅人命、明火仗义的恶行继续上演,受害的可是我们每一个人和我们的社会啊。

一位病友留言说,生病前一心想着生意,想着挣钱,各种应酬不断,不关心身体,又疏远了家庭。挣了钱,也不敢大手大脚的花,老是担心孩子教育要支出,生病了要花钱,挺委屈的。现在好了,一场大病让我明白了许多,人的身体和亲情才是最重要的,没有了好的身体,什么都是零。我啊,除了每天做好该做的工作和必要的应酬,就是坚持锻炼身体,陪伴家人,作息规律了,精神好多了。

还好,我这次生病很幸运,没有遇到张医生揭露的那些不良医生。这是一个很好的信息,正义还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主流,好医生还是大多数,放心吧,该看病还是要看病。【本文由“马跃成”账号发布于2021年4月22日】

0 阅读:3

马跃成

简介:财经评论人 旅游户外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