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邓浩志
2023年土地市场成交规模继续缩量,其中成交建面刷新近十年新低值。重点城市实际土地供应完成率仅有46%,较2022年下降10%,远低于疫情前平均水平。全国300城土地成交建面13.3亿平方米,较2022年下降21%;同期全国土地总成交金额40995亿元,同比2022年同期下降了17%。与2020年相比,面积下降54%,金额下降45%。
分城市来看,集中度进一步提升,2023年TOP20城市成交金额占比为49%,较2022年提升1&;排前三位的上海、北京、杭州三个城市占了整个中国土地出让金额的15%,TOP10城市成交金额占了34%。成交建面集中度也略有提升,TOP50城市成交建面占比增至44%。
23年900余个城市宅地供应计划总量较2022年下降了13%,宅地供地计划明显缩水。
分能级来看,各能级城市表现不一,除一线和四线城市小幅上涨外,二、三线同比增减幅均在20%以上,尤其是二线城市,同比降幅高达27%
实际成交情况看,一二线城市土地成交规模仍处于低位,2023年全年平均供地完成率仅为46%,较2022年下降10%,远低于疫情前平均水平。为此,某房地产研究机构建议:为稳定行业去化压力,土地交易规模势必也要同步降级。
简 评1、对财政已经非常紧张的地方政府而言,土地出让收入是目前财政中最重最要的一环。减少土地供应的确有利于房地产去库存,也有利于改善楼市供求关系,能帮助房价尽早稳定下来。但并不利于地方财政,更不利于城市经济政策的通盘考虑。所以减少土地供应,对任何一个城市而言可能性、可行性都不大。
2、优质土地供应会有房企愿意拿,非优质地块就算挂牌,大概率也会流拍。最近这两年土地市场的形势非常明显,大城市核心地段的项目,开发商愿意拿,甚至愿意溢价争夺。而中小城市,或者大城市远郊地块,多半无人问津。所以土地供应的增加,并不意味着滞销板块后续住房供应也会进一步增加,因为滞销板块没有愿意拿地。房企会衡量市场供求关系,所以这个问题完全可以交给市场决定。相反,地方土地供应总体增加,反而有利于房企筛选出更优质的项目,更优质的地块。通过市场化的板块实现供求关系的再平衡。
3、连续两年,国内住房投资金额,开工面积都明显、持续下滑。这说明市场下行之后,市场有自我调节的能力,未必事事都需要政府直接进行干预。如果市场不好,企业拿地减少,再叠加政府供应减少,则市场后续整体供应会进一步明显减少,这可能会导致如果楼市复苏,市场出现明显的阶段性的供不应求。另一方面,个别在大市场下行之下仍然呈现供不应求的小板块,比如一线城市的核心城区。反而有可能因为供应不足,呈现价格继续攀升的趋势。
总结一句话,政府持续整理土地,供应土地即可。至于要还是不要?交给市场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