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没,凡是不焦虑的人、睡眠好的人,都有一个共性

诺来看健康 2025-02-11 04:08:46

前言:

尽管烦恼依然存在,但我们可以通过觉察和智慧,与其保持距离,不再被其影响。

正文:

一位焦虑症学员问我说:“老师,那像你现在这样的话,是不是就没有什么烦恼了呢?”

我说,“怎么可能呢?还是烦恼的时候就有烦恼,痛苦的时候就有痛苦。但是和我之前的状态又有一些不同。

不同的是什么呢?

一个是我和那个痛苦烦恼有点距离。以前的话,只要烦恼起来了,就会顺着烦恼跑。比如起了一个想法,觉得那个人怎么样,然后就顺着那个想法跑了,要把那个人怎么怎么样。那现在有了一个距离,就是一个想法起来了。这个想法起来了,但同时我也知道这是一个想法。而以前是没有这个知道的,是直接反应的。

另一个不同的是什么呢?那就是智慧。这个智慧就是对于无常和无我的理解。当我们对于无常和无我理解越来越透的时候,很多时候就自然不被影响了。这个智慧就是《战胜焦虑》中说的‘平等心’。

所以,烦恼还是烦恼,只是它起来了,我不再顺着它,不再被它影响,这个就是不同点。”

学员说:“那太好了。那以后生活中也不会有什么困扰了吧。”

我说:“其实还有很多的。前面说的那些东西,在我不在意的地方,也就是习性不强的地方,是非常容易做到的,一下就能跳出来。但是在习性特别强的地方,自己特别在意的地方,那个不是我想跳就能跳出来的。所以,能困扰我的还有很多。

只是,即便是这样,我也知道该如何应对。

那怎么应该呢?就是直接去感知它。或者叫去看见它,去觉察它。透过这样的一种感知,智慧会自然呈现。慢慢那个习性强的地方也会变弱。

这个在练习上就是去觉察、去看见。只要不顺着那个习性跑,慢慢它对你的影响就会变小。

那在生活中就是反着来。比如特别害怕犯错,那就犯错一次看看到底能咋样。透过这样逆着习性来,也可以突破习性的束缚。但是这种生活中的反着来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勇气和魄力。所以,去觉察和去看见,相对来岁是比较温和和更具适应性。”

那我们该如何去练习觉察和看见呢?大家可以练习《战胜焦虑》或《情绪自救》书中的观息法和亦止法进行调整。

结语:

虽然我们每个人的认知体系会有所不同。我前面讲的其实更多是用一种内观的语言体系去说。但是不管是心理学还是其他学科,我相信最后的本质都是一样的。所以,如果我们对于某些语言不太能认同或理解,那不用纠结,明白我大概讲的意思就好了。

我前面讲的两个问题,一个是我现在是什么样的状态,一个是我是如何应对烦恼的。其实这也是我们焦虑症学员康复的方向和康复过程中所能运用的一些手段。

当然,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所有方法,只要能达成目的就是好方法。所以,对于我所说的方法也不用执着,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0 阅读:24
诺来看健康

诺来看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